你知道人類最早馴養的動物是什麼嗎?
你知道食物背後的權力與文化嗎?
最近讀的一本書,叫做《食物如何改變我們人類和全球曆史》,很有趣的一本書。他講的是,在食品的背後,人類社會的組織變遷,其實是人類精神世界對于意義的尋找,其實是現代化工業結構與市場的争奪。
大家讀讀這本書,會對素食主義、快餐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比如他講,素食之是以被拿出來說,本身不在于素食更有營養,所有“素食比肉食更有營養”的話,都是虛妄。
主要的原因是,素食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一種當代宗教。
比如他又講,你猜人類最早馴養的動物是什麼?
我們以為是狗、豬、牛、羊,其實不是的,人類最早馴養動物,是蝸牛。
這是因為,在采集時代和狩獵時代,蝸牛都是最容易馴養的動物。在人類考古的過程當中,在早期的一層一層的食物的骨骸之下,下面的一層是大量的蝸牛殼。
比如他又講,我們在狩獵過程當中,濫捕、濫獵,是個常态,因為這就是公共産權的困境。
這本書裡沒有說,但是其實跟經濟學很像,因為這些東西是無主物,是以我如果不捕,就會有别人來捕。大家都去捕獵的時候,就造成了許多物種的滅絕,造成了難以持續的局面。
這可能也是後來,人類從狩獵,逐漸變為遊牧的一個原因。
狩獵是逮到什麼殺什麼,而遊牧是你追着一群馴鹿一直走。剛開始是狩獵,後來你還要保護獸群,你還要呵護自己的财富。這是把狩獵對象逐漸當成了自己的産權之物進化的過程。
最後有一點他講,其實食品背後有大量的禮儀,有大量的社交,有大量人類的意義。
微波爐、賽百味、漢堡王,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是它破壞了吃東西在人類文化交流當中的重要地位。
你仔細想一想,還真是這樣的,因為是現代化強的國家,吃飯的時間就越短,吃飯時候交流就越少,吃飯就越簡單。
而越是傳統的社會,吃飯就往往越具有某種儀式的,這好像我們國家有的地方,特别強調餐桌禮儀,特别強調大家一起聚在一起吃飯的那種感覺,而在很多經濟發達地區吃飯,真的就成了每個人各自填飽肚子的一種簡單活動。
是以他最後講,這裡面有市場、有資本、有利潤,有人類對于食品背後所蘊含着的權利的争奪。
大家去讀讀這本書,真的蠻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