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百部名人六大秘密傳記故事》尼采命運逆襲改變世界傳記

作者:中美集團陳永工作室
《世界百部名人六大秘密傳記故事》尼采命運逆襲改變世界傳記

中美陳永編譯編著

一.一個人隻有始終忠實于自己,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2.遇見叔本華

1865年晚秋的某一天,對尼采來說是個不平凡的日子,他在舊書攤上發現了一本《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作者是叔本華。他随手打開一看,禁不住被深深地吸引住。書中充滿了憂郁、苦悶、絕望的氣氛,尼采喜歡這悲涼的格調,在内心深處他好像與作者交流了很久,甚至連作者的文風和文體,尼采都十分喜愛,他将這本書抱在胸口趕回家中。後來他曾對這件事回憶道:“回到家後,我便靠在沙發上讀起了剛剛得到的那本珍貴的書,我開始讓那本有力但沉悶的天才之作占據我的心。書裡的每一行都發出了超脫、否定與超然的呼聲。我看到了一面極為深刻地反映了整個世界、生活和我内心的鏡子。”

叔本華作為德國著名的哲學家,當尼采讀到他的書時,這位哲學家已死去了近六年。《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一書是叔本華的代表作,就是靠這本書,他成為唯意志論哲學家的開山鼻祖。叔本華說:“沒有意志,是以就沒有表象,沒有世界。于是留在我們之前的,怎麼說隻是一個虛無。”

《世界百部名人六大秘密傳記故事》尼采命運逆襲改變世界傳記

這種人生的悲觀态度與他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當時整個歐洲都被拿破侖的鐵蹄踐踏過,隻留下一片荒涼和廢墟。是以叔本華懷疑,是否有一個仁慈的上帝,甚至生命本身究竟有沒有意義?

叔本華的這些思想在尼采的内心引起巨大的共鳴是不足為怪的,尼采從小就憂思多慮,父親和弟弟的接連去世,四處搬家飄泊,使他對人生懷有了一種無可奈何的感覺,而且他的個性喜歡對哲學問題和人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在他對人生的意義還沒有完全思考成熟的時候,叔本華的一整套悲觀哲學體系,不僅使他驚歎不已,而且讓他崇拜有餘。尼采本來對基督教義和上帝産生過懷疑,是以他從叔本華那裡得到了一個強大的支援,這種支援使他的精神世界獲得了充實感,他再也不必為自己對人生表示不滿的思想而自責了,相反,他能積極從容地看待人生的痛苦。

雖然尼采後面走上與這位精神導師完全相反的道路,但是他一直對叔本華充滿敬意,他曾告誡周圍的人說:“在我們這個時代,深深感覺痛苦的人,一定要懂得叔本華。”同時,尼采在心靈深處佩服叔本華的人格,他稱贊叔本華有一種高貴的誠實感,深刻的洞察力和驚人的一貫性。而且叔本華從不妥協、從不蠻橫的學術态度給了他深深的震撼。

《世界百部名人六大秘密傳記故事》尼采命運逆襲改變世界傳記

3.從軍經曆

由于身體不好,尼采從軍的時間很短。但是這些短暫的從軍生涯豐富了尼采平淡的人生經曆,也給他的一些哲學思想帶來了啟示。

1867年,普魯士王國為了把德國統一起來,給德國資本主義提供一個迅速發展的環境而與奧地利帝國爆發了普奧戰争。尼采作為新兵,每天都要接受刻苦的訓練,但是,一想到叔本華,他就充滿了力量。他曾說:“即使我回家時筋疲力盡,渾身汗水,可隻要一看到叔本華的照片,我就感到了寬慰。”

在當兵訓練的緊張日子裡,叔本華這個精神偶像給了尼采訓練下去的勇氣和決心,這也可以說是叔本華的唯意志主義給他帶來的思想和行為上的雙重影響。

盡管軍營的生活是緊張而富有朝氣的,但尼采天生的憂郁和孤獨并沒有是以而緩和,在他内心深處,總是感到一種莫名其妙的孤凄向他襲來,這是任何軍事訓練都無法排解的。在當兵訓練的這段日子,尼采找不到一個學問上的朋友,更不用說知音,這對于熱愛研究問題、思考問題的尼采來說實在是一個痛苦不堪的事。為了排遣胸中的苦悶和孤單,尼采一個人在訓練的間歇階段,仍然手不釋卷,刻苦學習。在這個時期,他主要研究的是古希望的著名哲學家德谟克利斯,由于基督神學攻擊過德谟克利斯,認為他的思想極為危險,這倒使越來越不信奉基督教的尼采,更對德谟克利斯産生了興趣。

正當他對德谟克利斯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心得體會也越來越多的情況下,一件不幸的事發生。在軍事訓練時,尼采不慎從馬背上摔了下來。由于這次事故,尼采幻想成為軍官的美夢破滅。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也帶來了益處,在養病期間,讓他有了充裕的時間進行對自己感興趣問題的大膽研究。他享受着完全自由的生活,不為大學的課程左右,也無需為學業或交際耗費時間,從繁重的軍務中解放出來,靜下心來過濾自己的思想,對很多平時的靈感作深入細緻的思考和歸納整理,這為他以後寫作深奧的哲學論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世界百部名人六大秘密傳記故事》尼采命運逆襲改變世界傳記

尼采第二次入伍,是因為普法戰争。普法戰争是德國和法國曆史上一次重大而有影響的戰争,對尼采來說這也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大事件,成了他的思想上的一個轉折點。

由于身體受過傷,加上體質天生孱弱,是以尼采這次參戰隻能作一名看護兵。在前線,他看到了戰争的可怕結果。他在信中記載:“......子彈穿過了他們的骨髓,骨頭被打碎了,有的人負傷四處,還有的人皮肉都腐爛了,現在看來,當時我能從那些腐爛的臭氣中幸存下來,并且居然還能睡得着,吃得下飯,真是個奇迹......”

普法兩國的交戰導緻大量人員死傷,使尼采對戰争産生了越來越多的抵觸甚至反感的情緒,對人類的戰争越來越感到不好了解,同時也加深了他對德國文化是一種野蠻無知文化的認識,這些了解形成了他以後很多著作觀點的基礎。

正是通過從軍經曆,尼采的哲學思想有了感性上的基礎,他對德國的勝利并不感到高興,相反卻是悲哀。那些作戰場面使他深深地感到:最高最強的生命意志并不表現在可憐的生存競争當中,而是表現在作戰的意志當中,表現在權力和優勢的意志當中。這就是人最本質的東西,是生命的意義,是意志的價值,所有這些内容都成了尼采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正是在軍隊生活和嚴酷的戰争條件下,尼采才發現了世界上許多事物和現象的某些本質上的東西。

4.職場生涯

尼采的職場生涯開啟,很富有戲劇性。

當他上大學期間,随手在一個叫《萊茵博物館》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關于語言學方面的文章,竟然被著名語言學家李奇爾教授看上,贊美有加,熱情推薦24歲的尼采去巴塞爾大學教書。早在波昂大學時,尼采就與李奇爾教授相識,他從心裡十分佩服尊敬這位治學嚴謹、富有藝術氣質的著名語言學家。尼采之是以放棄神學而專攻古典語言學,就是受了李奇爾教授的影響。

就這樣,尼采這樣搖身一變,得到衆人豔羨的鐵飯碗,從學生變成教授,與一群白胡子老頭平起平坐。

執教于巴塞爾這個人才荟萃的大學後,尼采就發表了一篇題為《荷馬與古典語言學》的演講。面對衆多的專家和學者,尼采毫無怯意,他侃侃而談。在這場演講中,尼采勇敢地認為:語言學不是一門純科學,而是與藝術緊密地交織重疊在一起的。所有的語言活動都應當孕育于并包含在某種哲學世界觀之中,這樣,在個體或彼此分離的細節像所有能被抛棄的東西那樣消滅之後隻剩下它們的總體,即一緻性。

這些天才的思想,像一陣春風吹進了人們冰封的心田,大家給予他的演講以熱烈的掌聲。由于尼采才華橫溢,學校不但給他加薪,上流社會也向他敞開大門,名門貴族争相邀請他去演講,參加宴會。尼采常常應接不暇。

然而不久之後,尼采就對社交和應酬感到了膩煩,甚至對他心愛的語言學興趣也大減,他對語言學研究的價值産生了懷疑,就像過去他曾否定過神學一樣,現在尼采又要否定語言學了。對李奇爾教授,尼采也認為這位導師的研究範圍過于狹窄。

此刻,他意識到自己并不是一塊當學者的材料。

《世界百部名人六大秘密傳記故事》尼采命運逆襲改變世界傳記

他不願意整天埋在書堆裡去啃别人的舊東西,他喜歡新奇而深刻的東西,他對生命和人生的價值等問題思考得極為深刻。自然界的風聲、雷電、雨雪都能使他一顆靈敏多愁的心變得躁動不安起來,他不安的靈魂總在尋找什麼,凡是到手的都不是他所要尋找的東西,他渴望找到一片使自己内心無限滿足的空間。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開始認識到自己是個多面體,組成他自己的各個部分總是處于沖突之中,這個哲學天才的孤獨之樹開始茁壯成長。在給朋友的心中,他寫道:“......我生活在一片孤獨的灰雲裡,特别是在聚會的時候,我無法拒絕人情應酬的壓力,不得已在會場上和形形色色的手拉在一起。這些人呼我為“教授”,他們自己也被這頭銜沖昏了,他們認為我是太陽底下最快樂的人......”

《世界百部名人六大秘密傳記故事》尼采命運逆襲改變世界傳記

未完待續,請繼續關注尼采命運逆襲改變世界連載傳記故事——第一章第五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