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獲得了曆史上最大的一筆捐贈1.25億美元,捐贈者為華裔慈善家唐骝千和他的妻子徐心眉。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唐骝千與徐心眉

唐骝千(Oscar Tang)這個名字,在藝術界可謂如雷貫耳。1997年,正是他出資500萬美元,從王季遷手中購得包括《溪岸圖》在内的12件藝術作品,都送給了大都會博物館。

這幅曾經被《紐約客》評為“中國的‘蒙娜麗莎’”的《溪岸圖》卻帶來了一大段公案。高居翰教授認為此為張大千仿作,大都會亞洲部主任方聞教授則認為是董源真迹,寫寫能成一本書了(如果大家有興趣,以後可以專門講一講)。

我後來發現方聞的太太是唐骝千先生的妹妹,唐骝千的發妻則是嚴幼韻和楊光泩的小女兒楊葸恩(Frances Young Tang)。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右二為楊葸恩

嚴幼韻的故事我之前講過很多次了,在翻老報紙的時候找到許多時任菲律賓馬尼拉總領館領事楊光泩的殉難細節。根據目擊者的回憶,楊光泩等八人當時被押往馬尼拉華僑義山,大約已經預料到自己的死亡,在最後一刻,楊光泩顯示了一個外交官的尊嚴,他怒斥日軍無視國際法,身中數槍之後,他用手指胸口,告訴他們應當往哪裡瞄準。最終,八人倒在坑裡,日軍上前,以刺刀猛捅,這才命勞工用土掩埋。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一張不常見的嚴幼韻

最終,因為烈士們的屍骨埋在一處,隻找到屬于楊光泩的一副眼鏡和一縷頭發。唯一被辨認出來的是王正廷的兒子王恭玮,他的個子最高(1.86米),犧牲時年僅22歲,也是烈士中年紀最小的一位。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1947年7月7日下午,國民政府迎楊光泩遺骸傳回南京(《生活》,1946年,第2期,第14頁)

楊光泩和王正廷的關系頗好,王正廷曾經來參加他的婚禮。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楊光泩嚴幼韻結婚照。王正廷站在嚴幼韻和楊光泩身後,後排從左至右為陳世光、嚴幼韻父親嚴子均、某美國國會議員、王正廷、楊光泩父親楊文濂。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楊光泩、嚴幼韻和孩子們在菲律賓

正廷杯高爾夫球比賽,楊光泩拿到了冠軍。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楊光泩獲得正廷杯高爾夫球賽冠軍

而王正廷和顧維鈞的關系一直很差,從這個角度來說,若如張學良所言,顧維鈞和楊太太之前有染,楊光泩實慘。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張學良口述中的小女孩,我一開始以為說的是小女兒楊葸恩,後來意識到說的是二女兒楊雪蘭。張學良一向大嘴巴,不過有興趣者可以搜一下楊雪蘭和顧維鈞的照片,我不加過多評價。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1991年,張學良和嚴幼韻在紐約

唐骝千和楊葸恩算是青梅竹馬,他在采訪中說,自己第一眼看到這個女孩,就很喜歡她。他們的約會是舊式的,但感情卻非常深厚。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唐骝千和楊葸恩約會時拍下的照片,美好到像童話故事。圖檔來源:Oscar Tang '56: An Andover Life

神奇的是,唐骝千的父親唐炳源也是因一場舞會對一個姑娘一見鐘情,這個姑娘便是唐骝千的母親溫金美。

如果沒有溫秉忠,中國近代史肯定是要被改寫的。

是他,在赴美留學時,無意之中結識了波士頓一家絲茶店的少年店員宋嘉澍;也是他,一再鼓勵小宋去和堂舅提出:我要讀書。在被拒絕之後,還是他,慫恿宋嘉澍出逃。小宋後來成了神父,和倪桂珍結婚,生了三個影響中國的女兒:宋霭齡、宋慶齡、宋美齡。

倪桂珍和宋嘉澍的這段婚姻,做媒的叫牛尚周,牛尚周是溫秉忠的表親,這位自幼父母雙亡的孤兒和溫秉忠的關系非常親密,溫秉忠娶的是倪桂珍的妹妹倪桂姝,牛尚周娶的是倪桂珍的姐姐倪桂清。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溫秉忠的子女都是領養過繼的,溫金美便是他的養女(根據溫家親戚說,溫金美和溫秉忠是有血緣關系的)。

不過,當唐炳源和溫金美相識時,“四大家族”之勢尚未形成,在上海,太平橋唐家是鼎鼎大名的紡織大家族。

我從很久之前就對唐炳源的故事産生了興趣,甚至一度寫了一點以他為原型的小說。不是因為他的家族背景,不是因為他的留洋身份,而是因為他是一個二兒子。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唐炳源

二兒子,上有繼承家業的長子,下有父母疼愛的幼弟,和曹丕、李世民等許許多多的次子一樣,他們的内心充滿着壯志,也滿懷着痛楚——他們是尴尬的“夾闆少爺”。天賦次子們的,是一個不怎麼樣的開局,但卻默默隐藏了我們看不見的能量,等待着這些充滿野心的年輕人去自我尋找,去自我實作。

對于繼承家族事業,炳源不是沒有興趣,而是沒有機會。他一早給自己安排好了未來計劃,先讀聖約翰大學,而後去清華,拿到庚子賠款獎學金去了美國,就讀麻省理工學院。這個富家子弟并不隻是去刷刷學曆的,他知道,幼弟已經被父親安排進了工廠,長兄也已經在廠裡獨當一面,自己的未來,隻能靠自己。

我看過他在清華大學時期寫的文章,相當有頭腦。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在麻省理工學院,他是步槍俱樂部、大都會俱樂部和機械工程學會的成員。到了大四,他成了中國學生會會長。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1923年的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學生會,圖檔由麻省理工學院檔案和特别收藏提供。

這樣的學曆背景,回國從政不成問題。不過,他剛到美國時,學的是紡織工程,轉到麻省理工讀工程管理,似乎也不能說對家族生意毫無想法。進可攻,退可守,唐炳源的打算近乎完美。

上天給了他一個機會,1923年,他接到父親來信,長兄唐肇農因病去世了。

說是父親,唐炳源一直管唐保謙叫“伯伯”,他很小的時候,便被唐保謙過繼給了早夭的四房若川為子。他最為器重的是長子唐肇農,最為疼愛的是幼子唐晔華。可惜天不假年,被他寄予厚望的長子忽然撒手人寰,要保住“慶豐”,唐保謙隻能給兩個兒子打電報。

一份電報,卻懷着私心。給小兒子的,是要求他立刻放棄學業回無錫。給二兒子,是要他學成回國。唐保謙自己也是次子,為何如此看不慣他這個外人眼中如此優秀的二兒子呢?也許父母的喜好,隻在一念之間,看的不過是緣分。

唐炳源此時恰好已經獲得了學位證書,拿到父親的電報,他立刻收拾行李,告别師友,這一年,是1923年盛夏。

到上海,已是金秋十月。

北京路444号,慶豐公司上海辦事處,老唐給小唐舉辦了一場歡迎舞會。不管如何,有一個這樣的兒子,還是非常值得向外人炫耀的。小唐在舞會上,對一位大家閨秀一見鐘情,這位閨秀畢業于英國皇家美術大學,一問芳名,乃是溫金美(一作景美)。

溫金美在當時受聘于上海美專,擔任西洋畫教授(同時接受聘任的還有日本東京美術學校畢業的陳抱一)。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當時的溫家,算得上富,卻還不算貴。溫秉忠在外交部門供職,宋美齡還有四年才會嫁給蔣介石,宋子文此時也不過是孫中山的英文秘書。但這正合唐炳源的心意,因為他的執拗父親宣稱,子女決不可和高官結親。他非常滿意這門親事,認為次子就算不繼承家業,也可安穩做一個富二代女婿。

1926年6月5日,兩人結婚了,《圖畫時報》上刊登了二人的結婚照,确實郎才女貌。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這是唐炳源自己選擇的婚姻,此時的他大概還不知道,這段姻緣,會在将來救他的命。

唐炳源很快發現,廠子裡的舊勢力,都站在弟弟唐晔華和六叔唐紀雲這邊。

而父親則對他說,你對廠裡的情況不熟悉,先來幫幫你弟弟和叔叔嘛。你懂技術,将來工程師的職位,非你莫屬。

他明白了,父親對他的最高期望,就是一個總工——埋頭研究技術的。

他當然不打算隻做一個總工。在董事會上,他陳述了廠裡技術落後的問題,做過學生會主席的他沒能獲得父親的認可,卻打動了董事們。投票結果,他被升為慶豐廠副總管兼紡織工程師,并劃定一個工廠中的房間供其更新實驗。

是騾子是馬,要拉出來溜溜。唐炳源很快用技術證明,他的能力足以帶動慶豐走向未來。

實驗前,紡部工廠中的房間紡二十支前羅拉速度為每分鐘一百五十六轉;

實驗後,紡部工廠中的房間紡二十支前羅拉速度為每分鐘一百轉。

實驗前,每個勞工隻能擋一台布機;

實驗後,每個勞工已能擋四台布機!

實驗前,每件紗的售價隻有一百八十元;

實驗後,由于品質的提高,每件紗售價也相應地提高到了一百八十四元。

——肖舫,唐星海和“保豐”“慶豐”

叔叔唐紀雲賭氣說要回老家養老,唐炳源并不挽留,反而繼續加足馬力。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唐紀雲辭職的新聞,替代者為馬潤生,正是唐炳源聘請的。

要提高效率,就要提高員工的積極性。

唐炳源大約是整個包郵區第一個提出一套特别完整的員工福利制度的。

員工設有年終獎、節日獎和考勤獎,職員逢紅白事,有公假四至十四天。

當時紡織行業,女工懷孕就辭退,而唐炳源規定,女工分娩照準假,女職員有一個月産假,工資照發。

他給職工修建了男女浴池、男女病房醫藥室、子弟學校、職工宿舍。有一部分老勞工住得遠,他包了幾條船接送勞工上下班,每月由工廠直接支付船費。

工廠的食堂,抗戰前隻供應職員,戰後則勞工職員一并允許,男工七人一桌,女工八人一桌,一律一葷二素一湯,膳金男工每人一角五分,女工一角。

要知道,這是1930年代,唐炳源的管理思想,比起那些“996福報”的商業大佬們,不知先進到哪裡去。

唐炳源接手慶豐之後,花了十年時間,就讓慶豐成為了無錫的樣闆。賣出來的價格,甚至可以比榮家出品的貴一成。

而這時的棉紡行業整體趨勢,隻有三個字可以評價:不景氣。但唐炳源卻能夠在不景氣的大環境中看到機會。比如,淞滬會戰之後,棉布市場有了空缺(抵制日本棉布),别的棉紡商人都不敢投産,唐炳源卻大着膽子擴大生産,并且率先抓住了原本被日貨統治的漂染布市場,這是冒險,但他成功了。

中日戰争之前,唐炳源已成為中國第三大紡織制造商,被譽為“工業之王”。此外,他還全面進入制造業,“衣、食、住、行”都有涉及——不僅有紡織,還有包括九豐面粉、潤豐菜油、錦豐絲廠、利農磚瓦等。

唐炳源的事業,如同一艘航母。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磚瓦廠商标

1936年12月9日,唐保謙去世了,享壽71。

他放心不下的事情隻有一個——小兒子唐晔如。

在漂染布的問題上,他一直持反對意見,唐炳源的做法,讓他認為這個兒子“剛愎自用”,更為小兒子的前途擔心。在病榻上,他拜托六弟唐紀雲,一定要多加照顧幼子。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無錫八團體追悼唐保謙先生祭文

這樣一來,兄弟之争,勢在必行。

如果有錄影機記錄,唐炳源唐晔如兄弟決裂絕對能成為一場重頭大戲。

時間在1940年,唐晔如和唐紀雲忽然召集了一場“緊急董事會議”,唐晔如的支援者陣容如下:唐晔如、唐紀雲、唐寶昌(唐門本支唐晉齋之子)、唐松源(五叔申伯之子)、華俊民(原股東華芝珊之後)、唐瑞千、唐鳳岱、蔡松如(老股東蔡君植之後)等八人。

但工廠的争鬥,不是拼人多就可以的。唐炳源的手段十足老辣,他和總經理薛彙東(老董事長之子,我居然還發現他是一名全國田徑冠軍)先遲遲不到,讓弟弟等了足足一個小時。而一到場,首先問:“我們還沒有來,你們怎麼就可以開會?”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薛彙東

缺了董事長和經理,這會确實開不了。這時候,唐晔如隻好拿遲到來說事,可是唐炳源依舊不說話,他已經拿定主意,自己避開弟弟和叔叔,讓薛彙東出面和他們對峙。

薛彙東可不是一般人,他是無錫絲廠業之首薛南溟的兒子。唐保謙之是以能開慶豐,借的是南溟老前輩的名頭,第一任董事長也是薛南溟。是以,薛彙東出頭,唐晔如便有些不知所措,最終,居然從懷裡掏出手槍,往桌子上一拍,這便是有威脅的意味,而這一舉動,在董事們的心中,無疑是大大減分的。

第一回合,弟弟輸了。

唐晔如決定和兄長對簿公堂。他的理由是,唐炳源已過繼給四房唐若川為子,有繼單為憑,唐炳源故無權繼承保謙公的遺産。這個說法倒也是順理成章的。最終,唐炳源和弟弟靠着法院裁決,分了家産,唐晔如在上海另創源豐毛紡廠與肇新紗廠,兩兄弟最終形同陌路。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弟弟唐晔如後來的兆豐紗廠,有太湖牌棉紗商标申請記錄

而唐炳源在戰争中為保家産,給自己埋了一顆雷。

1937年,慶豐在無錫的工廠被日軍炸毀,幸虧唐炳源之前已經轉移出一些裝置,在上海設立了“保豐”。上海淪陷之後,日寇軍管了上海租界内的所有紡織工廠。1944年下半年,日寇以“全力支援戰争”為口号,要把租界内所有工廠機器搗毀用以制造武器彈藥。唐炳源當時任蘇浙皖三省紡織同業理事會副理事長,為了保全工廠機器,他暫時同意為日軍紡織軍用紗。這樣一來,三省的33家工廠都被保住了,但唐炳源也在戰後被扣上了“漢奸”的名号。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幸好,他的妻子溫金美保護了他。靠着和宋家的關系,唐炳源終于熬過了這一關。他曾經希望自己能東山再起,恢複慶豐的舊日榮光,讓民族企業在戰後繼續發光發熱。沒想到,國民黨發動内戰,統購統銷,通貨膨脹,唐炳源被已做了“國府”财政部長的姨表舅兄宋子文坑騙,買了“黃金建設公債”,白賠一筆美金。到1947年,他和榮鴻元、王啟宇等一起請辭紡管會委員,代表全國紡織業向當局痛忿陳言,當然毫無用處。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到1948年8月,唐炳源的“慶豐”“保豐”因為缺少原料而每周停工四天,金圓券的問世,使得他對市場完全失去了信心。最終,他決定全家搬去香港。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和他争奪過家産的弟弟唐晔如則在一年之後也去了香港,又過一年,前往巴西定居。

唐炳源到香港後創辦南海紡織廠,1964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同一年,他被港英政府委任為首位上海籍的立法局議員。

在香港的唐炳源,依舊是一個職工口中的好老闆。有職工回憶,當時南海紡織廠的辦公室位于Edinburg House(就是現在的置地廣場),年底,公司會以利潤百分之十給員工分花紅,年終獎是13個月的工資,是以“到年尾有很多推銷員到辦公室推銷産品,有保險相機甚至汽車”。

他一直關心教育,1967年開始任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主席,1969年籌辦理工學院。1971年,他因高血壓忽然離世,享壽七十有三。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1973年,他的後人在麻省理工學院捐助了碩士生宿舍,取名唐炳源樓(Tang Hall),這是美國名校中第一個以華人命名的建築物。而以他名字命名的大樓還有很多,比如香港理工大學的“唐炳源樓”。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溫金美一直活到1990年才去世,香港理工大學有溫金美樓,大都會博物館也有溫金美展廳。是以,唐骝千熱心慈善,乃是家風使然。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在上海看過一次宋氏三姐妹及家族成員的旗袍展覽,其中便有溫金美。

他和溫金美一共生了四男三女,男孩取馬旁千字輩:唐骥千、唐駿千、唐骅千、唐骝千。骥、駿、骅、骝都是名馬。

長子唐骥千也畢業于麻省理工,并且取得哈佛工商管理碩士。1984年成為香港總商會首位華人主席,并曾出任彙豐銀行董事。他有兩段婚姻,第一段是黃月梅,第二段是榮智權的前妻潘靜筠。他的獨子唐裕年娶的是上海永安負責人郭琳爽的孫女郭燕語。

長女唐志明在1953年嫁給了普林斯頓畢業的方聞(WenC. Fong)。他們有三個孩子,小兒子Peter C. Fong有“精神分裂症”,2009年因為殺害一名日本餐廳老闆而被捕。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次女唐志雲則在南加州大學醫學院擔任眼科教授。

這次捐款的唐骝千是唐炳源的第四子,畢業于耶魯。他和楊葸恩的婚姻存續了三十多年,1992年,楊葸恩因乳腺癌去世,年僅53歲,我在《紐約時報》上找到了她的訃聞,她并不是養于深閨的太太,去世之前有自己的事業,甚至還經營了一家餐飲集團。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嚴幼韻和她的女兒女婿以及第三代們,楊葸恩真是我喜歡的長相。

他的第二任妻子是美國人瑜伽教練Argie Ligeros,官方網站上,她仍然冠了夫姓。這段婚姻在2012年結束。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2011年3月,左起唐骝千的女兒Kristin Tang、唐骝千和Argie Tang

徐心眉和唐骝千在2013年結婚,嚴幼韻的生日宴會上也可見徐心眉的身影。每年嚴幼韻生日,唐骝千都是她的固定舞伴,據說,有一年,兒孫們覺得嚴幼韻年紀大了,不打算安排跳舞環節。誰知嚴幼韻開口便問,Oscar,你怎麼不來邀請我跳舞?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我非常喜歡唐炳源的故事,這個本不受父親重視的二兒子,靠着自己的努力,開創了屬于自己的事業。他在1928年所做的演講“中國紡織事業之現狀及趨勢”,直到今天,都還可見真知灼見。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而在成就事業之後,他一直不忘的,是要回饋社會,唐骝千一直說,自己從小被教育,“達則兼善天下”,尤其重要的,是要鼓勵教育。

因為他知道教育的重要。

不讀書,宋嘉澍永遠是茶葉店的國小徒。

不讀書,牛尚周永遠是寄人籬下的孤兒。

不讀書,唐炳源永遠是不得志的二兒子。

當然,比讀書更重要的事情是善良。

老一代的富豪家族,往往重視對于社會的回饋。達則兼善天下,是家族的遺傳,是父兄一輩輩言傳身教,他們深知财富得來不易,要傳承下去,不是壟斷,而是分享。

而這樣的道理,那些推崇“福報”“内卷”的新一代富豪也許還并不明白。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唐骝千和楊雪蘭、貝聿銘、馬友友等在1990年建立了鼎鼎大名的百人會,旨在為在美華人發聲。

最後講一句,牛尚周有一個外孫承襲了溫秉忠的名字,叫過秉忠,這位人稱“Bobbie Kuo”的老爺叔根據自己的兒時記憶,發明了我最喜歡的點心——

紅寶石奶油小方。

給大都會捐款1.25億的唐家,爸爸比兒子的故事更傳奇

紅寶石蛋糕的奶油小方,我永遠的愛

1、羅元旭,東成西就, 七個華人基督教家族與中西交流百年,生活 讀書 新知三聯書店2012

2、顧嚴幼韻口述、楊蕾孟 編著,109個春天——顧嚴幼韻自傳,新世界出版社2019

3、唐骝千 徐心眉《美籍華人:排斥與包容》| Interview with Oscar Tang & Dr. Agnes Hsu-Tang

4、Oscar Tang '56: An Andover Life

5、唐炳源博士昨舉殡哀榮,《工商日報》第十一頁,1971年6月22日

6、Who's Who of the Chinese Students in America. Lederer, Street & Zeus Company, 1921.

7、肖舫,唐星海和“保豐”、“慶豐”

,http://www.bwsk.com/js/l/liuyu/zgbn/013.htm

*本公衆号圖文消息為 「山河小歲月」獨家創作,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

*本平台所使用的圖檔、音樂、視訊屬于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随時與我們聯系以協商相關事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