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鄭州一老人流浪廣東 網傳104歲?村民:不清楚年齡
鄭州中牟一老人流浪深圳 網絡104歲 相關人士:他回來不舒服
流浪遠方,可能是一種生活方式,很多人年輕時候,可能向往流浪,追逐遠方。餘華有本書叫做《12歲去遠行》,就是這種青春、少年的迷茫,三毛小時候說自己想撿破爛,想流浪,被老師批評,最後她還是選擇流浪,成了作家,也迷倒了很多少女少婦。

流浪好不好,其實沒啥意思。許多人窮遊,看上去很潇灑,其實在外面混個十幾天,可能就厭倦了。詩意、文學、影視和現實是兩碼事,不有句話叫做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麼?
在河南鄭州中牟韓寺興隆崗村,有個老人叫做史志剛,網傳他生于1917年,今年104歲,在深圳露宿流浪。(據大象新聞、人民網、烽火亮劍、護龍山莊、涼木ya )
這可能麼?當地村民表示,不清楚年齡,多次勸傳回來。一些愛心人士對他進行幫扶,幫他回家,雖然養老院啥都有,政府也包吃喝住宿包看病,但是據相關人士透露,老人不習慣河南的氣候、飲食,不舒服、不适應。
河南比較幹旱,南方濕潤溫暖,一年四季如春,我從前也向往到深圳那邊去。過去說東西南北中,發财到廣東,網絡還有小姐姐拍段子說,我要去廣東啦,我要去打工啦,我喜歡别人對着我說靓妹啦!
史老人幼年就開始流浪,已經習慣了流浪生活,反認他鄉是故鄉,也是有點荒唐,但是這種事可能也是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有人去當和尚、尼姑,有人到山裡修行,史老人可能就喜歡大城市的繁華,深圳的節奏和氛圍,就喜歡那種特區的朝氣蓬勃。有人喜歡一線城市,比如北京,很多人畢業都願意留在北京,還有的外地人在北京,掙不到啥錢,但是每天窮開心,樂呵呵的。
我從前也向往大城市,一線城市,但是到處去多了,現在反而喜歡小城市、縣城,甚至小鎮、山村,每個人想法不一樣,因人而異,因時而異。
史老人可能覺得南方暖和,北方比較冷,冬天不好過。至于這名老人是不是104歲,目前尚不清楚,年齡是他辦身份證自己報的,鎮上、村子裡的人和他接觸少,相關人員可能也去世了,他到底多大沒人清楚。除非醫學、法醫鑒定,測骨齡。從照片看,我覺得老人可能也就70、80歲,不管怎麼樣年紀也很大了,在外面漂泊也是不容易。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世,古代西方有犬儒主義者,就是喜歡流浪,喜歡睡大街,國王來找他,他裸體睡在木桶裡,問他啥要求,他說,别擋住我陽光。史老人雖然有公益組織、當地政府關愛、關心,多次回到河南,也得到了很好的安置和照顧,但是他就愛漂泊,就愛流浪,深圳也有一些愛心人士給他關愛資助,他很享受這一切。
流浪了一輩子,有沒有意思呢?也許看了很多風景,走了很多的路,過了很多的橋,也許愛過一些路過的女人,記得一座城市,最終卻定居在深圳,而且是真愛,隻能說人各有志,不可強求。
也許有一天他會離開塵世,回味自己颠沛流離的一生,不知道他是悔恨,還是榮耀?就那樣流浪了一輩子,活在别人的城市,飄在不屬于自己的異鄉,有無意義呢?
其實很多人不也是在流浪,在外地,跳槽、辭職、打工、創業,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也是流浪者,也是為了自己的夢想,不斷出發,不斷行走,甚至于,在一個異鄉膩味了,還要旅行,到另外一些地方流浪、行走,關鍵還自費花錢,我們認為那是度假、休閑,其實不就是流浪在别人城市,看别人膩味的生活。
史老人其實也是旅行者,寄居在别人的城市,在塵埃裡,讓自己的夢想開出花來,或許他就是欣賞這種陌生的疏離感,微醺在自以為是的幸福裡,詩意地栖息在陌生的世界和城市裡。(1441字)
文|昆德拉傳媒 風舞九天
其他:部分圖檔供模拟想象,不代表文字特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