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誰是2022年車市風向标

誰是2022年車市風向标

近日,在2022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預測峰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分析說,中國汽車市場将迎來更好的發展期,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賦能汽車産業轉型。

誰是2022年車市風向标

受“缺芯”影響,各大車企不得不放慢生産節奏,但由于豪華品牌溢價能力強、客戶黏性高、市場需求大,大部分車企都優先保障豪華品牌産品的供應。

誰是2022年車市風向标

除了消費更新,新能源汽車成了多位專家學者寄予厚望的新增長點。今年1-11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産量已超過300萬輛,銷量接近300萬輛,累計銷量滲透率提升至12.7%。

2020年以來,受持續出現的新冠肺炎疫情和車載晶片供應短缺雙重“利空”影響,全球汽車市場的發展陷入了低谷期。

作為汽車保有量最多的國家,中國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扮演着世界汽車産業前行“火車頭”的角色。如今,在國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持續向好的大背景下,中國汽車産業的一舉一動,更加會引起整個行業的關注和讨論。

“汽車工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産業,在這一年充分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盡管遭受晶片短缺及原材料價格持續高位等不利影響,但企業活力依然得到顯著增強,市場消費需求繼續呈現提質更新趨勢,汽車産銷總體依然保持了穩定增長,且不乏亮點。”近日,在2022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預測峰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正如付炳鋒所言,一方面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和晶片短缺問題,給中國汽車産業造成了不少的影響;但另一方面,汽車行業經受住了嚴峻考驗,克服了諸多不利因素影響,全行業迎難而上,主動作為,市場運作總體平穩,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和内生動力。

站在2021年歲尾遙望2022年,中國汽車産業是否能繼續逆勢向上,有哪些能把握的新機遇和風口,2022年市場表現又會如何?誰是2022年車市風向标?這些問題不僅牽動着汽車從業者的心,也将對接下來人們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産生深遠且重大的影響。

中國全年汽車産銷量有望蟬聯全球第一

長期受困于“缺芯”的汽車行業,終于迎來一段“喘息”之機,随着馬來西亞晶片生産逐漸恢複,汽車産銷量也同步上漲。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的資料顯示,11月,汽車産銷分别完成258.5萬輛和252.2萬輛。從增速變化來看,産銷環比分别增長10.9%和8.1%,同比分别下降9.3%和9.1%,産量降幅比10月擴大0.5%,銷量降幅比10月收窄0.3%。

“1-11月,汽車産銷分别完成2317.2萬輛和2348.9萬輛,同比分别增長3.5%和4.5%,增幅比1-10月均繼續回落1.9個百分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介紹,與2019年同期相比,11月産銷同比分别增長0.5%和1.5%,與去年同期相比,四大類乘用車品種産銷均呈增長态勢。

在陳士華看來,各種壓力之下,11月汽車産業仍然表現出較強的韌性,努力克服晶片供應緊張、部分地區疫情反彈、政策法規調整等影響,産銷形勢總體略好于月初預期。

其中,豪華汽車市場成為11月表現最為亮眼的細分市場之一。統計資料顯示,國内生産的豪華車銷量完成31.9萬輛,同比增長3.5%。1-11月,國内生産的豪華車銷量完成311.2萬輛,同比增長19.5%,增速遠超市場平均水準。

盡管受到“缺芯”問題影響,各大車企的生産節奏都持續放慢,不過由于豪華品牌溢價能力強、客戶黏性高、市場需求大,是以車企們都在全力保障豪華品牌産品的供應。

“總體來看,豪華品牌在7-9月仍滿足不了生産計劃要求,不過這一情況在10月和11月連續出現好轉,釋放出了積極信号,這成為豪華品牌市場銷量連續增長的重要原因。”陳士華解釋說。

在豪華品牌持續占領市場的同時,前11個月,自主品牌的市場佔有率也在節節攀升。1-11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840.6萬輛,同比增長25.1%,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4.1%,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6.4%。陳士華透露,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佔有率同比已連續8個月保持正增長,向上勢頭強勁。

此外,在市場整體負壓前行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已經實作多月連續增長。11月,其市場滲透率已經達到17.8%,繼續高于上個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滲透率達到19.5%。

從細分市場來看,純電動汽車産銷分别完成250.4萬輛和246.6萬輛,同比分别增長180%和170%;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産銷分别完成51.7萬輛和52.2萬輛,同比分别增長130%和140%;燃料電池汽車産銷均完成0.1萬輛,同比分别增長23.0%和16.0%。

“預計國内新能源汽車今年累計産銷量将達到300萬輛,這對于中國汽車産業來說意義重大。”陳士華對記者說,一方面,“300萬輛”是中國汽車市場一個新的曆史紀錄;另一方面,這一數字表明,新能源汽車産業已經實作從量變到質變的更新,完成了從導入期到快速增長期的過渡,已經在中國汽車産業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陳士華坦言,新能源車之是以能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績,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産和消費國,中國較早地認識到發展新能源汽車産業的重要性,是以在政策方面給予了大量的傾斜。

與此同時,從技術研發到市場推廣,再到基礎設施建設等各個涉及新能源汽車的領域,中國都較早且較完善地進行了布局。

“此外,行業和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發力較早,在産業發展、技術研發,上下遊原材料等方面布局周密,目前提供的産品也豐富多樣,可以滿足消費者需求。”陳士華表示,目前中國消費者的觀念發生了較大變化,對于新能源汽車從“試探性消費”轉向“放心消費”,綠色消費的觀念正在逐漸增強。

“展望12月,随着宏觀經濟穩中向好發展,汽車消費需求仍将穩定。”陳士華指出,供給端仍存在不确定性,晶片供應緊張的問題依然存在,年底各地有序用電、國内部分地區散發疫情增加了潛在的産業鍊斷供風險。

“疊加去年同期高基數因素影響,汽車産銷保穩壓力依然較大。業内普遍認為,中國全年汽車産銷量将略高于去年同期水準,預計将超過2600萬輛,有望蟬聯全球第一。”陳士華預測說。

在新機遇中尋找市場增長點

“中國汽車市場将迎來更好的發展期。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賦能汽車産業轉型,加速向‘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邁進,這也是推動綠色發展,支撐國家‘雙碳’目标和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談及2022年汽車發展的前景時,付炳鋒分析說。

在他看來,汽車市場前景依然廣闊,剛需量依然巨大,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正在加速建構。此外,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升持續拉動汽車市場消費更新,中高端汽車銷量占比逐年增長,也為汽車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事實上,正如付炳鋒所言,“消費更新”已經成為各大行業變革的重要推手。以“泛90後”(1985-2000)為主導的新人口紅利拐點正在爆發,整體群體購買力趨向平穩,但更偏好“好品質、優服務、高單價”産品,這一變化,正在深深影響着汽車産業的發展。

而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陳斌看來,抓緊建設安全可控的産業鍊,是明年汽車市場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

“2021年上半年汽車工業保持平穩增長,受晶片影響,三季度産能發揮受阻,四季度供給略有好轉,全年汽車産銷量預計與上年略有增加。市場特點總體概括為‘供給受到限制,消費仍有空間;新能源車倍增,出口汽車暴漲’。”陳斌表示,應實施好擴大内需戰略,促進消費持續恢複,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增強發展内生動力,促進中國汽車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除了“消費更新”這一關鍵詞外,“新能源市場”也成了各領域專家學者寄予厚望的車市新增長點。

從技術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平均續駛裡程逐年增加,從2018年到2020年,無論是乘用車、客車還是物流車,平均續駛裡程的增加比例都非常大。

“随着新結構電池的出現和廣泛應用,磷酸鐵锂電池受到了乘用車的青睐。車輛充電場景出現多元化趨勢,充換結合,尤其在商用車領域表現得更加明顯。”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王震坡預測說。

中汽中心資料資源中心資料部部長李冰陽則認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出“四高”特征:一是增換購比例高,二是女性比例高,三是來自于豪華品牌的比例高,四是80後、90後等年輕化使用者比重高。

“我去年對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的預測是150萬輛,但實際市場表現超出預期,給人很大的驚喜。預計明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将超過480萬輛。”李冰陽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充滿了期待。

記者了解到,“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預測峰會”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業内頂級預測峰會,從2016年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六屆。專業、權威成為其兩大重要标簽。

長期以來,峰會秉承“彙聚全行業的智慧為推動中國汽車産業的發展貢獻一分力量”的宗旨,攜手全行業共繪中國汽車市場發展藍圖,推動中國汽車産業高品質發展。

是以,在峰會的尾聲,陳士華對2022年中國汽車市場發展作了全面而深入的研判。他認為,總體來看,未來我國汽車市場将保持溫和增長态勢。從長期發展來看,目前中國市場仍處于普及初期向普及後期過渡階段,新車銷售由增量市場逐漸轉向存量市場。

陳士華表示,雖然2018年後我國汽車市場出現了波動,但縱觀曆史,汽車發達國家在普及階段也出現2-4年左右的波動。根據這一規律判斷,中國汽車市場産銷目前已處于短期調整的尾聲,未來将保持溫和的增長态勢。

“2022年中國汽車總銷量預計為2750萬輛,同比增長5.4%。其中,乘用車銷量為2300萬輛,同比增長8%;商用車銷量為450萬輛,同比下降6%;新能源汽車銷量為500萬輛,同比增長47%,‘穩中有進’會是明年汽車發展的主旋律。”陳士華總結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真齊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出行周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