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戰場上,解放軍俘虜國民黨士兵數量龐大,但要算一個連一次戰鬥俘虜敵人最多的紀錄,有一個連不得不提。這個連的連長真厲害,一次戰鬥俘虜國軍8位将軍4700人,他後來成為解放軍的軍區司令。

他就是盧福祥将軍,出生于1929年2月,江蘇省姜堰市人,15歲參加革命,參加了新四軍蘇中三分區武工隊,17歲時他随部隊編入到蘇中7縱隊92團,任該團8連2排副排長。
通榆線阻擊戰時,解放軍以一個旅的兵力抗擊敵人5個師的輪番進攻,曆時兩個半月,戰線長達100多公裡。至接到撤退指令時,8連隻剩下18人,人稱“十八好漢”, 盧福祥是十八好漢之一。
1949年,20歲的盧福祥擔任三野十兵團29軍254團7連連長。5月25日,他參加淞滬戰役,率領7連對上海守敵發起總攻,在東門外碼頭,他端着一挺機槍猛烈掃射,3000多敵人魂不附體,舉手投降。
戰後,7連被授予“淞滬戰争一等元勳連”,但這還不是他俘敵的最高紀錄。1949年8月16日,254團攻克福建省福清縣城,風掃殘雲一般殲滅了龍田、海口的殘敵,随後他奉命追擊敵人殘兵敗将。
8月17日晚上,盧福祥率領全連100多名戰士在宏路北部山坳口,攔截了一支從福州越過烏龍江向南面逃竄的國軍。當時,盧福祥也不知道這支國軍有多少人,指揮戰士向這夥南逃的敵人沖了過去。
戰士們邊沖邊喊:“蔣軍弟兄們,你們被包圍了,繳槍不殺!”國軍士兵早已無心戀戰,紛紛繳槍投降。天亮後,盧福祥清點戰果,自己都吓出冷汗。7連竟然俘虜了4700多國軍,其中包括國軍第五軍中将副軍長李以劻和第六兵團少将顧問何同堂等7名少将,共8名将軍。
當時,如果這支國軍稍微有一點點抵抗,盧福祥和他的7連就是打光了,也攔截不住這麼多人。盧福祥将軍戰功赫赫,先後立過8次戰功,一次二等戰功,縱隊“戰鬥英雄”稱号和“三級解放勳章”、“獨立功勳榮譽章”。建國之後,他的職務不斷提升,1983年他擔任了福建省軍區司令員。1993年盧福祥将軍“解甲回田”,但他離而不休,仍然奔走各地,為軍隊和地方的建設發揮着餘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