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為何非要處死隻是跟随鳌拜的班布爾善?隻因班布爾善身份敏感

鳌拜是康熙初期的權臣,他嚴重威脅到了康熙皇權,後來鳌拜及其黨羽都被康熙鏟除掉,但是結果卻讓人很驚異,鳌拜集團中作為首腦的鳌拜及他的兒子們基本都沒太嚴重的懲罰,鳌拜本人也不過是被圈禁起來,他的兒子們大多還都在朝廷繼續出任官職,可作為鳌拜的黨羽,依附于鳌拜的大學士班布爾善卻被康熙處死了,并且家人皆受牽連,這又是為何呢?

康熙為何非要處死隻是跟随鳌拜的班布爾善?隻因班布爾善身份敏感

班布爾善的血統身份要比鳌拜高貴得多,也是以更加敏感

主要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班布爾善姓愛新覺羅氏,而鳌拜姓瓜爾佳氏。班布爾善系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孫,是努爾哈赤第六子塔拜第四子,他是正宗的皇室嫡系後人,以血緣關系論,班布爾善是清世祖順治的堂兄,也算是康熙的堂伯父,以他這種身份依附于鳌拜,肯定對皇位的威脅遠比鳌拜大得多。

班布爾善的老爹塔拜算是努爾哈赤諸子之中比較平庸的一個兒子,沒有太強的軍事能力,沒為清朝立過戰功,不過好在塔拜老老實實不挑事不鬧事,是以在清太宗皇太極時期比較安穩,也混了一個輔國将軍的爵位,他在皇太極時期去世。

康熙為何非要處死隻是跟随鳌拜的班布爾善?隻因班布爾善身份敏感

塔拜去世之後,班布爾善襲爵成為奉國将軍,相比老爹塔拜老實安穩過一生的想法來說,班布爾善還是非常想表現自己,立下一些功績,是以在清朝入關時,班布爾善跟随小叔叔多爾衮和多铎率軍參與追殲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撈了一些軍功,憑這些軍功班布爾善才被封為輔國公爵位,老爹塔拜連帶着也沾光被追谥為輔國公。

終順治一朝班布爾善隻是空有輔國公爵位,沒有其他官職,可見他并不受順治的重用,按照這種形勢發展下去,不出意外的話,班布爾善最終結局也會和老爹塔拜一樣老老實實守着一個低級爵位走完一生。

但是班布爾善卻和老爹塔拜不同,他是努爾哈赤的孫子,他不甘心就這麼庸碌結局,他也想嘗試一下手握大權的滋味,是以他一直不甘地等待着機會。

直到順治去世,班布爾善迎來了人生轉機,順治去世時康熙年僅8歲,正是主少國疑的局面,雖然順治給康熙留下了四位輔政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鳌拜四人,但是順治老媽孝莊太後心眼比較多,輔政大臣畢竟是外姓大臣,是以孝莊特意提拔了賦閑的皇室宗親班布爾善出任領侍衛内大臣。

康熙為何非要處死隻是跟随鳌拜的班布爾善?隻因班布爾善身份敏感

班布爾善出任的領侍衛内大臣職位是清初時期非常重要的官職,這個職位負責了整個皇宮的安保工作,而且在清初時期領侍衛内大臣是有資格參與議政的,公權力和政治地位非常高,孝莊讓班布爾善出任領侍衛内大臣也是想利用他的皇室宗親身份制衡索尼和鳌拜等四位外姓輔政大臣,希望起到互相牽制的作用。

不過孝莊的如意算盤卻打空了,她萬沒想到身為皇室嫡系的班布爾善最終卻會投靠了鳌拜。

康熙繼位之初,他年紀幼小,全憑四輔政大臣幫助處理朝政,四輔政大臣中索尼年紀老邁,精力不足;蘇克薩哈原來依附于攝政王多爾衮,後來在多爾衮死後靠檢舉揭發多爾衮而獲得順治信任,是以朝臣們都鄙夷蘇克薩哈的人品,蘇克薩哈在朝廷上下威望不足;遏必隆是努爾哈赤外孫,為人庸懦,沒有主見;鳌拜是清朝開國功臣,既有主見又有威望,且為人強勢,是以在其餘輔政大臣不行孝莊又是一介老邁的女流之輩情況下,鳌拜逐漸獨攬大權,在康熙初期議政王大臣會議基本被鳌拜所把控,而掌控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就等于操控住了國家大權。

康熙為何非要處死隻是跟随鳌拜的班布爾善?隻因班布爾善身份敏感

在鳌拜如此強勢崛起後,班布爾善很快認識到了鳌拜才是說了算的人,孝莊當時已經年紀老邁且還是女流之輩,康熙當時隻是乳臭未幹的小毛孩子,他倆不足以給班布爾善撐腰,是以班布爾善認為自己隻能依附于鳌拜,如果他敢對抗鳌拜的話,很可能已經到手的領侍衛内大臣的職位都會被鳌拜奪下去。

是以在班布爾善成為領侍衛内大臣之後,他非但沒有按照孝莊的期望成為制衡輔政大臣的助力,反而成為了鳌拜的黨羽,對鳌拜唯命是從。

班布爾善依附鳌拜之後,在領侍衛内大臣的職位上,鳌拜又讓他出任了大學士,在當時班布爾善可以說通過鳌拜獲得了僅次于鳌拜權力的身份地位,他也是鳌拜黨羽中地位最高的人,班布爾善當時的局勢大有鳌拜如果去世後,很可能由他接管鳌拜集團取代鳌拜成為又一個權臣,不過班布爾善可不同于鳌拜,他是努爾哈赤的孫子,他有着皇室嫡系血統,他要成為權臣的話,那他離篡位就隻有一步之遙了。

康熙為何非要處死隻是跟随鳌拜的班布爾善?隻因班布爾善身份敏感

順治幼年由于是被叔叔多爾衮所擁立,後來一直處于多爾衮的操控之下,是以順治在多爾衮死後對其進行政治清算,從此對皇室宗親提防很嚴,順治對皇室宗親進行了很大程度的打壓。

清朝也是自順治之後曆代帝王對宗室皇親猜忌和提防都比較嚴格,畢竟皇室宗親有着皇家血脈,篡起位來遠比外姓大臣要友善得多。

是以班布爾善的血統就注定了他與鳌拜狼狽為奸不會有好下場,他與鳌拜聯合就表明他有野心有權力欲,而皇帝最忌諱的就是宗室成員有野心有權力欲,是以康熙怎麼可能繞過他。

鳌拜為清朝建國立下赫赫戰功,而班布爾善則沒多少功績

除了班布爾善的血統和身份敏感使得他結局比鳌拜要慘得多之外,還有一點就是以對清朝開國立下的功績來說,他也遠不如鳌拜。

鳌拜是清朝開國五大功臣之一的費英東親侄子,他自幼就跟随叔叔費英東為清朝開國征戰沙場,鳌拜在戰場上骁勇善戰,喜歡沖鋒陷陣,是以深得皇太極的喜愛和器重。

在清朝入關前幾場惡戰就都有鳌拜的功績,尤其是清朝與明朝的松錦之戰中,鳌拜不顧個人安危在戰場上救了皇太極一命,鳌拜可以說對皇太極有救命之恩,就這一點恩情就足以清朝後世皇帝銘記于心。

康熙為何非要處死隻是跟随鳌拜的班布爾善?隻因班布爾善身份敏感

鳌拜更是對順治有擁立之功,皇太極是突然猝死,生前根本沒有冊立繼承人,是以在皇太極死後,他的弟弟多爾衮和長子豪格争位,在僵持不下階段,是鳌拜和索尼等人堅持必須由皇太極的後人繼位,否則就要和多爾衮拼命,是鳌拜和索尼等人迫使多爾衮放棄自己繼位的想法,改由皇太極的幼子福臨也就是順治繼位。

在多爾衮擁立順治之後,鳌拜和索尼等人也是表示贊同,願意效忠順治。可以說正是鳌拜和索尼等人對順治的擁立,才使得順治最終繼承了皇位,是以鳌拜對于順治還有擁立之功。

從根上來算,鳌拜擁立順治繼位,那也是間接對康熙日後繼位是有助力的,而且順治去世時,也是鳌拜和索尼等四大輔臣堅決執行順治遺诏擁立了康熙,這樣來看他對康熙也是有擁立之功。

鳌拜對皇位并不是有企圖,畢竟他是外姓大臣,他就算篡位也是名不正言不順,古人行事向來講究名正言順,鳌拜對皇位沒有企圖,他隻是一心想攬權專權,他作為輔政大臣的權力已經阻礙了皇權的專制,是以康熙必須要除掉他。

康熙為何非要處死隻是跟随鳌拜的班布爾善?隻因班布爾善身份敏感

其實四輔政大臣中不管是鳌拜,就算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中的任何一個人,隻要他們的權力過大,阻礙了皇權專制,那将來康熙除掉的就得是這個人,隻是這個人剛好是鳌拜而已。

相較之下班布爾善則大不相同,他和他的老爹塔拜對清朝開國應該是沒有太多的功績,否則的話父子二人爵位不至于隻是輔國将軍和輔國公。沒有功績,還有想專權攬權,再加上他敏感的皇室血統身份,康熙再不把他弄死,那也太軟弱了,怎麼能成為康熙大帝。

康熙八年(1669年)鳌拜被康熙帶領一群少年侍衛所擒住,随即康熙命王公貴族審定鳌拜罪名,王公貴族給鳌拜定出了三十條大罪,建議康熙将其褫奪爵位,處斬棄市。

鳌拜在得知自己要被處斬後,要求面見康熙,于是康熙召見了鳌拜。而鳌拜見到康熙後二話不說就将自己的上衣脫掉,露出滿身傷痕,這些傷痕都是鳌拜為了清朝開國在戰場上所負的傷,還有一個洞形傷痕是為了救皇太極時被明軍的長槍所刺中,鳌拜随即穿起衣服,一邊穿衣服一邊口中念叨“愛新覺羅負我”。

康熙為何非要處死隻是跟随鳌拜的班布爾善?隻因班布爾善身份敏感

康熙随即默然不語,之後康熙親自下旨對外公布鳌拜三十條大罪,但特念其開國功勳,免除其死刑,改為終身圈禁。

鳌拜的被圈禁後他的家人幾乎都沒怎麼受到牽連,隻有弟弟穆裡瑪因為犯法太多,是以才被賜死,鳌拜的兒子依舊承襲他的公爵,後來康熙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鳌拜去世四十多年後,又下诏恢複了鳌拜生前名譽和地位。

到了雍正時期,雍正親自祭奠鳌拜,并下旨賜鳌拜谥号為“超武”,其爵位為一等超武公,子孫後代享受世襲罔替待遇,鳌拜的孫子達福在雍正時期率軍出征平定準噶爾部叛亂,達福在和通泊之戰中力戰陣亡。可以說鳌拜在後來完全得到平反,其子孫也依舊享受世襲罔替的爵位待遇,一直到清朝滅亡。

康熙為何非要處死隻是跟随鳌拜的班布爾善?隻因班布爾善身份敏感

相比于鳌拜,康熙對班布爾善就狠多了,班布爾善其實依附鳌拜時間并沒多久,他是在康熙六年(1667年)首輔索尼去世之後,才依附于鳌拜,到鳌拜垮台他也不過僅僅依附鳌拜不到兩年而已,可他卻是鳌拜所有黨羽中下場最慘的一位。

鳌拜被定罪之後,康熙命王公貴族定班布爾善罪名,班布爾善被制定出二十一條大罪,這些罪名的嚴重性都不次于鳌拜,根據王公貴族議定結果也建議康熙将班布爾善處斬棄市。

康熙特意下旨念其乃太祖努爾哈赤之孫,留全屍賜白绫自盡,并宣布削除班布爾善宗籍,革除其子孫後代黃帶子身份。相比之下鳌拜的後人還能世襲爵位,而班布爾善的後人連宗籍身份都沒有了,更何談爵位了。

班布爾善的後人在很長一段時間中都淪為平民身份,甚至他們害怕受到牽連,改姓為班,過着隐姓埋名的生活。直到乾隆中後期,乾隆大規模為宗室成員平反,雖然沒有為班布爾善平反,但是卻恢複了他的子孫後代宗籍身份,隻是他的子孫後人由原來皇室嫡系的黃帶子身份降級為皇室旁系的紅帶子身份,而他的後人都隻是閑散宗室,沒有爵位待遇,比之鳌拜的後人待遇差遠了。

康熙為何非要處死隻是跟随鳌拜的班布爾善?隻因班布爾善身份敏感

這一切的結果其實都是班布爾善咎由自取,他如果不依附鳌拜,還能讓子孫後代有着皇室嫡系的宗籍身份,他為了權力依附鳌拜,結果他沒有鳌拜對大清開國立下的赫赫戰功,反而還有着極為敏感的皇室血統身份,是以最終他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不僅害死了自己,還害得子孫後代失去了皇室嫡系的身份。

寫在最後

班布爾善被殺完全是因為他皇室血統的敏感身份,加之他對清朝的貢獻遠沒有鳌拜那麼大,皇室宗親在任何朝代與權臣勾結的話,那最終下場隻有兩條,要麼能篡位成功,要麼就是死路一條,是以班布爾善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他自己選擇了要冒險那就怪不得别人了。

其實班布爾善已經獲得了孝莊的青睐,出任領侍衛内大臣,他隻要敢于制衡鳌拜,未來以他皇伯父之尊的身份肯定能得到康熙的報答,可惜他是一念之差,他認為孝莊女流之輩且已年老,康熙年幼,鳌拜能成為最後的赢家,結果一副好牌被他打得稀裡糊塗,也讓他最終輸掉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子孫後代的福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