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薄太後墓出土不少草原金器,證明薄太後,當年是個時髦的老太太

最近幾天,霸陵上了網絡熱搜榜,也引起了廣大市民的關注,很多專家學者也特意前往霸陵研究考察,與此同時薄太後墓也有驚奇的發現。比如,專家們從墓中出土了一些草原文明的金器,一開始讓專家們都感到疑惑,後來仔細一想也覺得合情合理,而且也讓我們知道了薄太後是個時髦的老太太。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您從頭揭秘吧。

薄太後墓出土不少草原金器,證明薄太後,當年是個時髦的老太太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霸陵也叫灞陵,位于陝西西安灞橋區,因毗鄰灞河而得名。在上世紀30年代,考古專家們經過深入研究,确定霸陵是西漢孝文帝劉恒的陵墓,并且還在距離不遠處又發現了一座古墓,通過史料記載推測是孝文帝生母薄太後的墓葬,此外在周邊一帶也有大量的漢代古墓群,都具有極大的研究價值。一直以來,不管是孝文帝的霸陵,還是薄太後墓都備受學界專家們的關注,在近日西安考古專家們先後發掘了霸陵和薄太後墓的陪葬坑,尤其薄太後墓的金器令人感到驚奇不已。

薄太後墓出土不少草原金器,證明薄太後,當年是個時髦的老太太

專家們經過考察勘測發現,薄太後墓的外藏坑有3個,其中最近的一個距離主墓隻有30多米,最遠的50多米,是以考古專家們先發掘了最遠的外藏坑。清理完外藏坑表層的封土,可見其長約12米,寬約8米,比一遍的平民墓葬都要大得多,是以也可以推測出薄太後主墓的奢華。在清理外藏坑的過程中,一些随葬品也逐漸浮出水面,專家們最先發現的是一件金飾品,随着發掘工作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金器開始出現,有金發簪,金耳環,金頭飾和金配飾等,數以百計。

這些金器,看似普通,但實際上這些金器卻不簡單,它完全不是中原地區的金器形式,而帶有很濃郁的草原文明特點,例如有牛首,虎紋和狼首等造型圖案,故此,專家們表示這些金器都西漢時期匈奴人的金器。一時間,薄太後墓外藏坑的金器令人感到費解了,因為薄太後是中原地區的漢人,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草原匈奴人的金器飾品?

薄太後墓出土不少草原金器,證明薄太後,當年是個時髦的老太太

要想回答這一問題,還得先看看傅太後的經曆。薄太後原本是項羽部下魏豹之妾,後來被召入宮中成為了漢高祖劉邦的妃子,但可惜薄太後并不被劉邦所寵愛,在她生下劉恒後就再也沒有見過劉邦。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駕崩後漢惠帝劉盈繼位,此時因為薄太後和劉恒都沒有地位,于是漢惠帝便讓他們母子去了代國,也就是現在河北張家口一帶,是以劉恒還有一個身份——代王。再後來,漢惠帝駕崩,衆多大臣為了清除“呂氏”,于是從代國将劉恒迎回,即孝文帝。

薄太後墓出土不少草原金器,證明薄太後,當年是個時髦的老太太

薄太後和劉恒在代國生活了20多年,當時的代國與草原匈奴的勢力範圍接壤,是以也受到了匈奴文化的影響。劉恒作為曆史上著名的孝子,他對母親薄太後也百般敬愛和孝順,故此,專家們推測薄太後墓外藏坑的金器飾品,可能是劉恒從匈奴集市買來送給母親薄太後的,也可能是匈奴首領送給薄太後的禮物,說明在絲綢之路尚未開辟之前中原地區和匈奴人就已經有了貿易往來,不過規模很小,也隻在邊疆地區,也說明了當時的邊疆較為穩定,否則又怎麼會互贈禮物呢?

薄太後墓出土不少草原金器,證明薄太後,當年是個時髦的老太太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薄太後身穿漢代服飾,佩戴匈奴的裝飾品,在當時也應該是最時髦的夫人。後來,劉恒回到中原登基為帝,薄太後自然也回到中原,那些她在代國的黃金配飾也被帶回宮中。值得一提的是,此後漢朝雖然和匈奴的關系不好,但是并沒有規定不允許使用匈奴的東西,薄太後就是最好的例子,否則可能就要被扣上叛國的帽子,由此也說明了漢朝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樣性,能接納外來的文明,在宮廷内部如此,在底層社會應該也是,不然也就不會有後來的絲綢之路。

薄太後墓出土不少草原金器,證明薄太後,當年是個時髦的老太太

薄太後算是漢朝和草原匈奴人的“大使”,而這樣的人在中國曆史上還有很多很多,也正是他們的兼收并蓄,才為中華文明增添新活力,使之文明的大潮,滾滾向前奔流不息。

參考資料:

《陝西帝王陵》作者:王雙懷,出版社:西安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