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未來十年電梯更新改造量達274萬台,電梯企業向服務提供商轉型

作者:海外網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用戶端

廣州白雲飯店電梯拆舊換新傳遞儀式日前舉辦。投入使用至今已逾38年的日立電梯進行更新改造,搭載了全新智能群控系統,可根據使用情況實作電梯智能分區、智能調配等功能,提升賓客的移動效率和搭乘體驗。

廣州白雲飯店1976年開業,是當時中國的第一高樓。整體采用的日立電梯于1983年開始投入使用。日立電梯(中國)有限公司工程總部總經理徐俊傑介紹,為盡量減少對飯店正常營業的影響,并保留電梯大廳原有的裝飾風格,他們制定了一套整體方案,對原有電梯方案的整體優化提升,保留了廳門、導軌、踏闆等,更換了電梯控制系統、轎廂。

在改造方案設計時,需考慮保留原電梯部件的情況下,是否影響與新部件的配合,以及新舊件配合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電梯改造項目通常都需要從設計方案、施工周期,以及電梯功能等方面進行個性化訂制,對于商業客戶而言,還需要加入新的裝飾元素,突顯整體效果。為盡量減少對商業的影響,還需要實施高規格的圍蔽防護,靈活調整作業周期與時間,確定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徐俊傑說。

随着時間的推移,早年安裝的電梯,運作中已有不少問題浮出水面――老舊電梯能耗較高;老舊電梯的安全防護檢測項目和方式落後;諸多故障無法提前有效預防;配件無法及時提供等等。

市場形勢的變化,推動包括舊梯換新、舊梯改造等在内的電梯更新改造和舊樓宇加裝電梯成為電梯産業發展的“藍海”市場。根據中國電梯協會資料,截至2020年底,中國電梯保有量突破780萬台;預計到2030年,電梯更新改造量将達到274萬台;2005年至今,日立電梯已為全國超過21000棟老舊住宅提供了整體加裝解決方案,其中,日立電梯提供了廣州地區57%以上加裝電梯服務。

“國内整個電梯行業正處于轉型更新關鍵期,大環境下的電梯企業,面臨着從傳統制造商向服務提供商轉型的迫切需要。”徐俊傑介紹,早在2013年,日立電梯就開始布局從傳統制造商向服務提供商轉型,為後電梯市場服務事業奠定基礎。比如,作為行業最早提供電梯物聯網解決方案的企業,日立電梯自2013年起就對每台出廠的電梯标配遠端遙監終端,24小時擷取電梯運作資料,并利用大資料發掘客戶痛點和需求。“對于使用年限較長的電梯,日立除了在電梯保養過程中實施更為嚴謹的保養方案,也會為電梯進行全面體檢和更新改造規劃,以確定電梯使用過程的安全與安心。”

目前,在廣東深圳、茂名,江蘇蘇州,遼甯,福建等地,日立電梯向政府相關部門開放日立電梯雲服務平台,共享資料資訊,共同建構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電梯保養市場。2021年3月起,日立電梯在全國陸續鋪設家用電梯體驗中心和線上電商平台。“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日立需要通過産品品質、服務水準找準定位,突出特色,形成差異化的競争力。”徐俊傑說。

電梯智能群控系統、自适應運作控制系統、客流智預測系統、移動終端呼梯系統、機器人關聯智能解決方案……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應用在電梯更新改造中得到推廣。位于廣州珠江新城的廣汽中心不久前在電梯更新改造中采用了全新智能群控系統。廣汽中心相關負責人說,廣汽中心作為集團總部,會議密集、人員流動性大,投資企業及商務來訪人員多,過去高低分區的電梯運作模式下,候梯時間較長。中心電梯采用整體群控模式後,候梯時長大大縮短;今年,日立電梯新推出了客流智預測系統 FI-700,運用了裝置資料關聯及大資料AI分析的控制理念,在典型使用環境中進行測試,通過智能測試、合理配置設定,乘客平均候梯時間減少了22%、乘梯時間減少了7%、服務完成時間減少了13.7%、長時間候梯發生機率下降了5.5%。“在服務客流量多的階段,可優化指令、合理排程,減少多台電梯同層停止,實作能源和服務效率的同步提升;在客流量較少時段,可通過智能化分析,減少同時運作的電梯的數量,實作能源管理最佳模式。這樣的系統可看作适應綠色智能建築的最佳搭檔。”徐俊傑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