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歐洲最後一個母權制地區,被稱為“女人之島”

歐洲最後一個母權制地區,被稱為“女人之島”
歐洲最後一個母權制地區,被稱為“女人之島”

一個老婦人身着彩色的裙子,獨自坐在她的廚房裡,手上的皺紋像侵蝕出的河谷一樣,蜿蜒到她的手腕處。一天的雜務還未做完——她一生經營着一個農場,從早忙到晚,喂雞、喂羊、做衣服、修卡車;此刻,她的注意力集中在她手上有節奏地跳動着的編織針上,她在為自己縫制壽衣。

歐洲最後一個母權制地區,被稱為“女人之島”

基赫努島上的手工編織頗為有名

這就是基赫努島,一個位于愛沙尼亞(Estonia)西海岸波羅的海的小島,以“女人之島”享有盛名,也是歐洲最後一個母權制留存的地區。

歐洲最後一個母權制地區,被稱為“女人之島”

基赫努島最南端的燈塔,為島上有名的旅遊景點之一

島上的居民社群全靠女性的力量和堅韌維系着,這種獨特的女性生活文化于2008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在這裡,女人承擔着務農、撫育孩子和做家務的責任,女人肩上的這些責任是祖輩留下的傳統。由于島上男性的缺失——男人們常年在海上或國外工作,很少參與島上的社群活動和島上的勞動,女性的作用超出了傳統的女性角色範疇,延伸到島上生活的各個方面。

歐洲最後一個母權制地區,被稱為“女人之島”

女人們圍坐在一起,哀悼去世的老夥伴,逝者就躺在中間的棺材裡

她們不僅是當地歌謠、舞蹈、傳統編織和各種其他手工藝的傳承人,也是當地婚禮和葬禮等重要活動儀式的主要組織者。

基赫努島氣候嚴酷,曆史上被蘇聯占領了50年,但是島上傳統的母權制卻從未動搖過。現在,這種傳統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包括年輕一代離開島嶼到外面找尋更好的發展機會——讓這種島嶼文化瀕臨危險。盡管由于遊客對這種獨特的文化的慕名而來,形成了時令性的旅遊潮,促進了小島的經濟;但是島上居民的年齡越來越大,人口也在不斷縮減。據統計,2007年,基赫努島有600餘居民,2020年僅剩約300人。

歐洲最後一個母權制地區,被稱為“女人之島”

無所不能的基赫努島女人

歐洲最後一個母權制地區,被稱為“女人之島”

“這是一個關于過去的故事,但對未來卻很重要。”她說,“我内心的信念告訴我,我必須要捕捉這些故事,将它們寫進書中。”

Gjelstad想要捕捉的故事,是一個擁有傳統的凱萊維拉韻律民謠、鮮豔的編制刺繡服飾,以及從修機車到放牧等無所不能的女人的地方的故事。它是一個關于生存的故事,而這種生存,在未來,它的命運卻岌岌可危。

歐洲最後一個母權制地區,被稱為“女人之島”
歐洲最後一個母權制地區,被稱為“女人之島”
歐洲最後一個母權制地區,被稱為“女人之島”
歐洲最後一個母權制地區,被稱為“女人之島”

Gjelstad是第一個将基赫努島的女人們展示給世界的人,後來她說,她拍攝過島上35位婦人,現在隻有10位還在世。

歐洲最後一個母權制地區,被稱為“女人之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