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代此省份是個特例,不僅有兩個布政使,而且還有兩個省會

最近有讀者留言,詢問清代比明代多出5個省,具體是哪5個省?此外江蘇省的省會到底是江甯還是蘇州?這個問題可能大家都比較感興趣,禦史便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

清代此省份是個特例,不僅有兩個布政使,而且還有兩個省會

清代地方行政與明代一樣,實行分級而治的制度。《大清會典》中記載:

“總督、巡撫分其治于布政司、按察司,于分守、分巡道。司道分其治于府,于直隸州。府分其治于廳、州、縣;直隸廳、直隸州複分其治于縣。佐貳而下皆任其彈壓。”

這就是說,地方的最高行政機當局是總督和巡撫,其次是布政司和按察司以及分守、分巡道,再下面是府、直隸廳、直隸州,基層政權是散廳、散州和縣。

清代地方行政體制是對明朝制度的承續和發展。明代在地方行政上,實行省、府、縣三級制度。其中又有“州”的建置。但明中葉以後,總督、巡撫等差職官逐漸固定下來,成了淩駕于都、布、按三司之上的行政層級。清沿明制,延續這種設定,并加以整理,成為一代定制。

清代此省份是個特例,不僅有兩個布政使,而且還有兩個省會

雖然清代地方行政以督撫為最高層級,但行政區劃仍以省為最大區域。清初,沿明代之制,置浙江、江西、福建、山東、山西、河南、陝西、湖廣、四川、廣東、雲南、貴州十三省。

順治二年(1645),改南直隸為江南省,改應天府為江甯府,并定為省會。同年,改北直隸為直隸,不過直隸稱省是康熙初年之事。直隸因為近在京畿,故不設布政、按察二司,以道員兼布政使、按察使銜,治理地方政務。

康熙八年(1669),于保定府設守、巡二道,統領全省錢糧、刑名事務。是年,直隸巡撫從真定府遷駐保定府,直隸始稱省。順、康之際,一些轄區較大的省份也開始一分為二。

清代此省份是個特例,不僅有兩個布政使,而且還有兩個省會

一是江南省分為江蘇省和安徽省

江南省始建于順治二年,當時的江南省轄區較大,置左、右兩個布政使,統領全省政務。順治十八年(1661),江南省的右布政使司移駐蘇州府,轄江甯、蘇州、松江、常州、鎮江五府;左布政使司仍駐江甯府,轄鳳陽、淮安、揚州、廬州、安慶、太平、池州、徽州、甯國九府,以及徐州、滁州、和州、廣德四個直隸州。這也是江南省分為江蘇省和安徽省的開端。

康熙五年(1666),左布政使司所屬的淮安、揚州二府和徐州一直隸州,劃給了右布政使司;康熙六年,改左布政使司為安徽布政使司,仍駐江甯府;改右布政使司為江蘇布政使司,仍駐蘇州府。于是便有了江蘇省和安徽省之名。

清代此省份是個特例,不僅有兩個布政使,而且還有兩個省會

乾隆二十五年(1760),安徽布政使司遷往安慶府;江蘇省增設江甯布政使司,駐江甯府,與駐蘇州的江蘇布政使司并存,并将江蘇布政使司所屬的江甯、淮安、揚州、徐州四府,海州、通州二直隸州歸江甯布政使司管轄。至此,江蘇省便有了兩個布政使,江甯和蘇州同為江蘇省省會,這也是清代各省中的一個特例。

二是陝西分出甘肅省

陝西省領西安、延安、鳳翔、漢中、臨洮、平涼、鞏昌、慶陽八府和興安一直隸州,省會西安。康熙二年(1663),分陝西布政使司為左、右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司駐西安府,分理西安、延安、鳳翔、漢中四府和興安一直隸州;右布政使司則遷至鞏昌府,分理平涼、鞏昌、慶陽、臨洮四府。

清代此省份是個特例,不僅有兩個布政使,而且還有兩個省會

康熙六年,改左布政使司為陝西布政使司,改右布政使司為甘肅布政使司,于是便有了甘肅省之名。康熙八年,遷省會至臨洮府屬之蘭州,乾隆三年,改臨洮府為蘭州府。到清末,甘肅省領八府:蘭州、鞏昌、平涼、慶陽、甯夏、西甯、涼州、甘州。

三是湖廣省分為湖北和湖南二省

湖廣省原轄十五府二州,以武昌府為省會。康熙三年(1664),分湖廣布政使司為左、右布政使司,但仍稱湖廣省。左布政使司仍治武昌府,轄武昌、漢陽、黃州、安陸、德安、荊州、襄陽、鄖陽八府;右布政使司則治在長沙府,分領長沙、衡州、永州、寶慶、辰州、常德、嶽州七府和郴、靖二直隸州。

康熙六年,改左布政使司為湖北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司為湖南布政使司,始稱湖北省和湖南省。至此,清代才有了所謂的“十八省”之制。

清代此省份是個特例,不僅有兩個布政使,而且還有兩個省會

清末,省份再度增加。光緒十年(1884),新疆建省,轄六府、九廳、三州、二十一縣;光緒十一年,改原屬福建省的台灣地區為台灣省,下轄三府、一州、三廳、十一縣;光緒三十三年,東北地區建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于是清末時期共有二十三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