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影《拉貝日記》:該如何寫曆史

作者:東莞百韬網絡

  1997年,《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終于問世,這是第一本用英語研究詳細記錄和描述日軍在中國南京犯下的罪行的書。這本書一經問世,便轟動了全世界,全世界終于想起來原來在東方還曾有過比集中營更為可怕的人間煉獄。作者是張純如。

電影《拉貝日記》:該如何寫曆史

  2004年11月9日,年僅36歲的張純如,獨自開車到郊外,坐在車内,用一把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張純如的自殺,現在能夠确定的是和抑郁症有關,而為什麼會得抑郁症,我覺得我們都得記住這樣一個事實,我們隻是看她這本書就覺得受不了了,她,作為作者,所接觸的永遠比她在書裡記載的更多,多十倍還不止。研究這些史學,尤其是這種大屠殺類的,光看着那些圖檔,那些日本人留下的罪行,就需要承受多大的壓力與傷痛,僅僅到2年的寫書過程,就已經讓她精神崩潰,她時常徹夜失眠,茶飯不思,面黃肌瘦。更可怕的是,張純如收到了大量的死亡恐吓信,無論何時出門都有人跟蹤尾随。她的家人們也都受到了死亡威脅。

  張純如自殺10年之後,張純如的母親張盈盈耗費六年時間寫成回憶錄——《張純如:無法忘卻曆史的女子》,這位母親說:寫書的程序,亦是撫平自己心坎傷療的過程。同時也希望藉由張純如短暫、傳奇、不懈尋求的畢生,給更多人以鼓勵。

電影《拉貝日記》:該如何寫曆史

  2020年,我在圖書館裡借閱了《張純如:無法忘卻曆史的女子》。看完之後,我深感中華民族失去了一位美麗的鬥士。她敢于直面淋漓的鮮血,敢于挑戰人性的黑暗。而且她還是一個女人,她做到了許多熱血男兒做不到的事情,我很佩服她。

電影《拉貝日記》:該如何寫曆史

  在看完張純如傳記之後,我找來了電影《拉貝日記》并且一個人看完了。之前我一直不敢看。拉貝日記也是張純如發掘的。電影取材自拉貝撰寫的戰時日記《拉貝日記》,通過這個“中國版辛德勒”的傳奇故事,再現了南京那段驚心動魄的慘烈記憶。

  在南京大屠殺中保護了25萬中國人免遭屠殺的拉貝先生當時每天隻睡不到四個小時,中途因為太勞累昏倒過兩次,而他把自己的财産捐出來救擠難民,也耽誤了他的糖尿病治療。他回國後寫信給希特勒,送出關于南京大屠殺的報告,但報告當時沒有公開。之後,他甚至一度被蓋世太保逮捕,同時帶走了6本日記和影片膠卷。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拉貝因曾是納粹黨員而先後被蘇聯和英國逮捕。全家一度瀕臨餓斃的地步。在1950年,拉貝在柏林中風去世。

電影《拉貝日記》:該如何寫曆史

  當時另外一個救下上萬國人的金陵女子學院院長魏特琳在那段日子裡,寫下了近60萬字的日記,這些文字成了張純如揭露日軍暴行的力證。無休止的超負荷辛勞與長期精神壓力讓魏特琳患上了嚴重的精神抑郁症,她回國後于1941年5月14日自殺。

  助人者和直面曆史的人都早早去世了,而下令執行大屠殺的日本皇族和大搞人體實驗的石井軍神倒很神氣地活到“百年”之後。我們應該來記錄曆史?

  我素來不排日。有朋友問:你會因為日本地震而歡呼嗎?我的回答是:當然不會。朋友再問:你會為日本地震而捐款嗎?我的回答還是:當然不會。舊時在長春讀書,有不少日本同學,感覺她們還是蠻有禮貌而且蠻有風情的。隻有一次大夥兒跟一個日本留學生談起中日戰争,這小孩什麼都說不知道,令到我們愛國心發作,當即文攻武衛。小日本被我們上了一堂課後也老實多了,見到我們就作良民狀。畢業後配置設定到機關,一個清水衙門,但也能夠接觸一些内部材料。有一則關于日軍暴行的記載,說是1941年日軍掃蕩本縣,某鄉鄉民為躲避,躲入當地一個大溶洞,不料被發現。日軍在洞口喊話說隻要出來,就不殺人。鄉民們真的出來了,結果極其悲慘,有十來人被砍死,有的被強奸。

  淡淡的筆墨,卻記錄着血淋淋的曆史。其實731、南京大屠殺這類事情以前也知道得不少,日軍的兇殘,有遠過于此的。為什麼這件事印象特别深呢?因為我就是這個鄉的人,小時候經常這溶洞爬進爬出,從來不知道那裡曾有那麼多冤魂。我所在的機關曾編過一本抗日戰争五十周年專刊,也沒講過這個事。

  很多人都說國人特别健忘,其實也未必。絕大部分西方的二次世界大戰曆史書籍,對于中國抗日戰争的曆史真相與貢獻,就近乎避而不談,他們的忘性,絕對比中國人大。或者說,記憶是有選擇性的,所有曆史都是當代史。是以中國人到處要求日本面對南京大屠殺的真相,卻不斷遭拒絕。相反地,日本人在廣島原子彈轟炸紀念中,表現出一幅二次世界大戰最大受難者角色,似乎忘記了自己才是戰争原兇。而這一切,都是國際強權為了防堵中國的複興,運用中日制衡的政策。

  這一套,其實我們中國人也會玩的。就拿剛才說的石灰岩洞來說,這幾年據說發現了古人類遺址,市裡要把它開發成旅遊景點。看,幾萬年前的事大炒特炒,幾十年前的事倒忘個一幹二淨,我們并不傻麼。

  忘記曆史,就是等于背叛。但是記住的太多,也過于沉重了。是以,對于國人來說,假如隻知平型關、百團大戰,盧溝橋、台兒莊、再加上南京大屠殺,《拉貝日記》,我想,還是不夠的,南京的悲劇就不說了,這幾場值得一提的作戰(如《八佰》),不過是中日戰争中的次要作戰——連會戰都稱不上,其中比較重要的台兒莊作戰,也是整個徐州會戰的前半段。但這又如何能夠解釋日軍超過三分之一的軍力,陷在中國戰區的事實?這八十萬到一百二十萬的部隊若不是在中國戰區動彈不得,那麼日軍早已可以打通印度,直入中東與納粹會師,或是威脅蘇聯在西伯利亞的紅軍無法全力西調與納粹決戰,也可以攻陷澳洲,讓太平洋戰争發生地緣結構的改變。這些都是會影響到二次世界大戰的根本戰略變化,沒有中國的從始至終的奮戰,結果根本就會不一樣了。

  西方的曆史學者又如何解釋,為什麼可以略而不提的中國,卻會成為聯合國四強宣言、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的主要發起國?這些曆史會議與宣言,決定了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運作架構,以及戰後世界結構的重整。更不要忘記,在二次世界大戰此之前,中國還是一個被西方國家欺淩的半殖民地的國家,受到所有不平等條約的壓迫,未能享有完整的國家主權。總之,我衷心的希望所有的中國人都應該知道,抗日戰争是中國的浴火重生,是中國人所有血淚結成的不朽榮耀,隻要中國人有這份自信,我們民族的複興就是可期待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