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曆史最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不僅使用文字早,也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貨币的國家之一。現在中國的流通貨币是國家發行的紙币,而在中國古代時,銀子則是主要的流通貨币之一。
銀子能作為通用的貨币,其數量可想而知自然是不計其數的。然而在真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銀子制作的各種飾品,但卻很少見到古時作為貨币的銀元。

為什麼古代的銀元在現代仿佛煙消雲散一般變得無影無蹤?這些成千上萬的銀子到底去了哪裡?
與想象中不一樣的銀子
古時的銀元與我們認知中的銀元其實有着很大的差異,也許你并不了解真正的銀子,如果不了解銀子,那麼我們将沒法知曉銀子為什麼消失不見。
古時的銀子有官銀和市銀之分。官銀是用于公用的銀子,有強制的規格要求,一般都位于國庫之中,主要用于軍饷、官薪等等。市銀就是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流通貨币。
影視劇裡,我們有時可以看見官府在查案中發現私人擁有帶有官印的銀兩後,就會将此人關入大牢。這是因為官銀銀兩是不允許私用的,一經發現就會被判定為A錢的殺頭之罪。
雖然銀子作為古代的流通貨币,但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一般的消費是用不着銀兩的。在影視劇中,主人公吃一頓飯和随便在小攤小販上或者店鋪裡買點東西就需要花費幾兩銀子,甚至還有的人物角色一出手就是銀錠的行為其實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
首先按照曆史朝代上最繁華的唐朝當時物價來換算,一兩銀子的價值在現在相當于幾千塊錢,可以購買兩千多斤的大米。即使是在經濟最不發達、最為落後的清朝時,一兩銀子也相當于現在的600元。
接着再來看看當時人們的收入,一般人一天的收入在100文錢左右,要連續工作十天且在不吃不喝不消費的情況下才能擁有一兩銀子。哪怕是作為皇上的臣子,在朝當官,一年的俸祿也才将近幾十兩銀子。是以電視劇中展現出的場景與現實中的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
由于影視劇的誤導,使得大家以為銀兩在古代随處可見,但銀兩的價值并不低,在生活中人們也不經常使用銀兩作為貨币。在日常的交易中,老百姓使用得更多的貨币類型是銅錢。
大家在交易中不常使用銀子其實還有另一個原因,因為百姓可以使用的市銀在大小和形狀上都沒有特殊要求,是以普通的碎銀在分量上是都各不同的。在支付碎銀時,人們會需要用到剪刀和稱,有時還需要用到蠟塊。
要知道絕大多數人對于錢财來說,都是斤斤計較的,很少有像富豪一樣不需要找零的人,更加不會有人在沒有碎銀的情況下,直接支付銀錠。
為了交易和買賣物品,人們會先将一整塊的銀錠用剪刀剪成碎銀,雖然人們經常用剪刀剪銀子,精準度都把握的很好,但還是會需要用稱來測量銀子的重量。稱是我國古時的偉大發明之一,稱的出現解決了人們生活中的諸多問題,其中就包括确定銀兩的具體重量以此來衡量銀子的價值。
因為在剪銀子時會不可避免出現銀屑,這時就需要用到蠟塊,用融化的蠟塊将收集好的銀屑整合成銀碎。
因為銀兩的價值高,是以也會有不懷好意和心術不正的人造假。古時的銀子允許民間制造,而且銀的融化重組過程并不複雜,這就造成了一些心懷不軌的人為了增加銀子的重量而在裡面加鉛。
為了辨識銀兩的真假,人們最為常見的辨識方法就是簡單粗暴的用牙齒咬,部分有經驗的人也可以通過觀察銀兩的顔色來鑒别真僞,有時人們也會通過剪刀将銀子剪碎來查驗真假,如果銀兩裡面添加了其他的雜質,那麼銀子在被剪開後就出現了斷層,由此可辨識真僞,在這裡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以及才華。
市場上流通的銀兩由于人們經常用牙咬的緣故,是以會出現許多的咬痕,并不像電視熒幕裡的那樣光滑整潔,那麼好看,恰恰相反一個布滿牙痕的銀子可以說是沒有一點美感可言。
相比之下,銅闆因為造假成本高于實際價值就沒有真假的煩惱,而且大小價值有明确的規定,也不需要像銀子一樣又要剪又要稱的那麼麻煩。
不僅如此,銀子沒法像銅闆一樣中間可以穿孔用繩子固定,是以攜帶銀兩隻能用布袋或香囊荷包類的物品裝好。如果因為不注意導緻丢失掉落都将是一筆不小的損失。
由于使用銀兩費時又費力,而且保管不易,是以人們在日常的消費過程中使用的大多數都是銅闆文錢,而且銅錢的價值相對而言也更為複合當時的物價水準。
銀子作為貨币在用途方面主要是被用來儲存,擁有銀兩的一些大戶人家通常會将銀子儲存在安全的錢莊或者自己家裡隐蔽的地方。這有些類似于現代人将現金存在銀行或者放在家中的保險櫃裡。
銀子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導緻它的數量是有限,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由于當時的開采條件有限,是以白銀的數量并不多,流通于市場上的白銀更是少之又少。
古時絕大多數的銀子除了用來制作飾品或者器具之外就是被存儲了起來。即使白銀的數量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多,但也不至于導緻現代市面上的白銀到了物以稀為貴的地步。
地下的白銀
雖然古時的老百姓用不起真金白銀,但古時的達官顯貴之人家裡的銀兩可是成千上萬,但為何到了現代,白銀的數量卻所剩無幾了呢?
在古代,人不可能在生前将自己所有的财産正好花完,一分不剩。是以在死後,人們會希望将一部分财産當做陪葬品跟随自己一輩子,讓自己在另一個世界也有财富。
古時的人們十分注重殡葬文化,一些大戶人家為了滿足自己永生永世都能享受榮華富貴的虛榮心會将生前大量的财富作為陪葬品,其中就包括白銀。
是以,現在考古時,經常可以通過其陪葬品的規模和價值來判斷這個人生前的地位,以及生活的物質水準。
在最近去世的人中,清朝著名的慈禧太後就是一位陪葬品極其豐富的人。據說光是修建陵墓,慈禧就花了三千多兩黃金,其中的陪葬品更是數以萬計。
慈禧太後在下葬時帶走了清朝當時大部分的金銀财寶和奇珍異寶,例如,價值連城的夜明珠、玉藕、翡翠西瓜,光是這三件在現在的價值就是上億人民币。其他的珍珠、瑪瑙、金銀玉器的數量更是成千上萬。
除了因為慈禧太後下葬時帶走了大部分白銀導緻銀子的數量急劇下降外,慈禧太後在生前也花費了不少白銀。
要知道,世界上幾乎沒有哪個女子能夠抵抗得了精美的飾品,包括當時身份最為尊貴的慈禧太後。慈禧在世時,十分的熱衷于金銀首飾,将大部分的銀用于熔煉制作飾品,導緻本就為數不多的白銀到了供不應求的地步。
除了慈禧太後用白銀作為陪葬品外,曆史上幾乎所有的皇親國戚和王侯将相都會在去世後将大量的金銀帶入地下,使自己在另一個世界也能享受财富。
據統計,中國曆史的皇帝就有400多位,而其他的王孫貴戚,妃嫔臣子更是多得數不勝數。而這些人都需要大量的金銀珠寶作為陪葬品,這就導緻随着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金銀珠寶和精美器具消失在了大衆的眼前。除了部分寶物因為考古或盜墓的原因重見天日外,其餘的都被永遠都埋藏在了地下。
最後的白銀
從鴉片戰争爆發,中國的大門被強制打開後,由于當時國家的落後導緻中國不斷的被外國欺負,成為了外國的殖民地,還簽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
條約的内容不是割地就是賠款,因為這些不平等條約而賠款的白銀就高達13億多。除了條約的賠款外,外國人還在中國的領土境内不斷的到處搜刮搶奪。
國家的落後讓大量的金銀财寶,古董文物都流失到了海外,這些銀兩從此如同石沉大海般了無音訊。
除了因為外國侵略,大量的白銀流向海外不知所蹤外。民國時期的蔣介石用為了避免白銀外流當理由,在民間收集了大量的白銀和銀制品,并在國共内戰失敗後,帶着這些白銀一起逃向了台灣。
根據當時的資料記載,國民黨一共帶走了200多萬的黃金和1000多萬的白銀,并且将它們分三批帶離了大陸。就這樣,中國僅剩的一些白銀也被帶走了。
在新中國成立後,政府為了發展建國後的基礎工業,曾經大量的回收白銀,至此白銀徹底地退出了貨币的曆史舞台,消失在了人民的交易工具中,而最後的白銀将自己奉獻給了中國的建設。
有人也許會想到,雖然之前的白銀沒有了,但并不代表不能再重新開采,可是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人不能為了一己私欲對地球無節制的消耗,而且在中國幾千年的曆史中,大地的資源已經被開采得差不多了,早在清朝時最後一座可以開采的銀礦就已經被人們掏空了。這意味着中國不再有潛藏的銀,如果現在的這些白銀消失了,白銀也就不複存在了。
銀的另一種形式
雖然白銀不再作為我們的貨币,現在我們也隻能在手機和博物館中見到真正的銀元,但白銀隻是換了一種形式,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雖然它的作用不再是用于交易,但由于它的金屬性質和美麗的外觀,我們常常可以在飾品或一些器具上見到它的影子。
白銀除了作為裝飾物外,它還作為醫療用品中的材料保護着我們的身體健康,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滴眼液,其中就含有從白銀中提取出來的硝酸銀。
同時由于銀是一種感光性很好的材料,在X光機等一些醫療用的裝置中,白銀作為其中的一種材料,發揮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另外,銀的感光性功能還被我們用于照相的軟片和印刷的膠片之中。
早在古時就有銀針試毒這一說法,而且長時間使用銀器制成的碗筷,有助于減少食物中殘留的毒性。一次偶然的中毒事件,使得人們發現事件中的皇親國戚比大臣們食物中毒機率要小很多,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皇親國戚們使用的都是銀制的碗筷,而銀可以減少食物中的毒素,進而使得人在進食時吃進去的食物,比原來食物的毒性要小一些。
白銀除了服務于我們的健康外,還服務于我們的科技。由于銀優秀的導電性和導熱性,在很多電子産品中都有它的出現。我們日常使用的手機和電腦以及其他一些電子裝置中都存在含有銀的部件。
随着時代的變化,銀的價值也發生了轉變。過去我們用銀進行交易或者用作裝飾,而現在我們用銀改善我們的生活,提高我們的科技水準。随着我們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現代的我們用銀做到了古時候我們做不到,甚至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銀不僅在古代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在現代也被作為投資品,仍然受到大家的熱愛。銀不斷的為人類貢獻着自己的價值,大衆的眼光似乎也從未從這種金屬身上離開過,大家都相信銀的價值在未來将會更上一層樓。
結語
好的東西總是有限的,需要被大家珍惜。而銀隻是不可再生資源中的其中一種。由于人類瘋狂的開采行為,森林變成沙漠,許多動物因為失去了栖息地而成為瀕危物種。
仔細觀察便不難發現,近幾年來的自然災害出現頻率比以前的頻率要高出許多。如果說自然災害是突發疾病,那麼酸雨和臭氧層的破壞以及冰川的融化就是慢性疾病。生過病的人都知道,有病就得治,雖然地球和人類一樣有自愈系統,但如果碰上無法自愈的疾病,一味的拖着,情況隻會越來越糟糕。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懸崖勒馬,回頭是岸。如果人類還不及時收手,還不懂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那麼由于人類自身行為導緻的後果将會直接回報到我們自己身上。父母都懂得要愛護孩子,把最好的東西留給自己的子孫後代,但如果我們不停止對地球一味的索取,我們的子孫後代又拿什麼東西來生存呢。那麼從宏觀角度來看,人類又還能存活多久呢。
在銀保護着我們健康,為我們提供利益的同時,我們也要珍惜它愛護它,避免使它消失,讓它能夠一直為我們服務下去。是以珍惜眼前的資源,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它還能為我們服務奉獻多久,而我們多愛惜一點,它就能存活得更久一些。
地球上的動物以及不可再生資源,我們身邊的家人、朋友,這些都是為我們奉獻了自己的價值,值得我們去好好珍惜的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