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買的這部書是傅雷翻譯的版本。

傅雷譯《約翰·克利斯朵夫》
羅曼·羅蘭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他的小說特點是“用音樂寫小說”。他一生都在為争取人類自由、民主與光明進行不屈的鬥争,他積極投身進步的政治活動,聲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鬥争,并出席巴黎保衛和平大會,是一個不斷進步的作家。他還著有《貝多芬傳》(1903),《米開朗基羅傳》(1906),《托爾斯泰傳》(1911)3部英雄傳記。
羅曼·羅蘭
它通過主人公一生的經曆反映了現實社會存在的一系列沖突沖突,是一部宣揚人道主義和英雄主義的長篇小說,裡面的故事也都是以他崇拜的貝多芬為原型創作的。比如作者是一個法國人,但是這部小說描寫的主人公克利斯朵夫确是一個德國音樂家。他不斷奮鬥的一生,就是一部音樂史詩,從他兒時音樂才能的覺醒、青年時代對權貴的蔑視和反抗、到成年後在音樂事業上的探索、追求和成功,并最終達到了精神甯靜的崇高境界。
少年
戀情
友情
我的書櫃裡有很多本書,裡面有一些其實不适合孩子閱讀,他們得有一定的生活經曆之後才能了解大部分書中的内容。但是我一定會推薦給我的孩子讀這部書。
因為它裡面既有主人公出生于貧窮家庭、經濟拮據的殘酷現實和衣穿着不合身的尴尬,也有他在父親終日酗酒、不幸離世後獨自依靠音樂才能、養活整個大家庭的無助、勇敢和困苦,更有他長大後的反抗、覺醒、沉淪和乃至成熟,以及他在音樂、愛情、親情、友情等方面不斷進行的探索和追求。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經曆生活捶打的影子。哪怕這部書完成于100多年前的1912年!
因為享譽世界的史詩級經典文學就是經過了時間的洗禮之後,依然曆久彌新,依然充滿力量,它總能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打動你的内心。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隻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複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
是以,請大家繼續奮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