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有着五千年文化古國,在這五千年當中,古人留下了太多隐秘的事,想要揭開這些曆史,除了查閱史料之外,就是依靠出土的文物推測,但晚清時期,西方列強的入侵,導緻許多文物流落在外。

自從新中國建立之後,我國博物館就緻力于文物的鑒定與保護,1995年,一位山東老漢帶着一副圖畫來到北京博物館,想要以800萬的價格出售珍藏多年的傳家寶,專家一聽這價格,以為是什麼稀罕物件。
可一番鑒定之後,臉上露出的失望的表情,老人帶來的是張先的《十詠圖》,張先是北宋畫家,他的畫惟妙惟肖,《十詠圖》流傳到清代時,乾隆帝曾經親筆點評“誦芬寫妙”,嘉慶也在上面蓋有印章。
溥儀被趕出紫禁城時,就将《十詠圖》偷運出宮,藏在“小自樓”當中,1945年,抗日戰争結束,小自樓被僞滿政權的士兵一搶而空,《十詠圖》也從曆史上消失了,直到1995年這位老人帶來了《十詠圖》。
但專家一番鑒定,實在難以辨識這是真的《十詠圖》,有非常的大的可能是民間造假,專家就給了1萬價格收購,老人的老伴生了一場大病,手術費十分昂貴,1萬快顯然是不夠,老人就沒有出售。
他就帶着《十詠圖》,到處尋覓買家,他四處打聽,偶然間打聽到了一個名叫拍賣公司的機構,這個機構是成立于1994年,名氣不大,拍賣的門檻也不高,老人就抱着試一試的心态。
拍賣公司對于老人手中的《十詠圖》也十分感興趣,就請來了拍賣公司最權威的專家,經過他的鑒定,專家否認了800萬這個價格,老人十分失落,但專家立馬又說“這《十詠圖》是張先的真迹,市面上根本有價無市,我提議不定價格,進行拍賣”。
老人也不知道張先《十詠圖》到底值多少錢,但拍賣出去的價格肯定比1萬多,他就答應了下來,拍賣公司在跟老人達成協定之後,四處散播消息,各路收藏家紛紛聚集了起來,1995年的拍賣會,可以說是這個機構成立之後最盛大的一場拍賣了。
在他們展出《十詠圖》之後,不少的權威專家都相繼鑒定,在數十位專家的鑒定下,都認同了真迹的這個結果,在拍賣當中,一個一個的高價讓北京博物館心驚肉跳,最終博物館以1980萬元拍下了《十詠圖》。
目前這幅《十詠圖》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館當中,也不知道那位鑒定為“僞物”的專家是什麼樣的心情,但也不是說他不夠專業,畢竟800萬确實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誰都承擔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