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氫裝換道” 海馬汽車新能源賽道拔得頭籌

新海南用戶端、南海網、證券導報記者 曾麗園

氫能萬億賽道海南已入局。

12月10日,海南第一座高壓加氫站落成,自此,瓊島已擁有兩座加氫站。

這座加氫站由海馬汽車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合建,是海南首座電解水制氫與高壓加氫一體化項目。有了它,海馬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再也不用出島蓄能了。

由于對氫氣的制、儲、運難度大,成本高,氫燃料電池汽車至今仍未實作産業化。但氫能這個萬億市場已吸引各路資本和企業入局,尤其在汽車工業領域。

海南的氫能基礎設施配套正在加快完善。證券導報記者經采訪統計,到“十四五”,海南将建成約20座加氫站,目前已落成兩座,仍有三座正在建設中,或于明年初建成。

尴尬的是,海南有了加氫站,卻沒有在營運的氫燃料電池汽車。而海馬既有加氫站,又能生産汽車,加上各項政策的加持,公司換道突圍頗具想象空間。

“氫裝換道” 海馬汽車新能源賽道拔得頭籌

海馬汽車将打造氫燃料電池汽車全産業鍊營運。海馬汽車供圖

基礎設施先行

海南已建成兩座加氫站

今年4月,海南首座加氫站——中國石化瓊海銀豐撬裝加氫站投入營運,海南正式告别“全島無氫”。該加氫站可滿足35Mpa燃料電池汽車的加氫需求,其使用的氫氣由今年3月建成的中石化海南煉化氫能凱美特充裝站提供。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充裝站處理,使氫氣達到使用标準後,充裝至運輸車外運到加氫站為車加氫。

與此不同,海馬汽車此次落成的加氫站為光伏制氫及高壓加氫一體站,采取的是“光伏發電—電解水制氫—氫燃料電池汽車營運”的技術路徑,具備高純度氫氣的制備與70MPa高壓加注能力,實作全産業鍊布局。

35Mpa和70MPa兩者在充裝時間、續航裡程上均有不同,70MPa相對更先進,技術要求更高。

瓊海加氫站是為今年博鳌亞洲論壇年會上氫燃料電池客車展示和示範運作提供氫能保障,年會後,展示用車被收回,該加氫站已暫停使用。

有了加氫站卻無車可用,這是目前海南氫能源汽車發展面臨的窘境,也說明了氫能汽車産業化過程中的痛點——氫氣存儲、運輸等技術突破難度大,成本高昂,短期内無法量産。

據海馬汽車研發人員介紹,此次落成的加氫站建設投資近2000萬元。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制造成本、使用費用、保養費用也相對較高,業内人士稱,生産一輛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的花費大概在10萬—20萬元,使用上,一公裡需花費0.7—0.9元。

高成本難擋熱情

政策加持促産業加速

高昂的成本擋不住各企業,尤其是衆多車企大舉進軍氫能産業的熱情。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車企發力氫燃料電池汽車,将氫能作為布局新能源産業的突破口,2021年更是被稱為氫燃料電池汽車産業的發展元年,上汽集團、現代汽車、通用汽車等均推出了新一代氫燃料電池車。

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氫能不可忽視的優勢,二是“雙碳”目标下國家及各地方的大力支援。

氫能,儲量豐富、熱量高、零污染,被譽為“終極清潔能源”。

随着全球對節能減排和環保力度的加大,以及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标的推進,氫能愈發“受寵”。無論是國家相關部委,還是各地方政府印發的“十四五”規劃,均提出對氫能産業發展的計劃和展望。有消息稱,氫能的頂層設計檔案有望在近期出台。

海南也不例外。海南省人民政府于今年7月釋出的《海南省高新技術産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發展風電制氫、水電制氫和核電制氫等可再生能源制氫,率先在汽車、船舶等交通領域啟動氫能應用示範,有效滿足清潔能源汽車的交通出行需要。

而對于車主來說,氫燃料電池汽車可以有效解決電動汽車的“裡程焦慮”。

在海馬汽車制氫加氫站落成儀式上,證券導報記者現場體驗了汽車加氫全過程,為一輛MPV加滿氫氣僅需要5分鐘左右,續航裡程可達800km。

萬億産業吸金

氫能賽道布局已鋪開

中國氫能聯盟資料顯示,到2025年我國氫能産業産值将達1萬億元,氫氣需求量将接近6000萬噸,實作二氧化碳減排約7億噸。

資本是最敏感的。面對萬億市場,近段時間來,氫能源概念強勢大漲,市場的熱捧也表明了氫能賽道的火熱。

由于技術革新,氫燃料電池汽車正在加速發展。除了上述提到的車企外,今年4月,豐田旗下第二代氫燃料電池車MIRAI正式上線,可續航850公裡;8月,梅特賽斯奔馳推出GenH2,其續航能力超過1000公裡,引發業内關注。

氫燃料電池汽車将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刷一波存在感。據悉,冬奧會期間,延慶、張家口将投入700餘輛氫燃料大巴車提供交通服務保障,豐田、北汽福田、宇通集團等承接服務。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課題組于近日釋出的《城市氫能發展潛力排行榜》顯示,根據地方“十四五”規劃梳理得出,到2025年全國将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54800輛。

加氫站方面,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累計建成超過130座加氫站,到2035年全國加氫站數量将超過5000座。

海南的加氫站建設也在推進。除了已落成的上述兩個加氫站外,中國石化海南石油分公司位于洋浦、三亞、海口等地加氫站項目正在建設中,預計于明年初建成,“十四五”期間,該公司計劃在全省建設十座以上加氫站。

海馬汽車也提出,将在海南的東(瓊海)、西(儋州)、南(三亞)、北(海口)、中(瓊中)各建一座加氫站,并與海南省政府規劃建設的環島旅遊公路相連,成為海南環島驿站的重要組成部分。

業内人士表示,海南具備氫能産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在上遊制氫端,洋浦和東方每年都有一定量的工業生産氫,還可以利用核電、光伏發電、海上風電等方式制氫,下遊應用場景上,海南提出到2030年禁止銷售燃油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廣闊。

打造全産業鍊

海馬搶抓新一輪産業機遇

然而,尴尬的是,海南目前在營運使用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數量為零。

海馬汽車副董事長盧國綱表示:“隻有打造出‘光、制、儲、運、加、用’一體化的産業鍊,才能進一步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産業化和氫能商業化。”

與其他加氫站建設企業不同,海馬汽車作為海南唯一具有乘用車和新能源汽車生産資質的企業,既有加氫站,又有車,這讓該公司在氫燃料電池汽車全産業鍊發展方面頗具想象空間。

海南省工信廳新能源汽車發展與監察處處長徐濤表示,海馬汽車已經錯過了電動汽車發展的黃金期,若能在氫燃料電池汽車上更進一步,或許能夠把握未來新一輪産業發展機遇。

海馬汽車自主研發的國内首台70Mpa氫燃料電池MPV于2020年首次亮相,該公司董事長景柱開着這輛車參加了2020年的海南省兩會,引起“圍觀”。如今,海馬汽車正在全力開發第三代氫燃料電池汽車,或将于2022年開展模拟示範營運。

據悉,該公司将結合自主研發的氫燃料電池汽車以及即将投入營運的光伏發電項目,打造全球首個全産業鍊零碳排放新能源汽車試營運項目。其将建設的5座加氫站,是集光伏發電、水電解制氫、高/低壓加氫、充電樁、新能源汽車售前體驗及售後服務等于一體的新能源汽車綜合服務體。

依托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到“十四五”後期,海馬汽車将投入約2000台氫燃料電池乘用車進行商業營運,打造全島交通幹線氫能汽車營運體系,滿足公務用車、商務用車和共享出行等多場景城際出行需求。

海南自貿港的政策和區位優勢,也為海馬汽車向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換道更新,提供了強有力支撐。證券導報記者獲悉,海南有關部門正在指導該公司制定氫燃料電池汽車落地的具體實施方案,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或将推動出台有針對性的政策。

海馬汽車方面表示,借助自貿港優勢,公司将加強國際合作,引進國際新能源汽車頭部企業,共謀發展。

另外,海馬汽車正在申請原産地認證,如若成行,借助稅收優惠政策,其生産成本将大幅下降。

技術更新、政策利好等多重因素下,海馬汽車将如何突圍,值得期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