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說第一次蘇芬戰争是蘇德戰争的導火索

作者:慕容小悅

暴風雪過後,蘇台德地區的積雪更厚了。夜晚到來,野外宿營的蘇軍士兵點燃了鐵桶裡的木頭圍坐在一起取暖。

突然一聲槍響傳來,一名正在放哨的蘇軍應聲倒地。烤火的蘇軍士兵馬上四散開來,趴在地上,驚恐的朝着四周的叢林漫無目的的開槍還擊。他們不知道對手在哪裡,但對手的子彈卻能精準的擊中他們的腦袋……

這是發生在蘇芬戰場上真實的一幕。

二十分鐘不到,這支蘇軍小縱隊便全部被消滅。芬蘭士兵西蒙海耶的狙殺戰績上是以又增添了幾個數字。自從戰争爆發以來,死在他槍下的蘇軍官兵已經超過五百人。更恐怖的是,芬軍并不隻有一個西蒙海耶……

1.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三十日上午九時十五分,蘇聯轟炸機群突然出現在芬蘭城市上空。飛機艙門打開,炸彈如雨點般從天而降。盡管早有心理準備,但芬蘭人仍然沒有想到蘇聯會不宣而戰。

十五分鐘後,蘇軍地面部隊跨過一千五百多公裡長的蘇芬邊境線,開始朝着芬蘭内陸推進。以此同時,蘇聯海軍艦艇也開始在波羅的海搜尋芬蘭船隻。

第一次蘇芬戰争正式爆發。

斯大林一直奉行先軍思想。經過二十多年的經營,蘇軍飛機坦克各種先進武器一應俱全,擁有七百萬現代化軍隊,以及将近兩千萬潛在軍事人員。僅僅開往蘇芬邊境的部隊就達到了五十萬。正因為如此,即便是狂妄至極的希特列,對蘇軍也有所忌憚。蘇聯的表面軍事力量,同英法等國不可同日而語。

而芬蘭總人口不足四百萬,軍隊更是隻有區區三萬人。雙方力量相差如此懸殊。在斯大林看來:芬蘭人不堪一擊,最多十幾天就會屈服在蘇軍的鋼鐵洪流之下。對芬蘭作戰隻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争。

但斯大林很快被現實打臉,以至于後來的蘇軍高層對此諱莫如深。

2.蘇聯與芬蘭關系其實非常密切,他們一個是沙俄帝國的前身,一個曾是沙俄帝國的一部分。

一八零九年,對土地上瘾的俄羅斯人通過戰争手段從瑞典手中把芬蘭據為己有。此後的一百多年裡,芬蘭一直處于沙皇的統治之下,直到一九一七年,俄國境内的十月革命讓沙皇不複存在。

波羅的海沿岸的一些小國,包括芬蘭在内紛紛宣布獨立。俄國因為正陷于全面内戰,無暇顧及。但出于對土地的無限渴望,俄羅斯人從未真正放下過芬蘭這塊肥肉。

以此同時,芬蘭也爆發了可怕的内戰,這場戰争或多或少有俄羅斯人的影子。但令俄羅斯人意想不到的是:芬蘭内戰并未朝他們想要的方向發展,而是以資産階級獲勝結束。

俄國在經曆數年血腥的内戰後,才最終确立無産階級的上司地位。芬蘭人趁機要求蘇聯簽署和平條約,并确定兩國的邊界。列甯為了獲得國際支援,“被迫”答應了芬蘭的所有請求。

兩個國家就此分道揚镳。

獨立後的芬蘭推行對蘇聯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以此換取本國的主權完整。列甯死後,蘇聯又陷入了一系列“運動”,是以一直沒有精力處理與芬蘭之間的事務。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歐洲的局勢發生了變化,納粹德國的崛起讓人們對世界大戰的再次到來毫不懷疑。同時,斯大林也鞏固了自己在蘇聯的地位。

這種情況下,無論是芬蘭還是蘇聯,都必須要思考如何應對趨勢。芬蘭作為一個小國,考慮的是嚴守中立,不把自己卷入戰争。是以,芬蘭一邊與其他幾個歐洲國家結成了一個中立集團,一邊暗中擴充軍事實力。

中立集團裡的國家都表示不會加入德國或是英法任何一方。蘇聯作為一個大國,知道戰争一旦爆發,自己被卷進去是遲早的事情。是以,斯大林希望能找到可以站在一塊的盟友。

對于歐洲國家的中立态度,斯大林也有所懷疑,尤其是對于軍事實力弱小的芬蘭。斯大林不希望芬蘭将來被潛在的敵人利用。因為芬蘭距離蘇聯的北方重鎮列甯格勒隻有三十二公裡。一旦兩國陷入戰争,芬蘭境内的遠端大炮就能威脅到這個城市。斯大林本意試圖慢慢控制芬蘭,但計謀很快被芬蘭人識破。

斯大林先是向芬蘭提出第一期互助條約,租借芬蘭出海口的島嶼等要求。接着,希望能用五千五百平方千米的國土交換芬蘭兩千七百平方千米的蘇台德地區。到後來又希望與之建立軍事同盟關系,在芬蘭修建軍事基地并進行駐軍。

對于這些無理要求,芬蘭統統予以拒絕。因為如果出海口被控制,芬蘭必定會淪為蘇聯的附屬國。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三日,結束談判準備啟程回國的芬蘭代表受到了蘇聯外長莫洛托夫的威脅。莫洛托夫直言不諱地恐吓道:“我們文官對此已經無能為力,現在隻能輪到軍方發言了”。

随後,兩國邊境發生摩擦事件。蘇聯以遭到炮擊為由,廢除與芬蘭之間的互不侵犯條約,并斷絕外交關系。

以此同時,五十萬蘇聯軍隊在邊境地區集結完畢,以布西尼為首的傀儡政權也呼之欲出。另一邊的芬蘭人也不是傻子,早在獨立之後,他們就汲取曆史教訓,籌劃防禦蘇聯可能的進攻。為此,他們花了十年時間在蘇台德邊境線附近修築了長一百三十五千米、縱深九十五千米的曼納海姆防線。全國的武裝力量和預備力量也得到加強。

到了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三十日,戰争首先由蘇聯人打響。蘇軍的四個集團軍,約五十萬兵力,在兩千多輛坦克和一百架飛機的掩護下,兵分四路向芬蘭發起進攻。

這時,芬蘭雖然已經把部隊從平時的三萬擴充到了十萬,但坦克數量不到一百輛,飛機也隻有一百零四架。面對敵人如此龐大的兵力,還是有一些力不從心。毫不誇張的說,對付芬蘭這點兵力,蘇聯已經稱得上“殺雞用牛刀”。

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場毫無懸念,又毫無意義的戰争。

然而,弱小的芬蘭雖然兵力不及對手,但占據着地形和氣候的優勢。芬軍依托防禦工事以及森林、河流、沼澤,極大的制止了蘇軍的推進。

在暴風雪、濃霧和黑夜的掩護下,化整為零的芬蘭軍隊有充分發揮機動靈活的優勢,以班排為機關打擊蘇軍。他們的攻擊目标是蘇軍的後勤補給,不少蘇軍士兵因為缺衣少食,被凍死在冰天雪地裡,活着的人也基本上失去了戰鬥能力。

芬蘭軍隊結合敵強我弱的态勢,組建了許多狙擊小組。狙擊小組的士兵往往都是獵戶出身,他們膽大心細,槍法精湛,能給予敵人重大殺傷。即便是被對手發現後,也能迅速撤離或是隐逸起來,而不被察覺。蘇軍對這些人既怕又恨,但卻無可奈何。

就這樣,在芬蘭軍隊各種靈活打擊之下,從十一月底到十二月末的第一階段,蘇軍傷亡便接近十五萬人。

其中的一次戰役,芬蘭軍隊以“死亡九百人,傷一千七百人的代價”消滅了高達三萬名蘇軍。蘇軍的兩個師被成建制的殲滅。

自此,斯大林打算用十幾天就結束戰争的想法徹底落空。

3.

前線失利的消息很快傳回了莫斯科。蘇聯高層十分震驚,斯大林甚至與擔任國防人民委員的西洛夫對罵起來。斯大林指責西洛夫無能。西洛夫則抄起一個盤子狠狠摔到地上,大聲喊道:“還不是因為你把将軍都殺掉了……”

斯大林冷靜下來後,決定更換前線指揮将領。參加過一戰的鐵木星哥很快成為前線統帥。

鐵木星哥到任後,先是撤換了大批不能勝任的進階軍官。加強了對軍隊的思想紀律教育。接着增援前線,改善後勤供給條件,最後則是吸取失敗教訓,加強軍隊訓練。

為了應對芬蘭軍隊的滑雪部隊。鐵木辛哥也效仿對手,組建了蘇軍的滑雪部隊。

經過一個多月的休準,蘇軍重新對芬蘭發動進攻,并且取得了一次勝利。為了擴大戰果,斯大林又向蘇芬邊境增派了四十五個師,總計六十萬兵力。

憑借着龐大的兵力,蘇軍不顧傷亡,采用人海戰術對芬蘭軍隊陣地進行猛攻。蘇軍飛機大炮也毫不吝惜彈藥,對芬軍防區進行狂轟濫炸。

在蘇軍猛烈的打擊下,芬軍有生力量和武器裝備損失殆盡,防線一道接着一道被突破。芬蘭高層不得不接受瑞典等國的斡旋。

經過象征性的談判,芬蘭接受了蘇聯提出的所有領土要求。

持續數月的戰争給芬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芬蘭軍隊投入作戰的兵力僅有十萬左右,最終超過兩萬五千人受傷,五萬五千人死亡,幾乎全軍覆滅。但獲勝的蘇聯除了國土上占到便宜以外,其他方面的損失遠遠大于芬蘭。

為了這次戰争,蘇關聯用了一百萬一十萬部隊,結果陣亡約二十多萬人,失蹤數萬人,另有約三十萬人受傷。此外還損失了一千多架飛機和兩千多輛坦克。勝利固然不假,但同時也是極為慘烈的勝利。

斯大林如果不是憑借着完全碾壓芬蘭的國力,這場戰争的輸赢還不一定。表面上蘇軍勝了,實際上蘇軍在整個世界面前輸得一塌糊塗,也讓希特列看到了蘇聯外強中幹的本質。

可以肯定地說,希特列之是以敢于襲擊蘇聯,同蘇軍在蘇芬戰争中的表現脫不開關系。

根據史料記載:希特列在拿下法國之後,一直在糾結要不要進攻蘇聯的問題,甚至是以引發了嚴重的失眠問題。希特列十厘清楚,蘇聯的國土面積以及戰争潛力并非德國所能比拟。

但蘇芬戰争,蘇軍的表現讓希特列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德軍将領普遍認為:以蘇軍在芬蘭戰場上的表現,德軍一個師能夠輕松戰勝蘇軍兩個軍。

正因為如此,蘇芬戰争結束不久,德軍高層便開始着手制定對蘇作戰計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