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掃地;
乃武歸天。
見《巧聯妙對》。斯文掃地是成語,一般指文化受冷落,文人受淩辱,本為概括的說法,是虛指,但由于下聯所說的楊乃武與白菜奇案,上聯也成了實指。清末楊乃武,浙江餘杭人,舉人出身,居餘杭城,與豆腐店夥計葛品蓮、葛畢氏(人稱白菜)夫婦為鄰。1873年葛品蓮暴病身亡,葛母控告楊乃武與白菜合謀殺人。餘杭知縣、杭州知府、浙江巡撫、刑部層層錯辦而成奇冤。1875年給事中邊寶泉上奏提出異議,開棺驗屍,澄清案情,楊、畢二人無罪釋放,有關辦案人員均受處分。後來楊乃武去世,有文士二人湊成此聯表示哀悼。
這副對聯反映楊乃武一生的際遇,極切實際,一字不可移換。關鍵在于,隻有“乃武”對“斯文”,才是最合适的。
一彎西子臂;
七竅比幹心。
見《評釋巧對》卷五。這是詠藕佳對。宋太祖趙匡胤微服出行到一寺廟,遇一有學問的士子,并拿出藕來給士子當水果吃,同時出上聯,士子對出下聯。聯中“西子臂”,是說藕的外觀細膩粉白,如越女西施之臂。下聯“比幹心”,據《史記·殷本紀》載,纣王淫亂無度,比幹非常強硬地規勸他。纣王大怒,說“吾聞聖人心有七竅”,便下令剖開比幹的胸腔看他的心。據此,傳說比幹心有七竅。這裡是指由藕的斷面看内形有七孔。
出句對句,均借古人體态,從不同角度來描寫藕,比喻恰當,巧若天然,甚至可以當作一副謎聯。
入門兵部體;
出戶翰林身。
見《歸田瑣記》卷六。清代嘉慶年間京師(今北京)有家澡堂,門口挂着這副對聯。聯語用諧音格:“兵部”諧借為“冰布”,“翰林”諧借為“汗淋”。這寫的是冬天情景,進澡堂大門之前,身上寒氣沾衣,噓氣成霜,甚至胡子上都結了冰;痛痛快快洗個澡,出門時,身發透汗,十分舒暢。作為澡堂的“廣告”,竟然寫得如此高雅,如此傳神。
三星白蘭地;
五月黃梅天。
民國初年,上海一家酒樓曾以“三星白蘭地”為句在報上懸賞征對,有人對以“五月黃梅天”,一舉奪魁。
聯語從字面看,無一字不工。可是,從語義上說,上聯是酒名,以“三星”品牌确指“白蘭地”;下聯說氣象,這“五月”就是“黃梅天”的季節,二者風馬牛不相及。正因如此,才成為極妙的“無情對”。然而,此聯還有一個妙處,就是“黃梅天”除了表示梅雨天氣,它還是一道南方菜名,這就使對句與出句又“有情”了些:酒和菜又是離不開的,酒菜酒菜嘛。
請伸蘭花點穴手
點下關注成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