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趣对妙联故事集锦——常江赏联评联入骨三分(五)

作者:西红柿0e5m

斯文扫地;

乃武归天。

见《巧联妙对》。斯文扫地是成语,一般指文化受冷落,文人受凌辱,本为概括的说法,是虚指,但由于下联所说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奇案,上联也成了实指。清末杨乃武,浙江余杭人,举人出身,居余杭城,与豆腐店伙计葛品莲、葛毕氏(人称小白菜)夫妇为邻。1873年葛品莲暴病身亡,葛母控告杨乃武与小白菜合谋杀人。余杭知县、杭州知府、浙江巡抚、刑部层层错办而成奇冤。1875年给事中边宝泉上奏提出异议,开棺验尸,澄清案情,杨、毕二人无罪释放,有关办案人员均受处分。后来杨乃武去世,有文士二人凑成此联表示哀悼。

这副对联反映杨乃武一生的际遇,极切实际,一字不可移换。关键在于,只有“乃武”对“斯文”,才是最合适的。

一弯西子臂;

七窍比干心。

见《评释巧对》卷五。这是咏藕佳对。宋太祖赵匡胤微服出行到一寺庙,遇一有学问的士子,并拿出藕来给士子当水果吃,同时出上联,士子对出下联。联中“西子臂”,是说藕的外观细腻粉白,如越女西施之臂。下联“比干心”,据《史记·殷本纪》载,纣王淫乱无度,比干非常强硬地规劝他。纣王大怒,说“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便下令剖开比干的胸腔看他的心。据此,传说比干心有七窍。这里是指由藕的断面看内形有七孔。

出句对句,均借古人体态,从不同角度来描写藕,比喻恰当,巧若天然,甚至可以当作一副谜联。

入门兵部体;

出户翰林身。

见《归田琐记》卷六。清代嘉庆年间京师(今北京)有家澡堂,门口挂着这副对联。联语用谐音格:“兵部”谐借为“冰布”,“翰林”谐借为“汗淋”。这写的是冬天情景,进澡堂大门之前,身上寒气沾衣,嘘气成霜,甚至胡子上都结了冰;痛痛快快洗个澡,出门时,身发透汗,十分舒畅。作为澡堂的“广告”,竟然写得如此高雅,如此传神。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民国初年,上海一家酒楼曾以“三星白兰地”为句在报上悬赏征对,有人对以“五月黄梅天”,一举夺魁。

联语从字面看,无一字不工。可是,从语义上说,上联是酒名,以“三星”品牌确指“白兰地”;下联说气象,这“五月”就是“黄梅天”的季节,二者风马牛不相及。正因如此,才成为极妙的“无情对”。然而,此联还有一个妙处,就是“黄梅天”除了表示梅雨天气,它还是一道南方菜名,这就使对句与出句又“有情”了些:酒和菜又是离不开的,酒菜酒菜嘛。

请伸兰花点穴手

点下关注成神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