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的寶馬,可能是塑膠瓶做的

你的寶馬,可能是塑膠瓶做的

出品|虎嗅汽車組

作者|梓楠法師

使用電力作為能源的純電動車,一直因采用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發出的電能,而被部分業内人士诟病“不環保”。

這套觀點曾被豐田章男等汽車業大佬拿來炮轟電動車。從汽車業的角度來看,類似豐田章男這樣的觀點挑不出毛病。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以燃煤發電為主的火力發電量,占全國發電量比例為71.19%。是以,在電動車的使用生涯中,環保依然是個問題。

但如果把汽車的環保問題放到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來看,豐田章男這樣的觀點是消極且片面的。

“可持續環保”的字面意思,一直在提醒企業,如果“不可持續發展”,企業的壽命也是“不可持續”的。

而如今,政策的風向也變了,不再鼓勵“先污染再治理”的發展思路。車企不想環保,政策就倒逼企業去環保。依托這種思路,中國汽車業衍生了新能源汽車雙積分政策,生産燃油車多于電動車的企業,需要向新能源車企購買積分才可以繼續生産燃油車。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倒逼企業去“環保”的思路不再局限于引導企業去造清潔能源汽車。随着碳中和持續推進,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價格不再友好。不環保的企業,生産成本在可預見的未來會急速上升。

車企開始面臨另一個問題,如何讓造車的過程也環保?環保,已經不再是車企的“社會責任”,而是車企必須回答的問題。

能省則省

據虎嗅不完全統計,目前多數主流車企均已釋出“減碳時間表”。

今年6月,長城汽車宣布将在2023年打造首個零碳工廠,并建立汽車産業循環再生體系。

此外,大衆、寶馬、戴姆勒、保時捷等超10家跨國車企公布了各自的碳中和時間表或減碳計劃。其中,大衆汽車集團明确表示,将在2050年實作碳中和;寶馬集團計劃在今年年底實作中國工廠的碳中和,力争到2030年與供應商協作實作減排20%;保時捷宣布到2030年實作全價值鍊的碳中和。

計劃非常激進,那車企準備怎麼做呢?

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知道汽車的哪些環節不環保。汽車的碳排放,分為零部件供應鍊、生産制造、使用周期三個階段。這其中,使用周期的碳中和需要能源結構改善,但前兩個階段的碳中和,企業可以依靠自有力量去改進。

如何環保地造車?華晨寶馬提供了一個樣本。第一步,是采用環保的電力資源。今年9月我國開啟了首次綠色電力(綠電是以光伏、風能及水力等可再生能源發的電)交易。在這次交易中,寶馬一口氣買了27.8億千瓦時的綠電,占全國總交易量的35%。

此舉短時間内提高了華晨寶馬的生産成本。但據相關人士透露,目前綠電的價格稍高于工業用電,随着減碳的推進,在未來綠電的綜合成本将低于火電。

除了使用綠電,車企的主要思路就是摳細節,所有能節省能源的地方都加以改進。

為了讓工廠更節省能源,華晨寶馬在工廠裡造了将車輛運送至火車站的鐵軌。在過去,這一段路需要用卡車來完成,現在隻需用電氣化的火車即可。另外,華晨寶馬還在工廠裡放置了光伏充電闆。

但要想完成造車環節的碳中和,僅僅讓車企自身去節能是不夠的。在整個造車流程中,車企的零部件供應商排放了約75%的碳。是以,部分車企的供應商也開始被“倒逼”着去節能減排。

據華晨寶馬介紹,其已開始着力于提高供應鍊系統碳排放量的透明度,并對部分供應商作出節能減排的要求。比如寶馬的内飾闆供應商金杯延鋒,就計劃在2022年1月開始,使用100%的綠電供電生産。并對制造技術中碳排放較高的流程進行改進。

目前,華晨寶馬已與20家供應商展開減碳方面的合作。

除寶馬外,大衆汽車也采取了相同的政策引導供應商去減碳。大衆汽車日前透露,計劃到2030年,燃油車業務和供應商均100%采用綠電。

用循環材料造車

節省的思路除了用在能源端外,還用在原材料端。

在造車使用的鋼鐵、鋁、塑膠、橡膠等原材料領域,華晨寶馬都啟用了循環利用的政策。通過與鋼鐵供應商合作建立的企業首個再生鋼閉環生産系統,其于2020年在華實作共計 45,000 噸鋼材的回收與閉環生産。在動力電池生産方面,華晨寶馬也計劃使用100%的再生鋁。

你的寶馬,可能是塑膠瓶做的

華晨寶馬工廠中處理廢鋼的生産線

這樣的舉措将大幅減少零部件生産過程中的碳排放。比如可再生鋁,與原材料鋁相比,二氧化碳節約量約為4-6倍,而鋼鐵和熱塑性塑膠的節約量約為2-5倍。

目前,華晨寶馬30%左右的零部件使用的都是循環利用的材料。比如旗艦電動SUV車型iX搭載的高壓動力電池中,二次鎳的用量達50%,外殼中的二次鋁比例為30%。

而在内飾闆等零部件上,循環材料的使用比例也在增加。據寶馬的供應商金杯延鋒介紹,除了部分工廠生産中産生的廢料外,車型使用的部分循壞材料還來自于可回收的塑膠瓶、廢舊鋼材等。這些材料在回收利用後,會經過顆粒化處理,最終再成為汽車内飾闆、車架等零部件的原材料。

華晨寶馬計劃到2025年,車内50%的零部件均采用循環材料作為原材料。屆時,一輛寶馬的某個零部件就可能來自于廢舊易拉罐或者塑膠瓶。

除寶馬外,奧迪等車企也開始使用可循環材料造車。據奧迪此前透露,新款奧迪A3在其座椅及腳墊部分采用了可再生材料。其中,座椅中89%的織物材料使用了再回收的PET塑膠瓶,加工後紡制成紗線。每個座椅最多使用45個容量為1.5升的PET塑膠瓶。

此外,Polestar極星的3D飛線汽車座椅也使用了可再生材料,其使用的纖維源來自可回收的PET塑膠瓶,内襯和頭枕由則由可回收的軟木纖維制成,地毯則源自可回收的漁網。

但需要提及的是,這些可再生原材料在減碳的同時,也在增加車企和供應商的成本。據第三方分析機構資料,在汽車全産業鍊實作碳中和後,一輛整車的制造成本将較現在上升2%。而在碳中和實作之前,減碳為車企增加的成本會更高。

這意味着,未來的汽車在采用易拉罐等為制造材料的同時,還會比現在的汽車貴。這樣的汽車,你會買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