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藥小故事——牡蛎

作者:牧芷中醫

本文僅供學習之用,用藥請咨詢專業醫生。

中藥小故事——牡蛎
中藥小故事——牡蛎

【典故】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從内陸乞讨的農家女流落至大乳山海邊。由于疾病和饑餓,一下子昏倒在海邊沙灘上。傍晚,一位打魚歸來的漁家小夥,發現一個大半身子已經被海水淹沒的女孩。善良的小夥便将女孩背回家中,和老母親一起喂湯喂藥将女孩救活。女孩醒來後看到自己躺在一個漁家裡,起身跪向救命恩人,叩頭道謝。

生活并不富裕的漁家母子,了解到這個貧病瘦弱的姑娘名叫好兒,是個的孤兒,便将她收留下來。病好之後的好兒,顯出了她的美麗和勤快,小夥和母親看在眼裡,甚是喜歡。

有一天,大海突起風暴,打魚小夥的木排被風浪打散,人落入大海。小夥抱住一塊木闆,憑借好水性,與風浪苦苦搏鬥了一夜,最後終于爬上了岸,但從此落下了驚恐害怕的病根,不能出海打魚。

小夥母親得知多吃牡蛎能夠平肝潛陽,鎮驚安神。但當時大乳山海口,牡蛎又少又小,想找到牡蛎很不容易。好兒姑娘為了報答小夥的救命之恩,走遍了乳山口附近的所有海口,找尋牡蛎給小夥治病。

有一天傍晚,正在海礁間找尋牡蛎的好兒,腳下一滑,不小心掉進了大海,眨眼間就被大浪吞沒。從此,小夥和母親便天天到海邊尋找。

南海龍王對好兒和小夥的故事,早有耳聞。這天海龍王視察乳山口海域,恰巧碰見好兒落水,他便命手下将好兒帶回龍宮,并把好兒救醒。龍王對她說,念在你善良勤勞,知恩圖報,将你救活,我現在給你一些上好的牡蛎種,送你回乳山口,在那片水域撒播牡蛎,看管牡蛎繁衍生長,以便救治救你一命的那個打魚人。但有一個條件你得答應,你在大乳山一帶海口做我看管牡蛎的海神,不得上岸。好兒姑娘為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就答應了。

從此,在好兒的看管下大乳山一帶海口的牡蛎,長得又多又肥,打魚小夥的病也因為吃了牡蛎好轉起來,身體日漸強壯起來,好兒也變成了一位美麗的牡蛎姑娘。

【概覽】

中藥小故事——牡蛎

本品為牡蛎科動物長牡蛎、大連灣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貝殼。

主産于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

全年均可捕撈,去肉,洗淨,曬幹。

本品氣微,味微鹹。以質堅硬、内面光潔、色白者為佳。

生用或煅用,用時打碎。

【藥性】鹹,微寒。歸肝、膽、腎經。

【功效】潛陽補陰,重鎮安神,軟堅散結,收斂固澀,制酸止痛。

【應用】

1.肝陽上亢,眩暈耳鳴 

本品鹹寒質重,入肝經,有與石決明類似的平肝潛陽之功,并能益陰,多用治水不涵木,陰虛陽亢,眩暈耳鳴之證, 常與龜甲、龍骨、白芍等同用,如鎮肝息風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治療熱病日久,灼爍真陰,虛風内動,四肢抽搐之症,則與龜甲、鼈甲、

生地黃等同用,以滋陰息風止痙,如大定風珠(《溫病條辨》)。

2.心神不甯,驚悸失眠 

本品質重能鎮,有重鎮安神之功,用治心神不安,驚悸怔忡,失眠多夢等症,常與龍骨相須為用,如桂枝甘草龍骨牡蛎湯(《傷寒論》)。

亦可配伍朱砂、琥珀、酸棗仁等安神之品。

3.瘰疬痰核,癥瘕痞塊 

本品味鹹,能軟堅散結,治療痰火郁結之痰核、瘰疬、瘿瘤等,常與浙貝母、玄參等配伍,如消瘰丸(《醫學心悟》)。

用治血瘀氣滞之癥瘕痞塊,常與鼈甲、丹參、莪術等藥同用。

4.自汗盜汗,遺精滑精,崩漏帶下 

本品煅後有與煅龍骨相似的收斂固澀作用,可用于多種滑脫不禁之證。如治療自汗、盜汗,常與麻黃根、浮小麥等同用,如牡蛎散(《和劑局方》);

治療腎虛遺精、滑精,常與沙苑子、龍骨、芡實等配伍,如金鎖固精丸(《醫方集解》);

治療尿頻、遺尿,可與桑螵蛸、金櫻子、龍骨等同用;

治療崩漏、帶下,又常與山茱萸、山藥等配伍。

5.胃痛吞酸 

煅牡蛎有制酸止痛作用,用治胃痛泛酸,可與海螵蛸、瓦楞子、海蛤殼等藥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9~30g,先煎。

潛陽補陰、重鎮安神、軟堅散結生用,收斂固澀、制酸止痛煅用。

【鑒别用藥】

龍骨與牡蛎均有平肝潛陽、重鎮安神、收斂固澀作用,常相須為用,治療陰虛陽亢、頭暈目眩,心神不安、驚悸失眠及各種滑脫不禁的病證。

但龍骨主入心經,長于鎮驚安神,且收斂固澀之功優于牡蛎,外用還能收濕斂瘡;

牡蛎主入肝經,平肝之功較著,又能育陰潛陽,可治虛風内動之證,味鹹又有軟堅散結之功,煅後還能制酸止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