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米造車”在炒作?

“雙線造車”這一趴,可能是小米汽車又出牌了。

12月13日,有媒體報道,小米控股的生态鍊公司智米科技已加入造車大軍。基于此,小米汽車被指開啟“雙線造車”。

12月14日,針對雙線造車的報道,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在個人微網誌直接回應:小米沒有雙線造車規劃。

“智米造車”在炒作?

王化的進一步解釋:小米集團不會直接參與小米生态鍊企業智米科技的戰略決策。智米公司出于興趣研究電動車,組建了一個小團隊,在做非常早期的工作。

此外,近日雷軍連續退出多家小米關聯公司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或董事長。官方的解釋是:雷總今年主要精力放在造車相關事務上。

看來小米集團正将造車提請至最優先級别業務版塊,雷軍似乎也正試圖變得更專注。一切在為小米汽車鋪路。

那麼突然出現的智米造車到底是怎麼回事?

智米真的要造車嗎?

在此之前少有人知道智米公司。

智米全稱“北京智米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6月19日成立,法定代表人劉德。

智米科技此前并不涉及造車業務,是一家主營空調、空氣淨化器等産品的小米生态鍊公司。

“智米造車”在炒作?

關于智米造車的資訊披露,有鼻子有眼:前通用泛亞的電動汽車項目負責人馬永東加盟,負責智米的整車業務,同時,不少北汽的電子電氣架構人員也在近期加入智米。

此外,據說目前已有汽車設計公司在和智米接洽,對接整車設計工作,造車方向也是乘用車,首款車将是SUV。

媒體之是以猜測小米雙線造車,是因為關鍵人物劉德的雙重身份。

據天眼查顯示,劉德持有北京智米科技有限公司95%的股份,而同時他又是現任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智米科技執行董事,同時還任小米汽車有限公司監事一職。

基于上述關系,有業内認為,雖然智米不是小米的子公司,但是小米汽車2024實作大規模量産的計劃,時間緊迫。此時,如放智米造車打前陣跑馬試水,在内部形成造車賽馬效應,以在良性競争中催熟汽車業務也說得通。

以上觀點是否符合造車邏輯?

如王化所言,小米無雙線造車計劃,“也是自報道了解其造車相關資訊”,且确定不直接參與智米戰略決策。

這裡除“不直接參與”保留了些許想象空間外,幾乎是将兩者劃清界限。

那麼有個很現實的問題。

電動玩家普遍于2014、2015年後悉數入局,此時已注定落後好幾個身位的智米,在當下開啟早期電動車研究項目,底氣從哪來?錢又從哪來?

智米或意在“靈魂書寫”

因為涉及瘋狂燒錢的造車特質,業内沒人相信智米會獨立造車。

目前智米招兵買馬,動作頻頻,加上與小米的親戚關系,以上是小米被關聯揣摩的直接原因。

但“雙線造車”并不現實。

“由于造車投入巨大,車企的政策應是集中資金與資源在某一點進行突破,而不是分散兵力”,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告訴鳳凰網汽車,雙線造車不符合網際網路汽車的主流發展趨勢,正确的打法是舉全力推出一款精品車型,成功後再打更新,就如特斯拉用Model S打頭陣,蔚來最開始一門心思主攻S8。

此外,張翔認為“雙線戰略”也不适于消費市場的故事講述。

大家都已很熟悉雷軍的造車夢。今年3月,當雷軍拿出100億,宣布造車将是他此生最後的大項目時,10年内計劃投入100億美元,是帶着鄭重的。

“智米造車”在炒作?

半年後,小米汽車總部落地北京,并在亦莊設立工廠。随後小米汽車加速組建隊伍,至今分設在北京、上海、武漢多地的研發團隊已超500人,按計劃處女作将于2024年批量面衆。此時,後插進來的智米又是一個怎樣的故事?這多少将為品牌定位帶來困擾。

很多手機生态鍊上的公司欲入局智能汽車領域,他們的入場方式是通過打造一款概念車,即将包括硬體在内,智能汽車的生态系統、數字座艙建立模型。

“拿着這個模型,便可和車企們去談合作”,在張翔看來這是智米的醉翁之意。

結語:雷軍曾講過一件事。

2019年9月2日小米股價暴跌,從最高峰的24港元,跌到8.28港元。有投資人找雷軍劈頭蓋臉地訓話:真不知道你們怎麼幹的,讓我賠了這麼多錢。

相較于小米上市當日,雷軍躲在港交所雜物間的忐忑,直面投資人長達一個小時的問責,雷軍坦言:襯衫都濕了,很絕望。

目前小米的股價仍頹在下挫狀态。

近兩日看似烏龍的“小米造車雙戰略”與看似空想的“智米造車”傳聞,可能是巧合,也可能是小米布局汽車的一些炒作與嘗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