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疫情牽動着人心,在鎮海這場抗擊疫情的無硝煙戰場上,甯波的非遺傳承人們也投身藝術創作,用精美形象的“面塑”記錄下“逆行者”的模樣。
五顔六色的小面團,加幾根竹簽,簡單的工具,在專注面塑技藝近20年的“市級非遺面塑傳承人”黃鐵軍手下,漸漸有了生命。
“正在登記測量體溫的志願者”“進行環境消毒的社群工作者”“号召村民積極配合防疫的村長”……小面團在黃鐵軍手裡,幾經揉、搓、擠、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刻、劃、塑,頃刻之間,一個個惟妙惟肖的人物便一一呈現出來。
“疫情防控人人有責,作為榮民,還是一名非遺傳承人,我想用自己的手藝創作一些鼓舞人心的作品,以小見大傳遞正能量,表達對抗疫勝利的信心,對所有參與防疫工作的醫護人員和志願者們表示感謝。”居家隔離的黃鐵軍通過微信告訴記者。
面塑起源于漢代、盛行于宋代、清末已在民間廣為流傳,是一種家喻戶曉,群衆喜聞樂見的傳統民間藝術。黃鐵軍多年來一直緻力于傳統面塑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在鎮海蛟川街道開設了面塑工作室,他帶着面塑走進農村、社群、學校、企業等地,定期開展面塑公益教育訓練,培養出一個又一個面塑愛好者。
今年東京奧運會期間,黃鐵軍給楊倩、石智勇、汪順、管晨辰等甬城奧運冠軍制作的卡通面塑人像,也受到了廣泛關注。他的面塑作品曾作為重要的外交禮物,沿着“一帶一路”航線送往英國、希臘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多個國家,成為對外文化交流中的一張“名片”。
編輯:陳甯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