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人說祖上是“狀元”,還拿出400年前的文物,專家24次拜訪

古有“十年寒窗苦,貨賣帝王家”之說。某種意義上來看,自隋唐“科舉”出現後,華夏文明瞬間得到了快速發展,這要得益于人才選拔的逐漸普及;往小了說,“考狀元”成了民間無數人一生的夢想,但真要說起來,史書留名的“狀元”并不多。

老人說祖上是“狀元”,還拿出400年前的文物,專家24次拜訪

明萬曆年間的“趙秉忠”是個例外,他之是以能在今天被人熟識,并不是因為他做了什麼重要的曆史功績,而是因為他的一張“狀元試卷”。

簡單來說,“趙秉忠”在明萬曆26年的科舉考試中奪得第一名,當了狀元後一路晉升,最高官至“禮部尚書”;隻可惜明萬曆皇帝駕崩,著名的“天啟皇帝”臨朝,從此重用魏忠賢等人。

老人說祖上是“狀元”,還拿出400年前的文物,專家24次拜訪

當時的“趙秉忠”看不得大明江山日漸衰落,于是就參了魏忠賢一本,結果自己卻落得丢官罷職,被貶還鄉;這位曾經的“狀元”滿是羞愧,在離開京城之前,最後利用職務之便将當年自己的科考試卷帶了出來。

就這樣,“趙秉忠”羞愧回鄉,沒多久便郁郁而終,僅将自己的“狀元試卷”留給後人,以作訓勉之用;當然,數百年後的趙家後人,如今不過是一般百姓,但祖上曾經的榮耀卻被後世子孫屢屢挂在嘴邊。

老人說祖上是“狀元”,還拿出400年前的文物,專家24次拜訪

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山東青州鄭母村的一位老人“趙繼光”,又在鄉鄰中提及祖上如何如何榮耀,卻被人當了笑話;也是一股急火,老漢見衆人不信自己的祖上是“狀元”,當即展出了數百年前“趙秉忠”的狀元試卷。

當然,這段民間趣事本來沒什麼特别的,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有好事者開始四處吹捧趙老漢,說他不僅祖上是“狀元”,家裡還藏有“寶貝”;趙老漢的祖上正是“趙秉忠”,曾經是明朝的“狀元”不假,但家裡藏着“寶貝”,這就屬于謠傳了。

老人說祖上是“狀元”,還拿出400年前的文物,專家24次拜訪

也是湊巧,當時的山東文管部門正在統計、征集民間文物,聽說趙老漢“有寶”,于是數次登門拜訪;這不是自找麻煩嘛,趙老漢後悔當初在人前吹牛,并在考古、文物專家面前矢口否認自己有什麼“寶貝”。

話雖這麼說,趙老漢可是當衆展示過祖上“狀元試卷”的;有沒有其他寶貝暫且不說,僅是這張“狀元試卷”就是珍貴的曆史文物。

老人說祖上是“狀元”,還拿出400年前的文物,專家24次拜訪

從此,考古人員屢次登門,希望趙老漢能将“狀元試卷”拿出來鑒定一下;當然,起初趙老漢很是抵觸,堅稱自己沒有,當初不過是跟人開玩笑。

趙老漢這理由明顯不夠充分,考古專家苦口婆心,說“僅是鑒定一下,就算是文物,也還是趙老漢你的”;既然專家都這麼說了,趙老漢推脫不過,隻好拿出祖上的“狀元試卷”給專家們鑒定。

老人說祖上是“狀元”,還拿出400年前的文物,專家24次拜訪

簡單介紹一下,這張曆經近400年的“狀元試卷”儲存得十分完好;其大抵為19折冊頁,橫長約268厘米,卷首朱筆紅字寫着“第一甲第一名”六個大字。

後經鑒定,這六個字可是明萬曆皇帝的“禦筆親書”,僅這一點就足以稱得上珍貴文物;再說内容,整張“試卷”2460字,即便到了數百年後的今天,其墨字依然清晰工整。

老人說祖上是“狀元”,還拿出400年前的文物,專家24次拜訪

懂行的朋友或許知道,絲綢、紙張類的文物不易儲存,如今這張“狀元試卷”已經在民間流傳了數百年,能傳到今天實屬不易;更何況這是一張既有明萬曆皇帝的墨寶,又記載當時科舉制度的珍貴文物,考古專家怎能允許這樣的“紙質國寶”繼續流傳于民間呢?

老人說祖上是“狀元”,還拿出400年前的文物,專家24次拜訪

之後,專家向趙老漢提出,希望他能将“狀元試卷”交給博物館收藏;一則博物館的收藏條件更有利于文物儲存,二則“試卷”是珍貴文物,對國家研究、佐證曆史有着重要意義。

起初,趙老漢很是抵觸。原因也很簡單,這張“狀元試卷”是祖上留下來的東西,在曆代趙氏後人中已經傳承了數百年;如今在趙老漢手裡“失傳”,那可就太對不起祖宗了,是以趙老漢始終不願意将文物交給專家。

老人說祖上是“狀元”,還拿出400年前的文物,專家24次拜訪

就這樣,考古、文博的從業人員像走馬燈一樣,屢次登門拜訪趙老漢;每次專家來訪,都會向趙老漢細說國家政策,并曉以利害,其目的隻有一個。

當然,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老人,傳統觀念非常重,以趙老漢為例,無論專家們怎麼說,他都不願再拿出“狀元試卷”;之後,不僅專家登門拜訪趙老漢,還發動當地村幹部一起勸說,明言“這是做貢獻”。

老人說祖上是“狀元”,還拿出400年前的文物,專家24次拜訪

簡單來說,各路專家登門拜訪24次,村幹部整天圍在趙老漢身邊;終于,老人被衆人的誠心“感動”,最後還是将“狀元試卷”拿了出來。對此有關部門給予趙老漢榮譽稱号、錦旗、200獎金等;如今,這件珍貴文物被專家稱為“趙秉志狀元試卷”,并以此為據填補了許多曆史空白。

老人說祖上是“狀元”,還拿出400年前的文物,專家24次拜訪

說到這,這段考古“趣事”也基本結束了。有朋友不禁發問“專家24次登門拜訪,趙老漢這麼受重視,心裡一定十分感動吧?”對此,老人笑而不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