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女間諜41歲遭槍決被打11槍 被博物館收藏 37年後遷館丢失

(說曆史的女人——第1040期)

引言:在世界曆史上,女間諜由來已久,比如中國古代的西施等。一個傑出的間諜之作用,輕則盜取情報,重則毀掉其國。不過今天我們所說這位女間諜,她因太美,被兩個大國挖來做雙面間諜,在一戰時發揮了其微妙的影響力,但在41歲之時,此女間諜卻遭受槍決,被打了11槍。傳奇之處在于,她被槍決之後,不像其他間諜被埋入黃土,而是其頭顱被法國一家博物館收藏,遺憾的是在37年之後,這顆美麗的頭顱卻因遷館丢失,真是令人唏噓。

公元1876年8月7日,這天在荷蘭的來瓦頓市附近的一個農場,降生了一個東、西方混血女嬰(其母為印度人、父為荷蘭人)。農場主父親給她取了一個名字叫瑪嘉蕾莎·吉爾特魯伊達·澤利,(翻譯成中文後,一般都稱其為瑪塔·哈麗)。

瑪塔·哈麗的人生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荷蘭和印度,也就是來到巴黎之前的人生;第二個階段是到法國巴黎。巴黎,是她實作人生傳奇的地方,但在來到巴黎之前,她先經曆了一段十分糟糕的人生。

此女間諜41歲遭槍決被打11槍 被博物館收藏 37年後遷館丢失

第一階段:來巴黎之前。

在她出生之初,因為家庭經濟還比較富足,生活倒也不錯,讓這個天生愛美的小女孩度過了短暫的幸福童年。但是跟世界各地一樣,經濟衰敗可以毀掉所有的祥和和美好,畢竟物質是99%幸福的基礎。荷蘭的大經濟環境出現問題,導緻瑪塔·哈麗家的産業受到直接影響——她老爸破産了。

為了養家,瑪塔·哈麗的老爸像所有的父親那樣,隻好出去尋找機會覓食以供養家庭需要。但是外出覓食的情況也不太理想,生存的艱辛搞壞了這位老爹的脾氣——于是貧賤夫妻百事哀的情景就上演了: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無休止地争吵。夫妻吵架的結局,要麼是吵到老死,要麼是吵到分道揚镳。瑪塔·哈麗的父母顯然選擇了後者,在女兒瑪塔·哈麗15歲這一年,她的父母互相拜拜了。

父母離婚後,瑪塔·哈麗無家可寄,就被送到了師範寄宿學校,開啟了自己别樣的新生活。第二年,母親抑郁病逝,父親再婚。至此,瑪塔·哈麗的家,徹底破碎。

失去家庭保護的孩子,沒有幾個是幸福的。瑪塔·哈麗也不例外,更為不幸的是,十六歲的瑪塔·哈麗長得異常漂亮,她的外貌結合了父母東西方混血的優良基因,光滑的皮膚溫潤如玉,一頭黑發更是格外出衆,如此美貌,難免引起男生的心動,追求者之多自然不用說。但令人憤怒的是,學校的校長也心動了,而且還付諸行動,可恥地強暴了瑪塔·哈麗。

此事之後,瑪塔·哈麗成了一樁人人口中的醜聞,成了師生嘲笑和調戲的對象。她的境遇可想而知,有多艱難了。終于有一天,瑪塔·哈麗無法忍受這一切,就選擇了離開。她去投奔海牙的伯父。可是雖然伯父收留了她,但寄人籬下的生活又能好到哪裡去呢?

終于有一個機會,在她19歲這年,可以擺脫寄人籬下的處境了。公元1895年初,她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征婚啟事。是一位39歲的荷蘭駐印度上尉,叫魯道夫·麥克·裡奧德。

渴望有個家的瑪塔·哈麗就把自己的照片和信件照着位址寄出,結果很快收到回信,魯道夫·麥克·裡奧德也被瑪塔·哈麗的美貌吸引,數月之後,他們便結婚了。

但是這段婚姻卻并沒有給瑪塔·哈麗帶來真正的幸福,或者讓她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他們的婚姻生活一共持續了三四年的時間,但卻充滿了家庭暴力和各種不和諧。不過瑪塔·哈麗都忍受了下來,畢竟有家比沒家強。在公元1897年,瑪塔·哈麗生下了第一個孩子,名叫諾曼。同年5月,因為丈夫工作調動,他們來到了東印度群島爪哇島上一個叫安巴拉瓦的村莊居住。在這裡,瑪塔·哈麗愛了卡麗女神的舞蹈,并認真學習。

但到了1899年6月27日,這天發生了一件事,對于瑪塔·哈麗而言,簡直是人生的災難:因為她年僅2歲的諾曼死了,不是病死,不是任何自然死亡,而是被人毒死的,而毒死她兒子的兇手則是她家保姆之情夫——一個手段殘忍滿腔怒火的印尼士兵。而這個印尼士兵如此兇殘的原因,卻是無法忍受瑪塔·哈麗的丈夫勾引他的女人,還把她的肚子給搞大了。

丈夫的放蕩行為,毀掉掉了兒子的性命,也毀掉了瑪塔·哈麗最後的忍耐之極限。她在無盡的絕望中,離開了。

此女間諜41歲遭槍決被打11槍 被博物館收藏 37年後遷館丢失

第二階段:來到巴黎。

在公元1904年,瑪塔·哈麗終于曆經波折,來到了巴黎。

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要吃飯。巴黎雖然美如天堂,但也不能免俗。

是以瑪塔·哈麗為了生存,就找了一份馬戲團的工作,叫騎師。

不過瑪塔·哈麗為了表示自己要開啟人生的新階段,她還給自己取了一個新名字,叫麥克勞德小姐。因為馬戲團的工作不穩定,收入比較微薄,是以業餘時間她還兼職做藝術模特之類的工作。

盡管瑪塔·哈麗非常勤奮地工作,依然無法養活自己。沒辦法,她隻好繼續找工作。有一天,她來到一家劇院應聘。一開始,劇院經理并沒有打算聘用她,因為她顯得很狼狽,而且衣服陳舊,形容憔悴。可是當瑪塔·哈麗在表演了一段東方舞蹈之後,劇院經理被瑪塔·哈麗那曼妙的舞姿驚呆了。劇院經理很清楚,這才是自己找的搖錢樹。于是,立即當場就聘用了瑪塔·哈麗,還預支了一個月的薪酬。

當然,為了讓這個漂亮女人有一個更好的發展,劇院經理給她取了一個藝名——瑪塔·哈麗——就是這個名字,後來被瑪塔·哈麗一直使用,直到生命終結,是以世人都叫她瑪塔·哈麗,她原本的名字和後來在巴黎取的名字,都被遺忘了。

經過劇院的精心準備,1905年3月13日,瑪塔·哈麗在巴黎吉梅博物館進行了首秀表演。結果,充滿東方神韻的瑪塔·哈麗憑借着迷幻的舞姿,一下就征服了巴黎的觀衆。媒體甚至用“妖娆女子”來形容瑪塔·哈麗。《巴黎人報》甚至評價道:“隻要她一出場,觀衆便如癡如狂。”

就這樣,瑪塔·哈麗一舞成名,不過靠舞蹈成名後的瑪塔·哈麗的人生又開始發生變化。一方面是她的私生活,剛成名的時候,她專注舞蹈,人們還能認為她是放蕩不羁的舞蹈藝術家,但是漸漸的,她便成了富商貴族男性的情人。另一方面是她的名氣越大、成為貴族階層的常客之後,她引起了一戰後另一個組織的關注。

1914年,一戰爆發。戰争從來都是男人的事業,但瑪塔·哈麗卻意外地參與其中,發揮了令人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戰爆發這年,瑪塔·哈麗巡回演出到德國。來觀看她表演的觀衆裡,有一個特殊的人物,叫巴龍·馮·米爾巴赫。此人可非一般人,他是德軍統帥部負責間諜的進階軍官,他在觀看瑪塔·哈麗跳舞的時候,忽然靈光一現,他心中有了主意。

此女間諜41歲遭槍決被打11槍 被博物館收藏 37年後遷館丢失

當瑪塔·哈麗表演結束後,巴龍·馮·米爾巴赫派人去遊說瑪塔·哈麗,并且出手十分大方,一出手就是2萬法郎。瑪塔·哈麗從沒想過,她在和那些權貴們交往時,他們所聊的“大新聞事件”也能這麼值錢。另外,瑪塔·哈麗知道舞蹈也是吃的青春飯,自己早晚會被讨厭,早點準備并非壞事,于是,她答應了德國人,從此她的身份再一次悄悄發生轉變:從一個知名舞女,變成了一個德國間諜。

情報,是決定戰争勝敗的第一關鍵。是以,作戰前的所有準備,都依賴于可靠的情報,才能得到正确的部署。德國方面,正是因為有了瑪塔·哈麗源源不斷從法國軍官、權貴那裡擷取情報,提供給德方,使得德方一開戰就取得主動權。比如馬恩河戰役,因為瑪塔·哈麗的情報,使得德軍準備充足,法軍兵敗死亡數千。

其後,瑪塔·哈麗為德方提供了更多情報。不過在瑪塔·哈麗的人生中,最傳奇的一次間諜經曆要屬盜取19型坦克設計圖。

這款坦克是1915年,因為戰事發展需要,英國和法國正在聯合秘密研制一款殺傷力很強的新型坦克——19型坦克。德方獲悉此情報後,很擔心,于是就想得到這款新坦克的設計圖。經過深入調查後,德方得到情報發現這份貴重的坦克設計圖就藏在法國統帥部進階将領摩爾根家的金庫。可是,一般間諜幾乎沒有機會接近這個金庫。于是,德方就把此艱巨任務派給了瑪塔·哈麗。

瑪塔·哈麗為此精心打扮準備,很快就和摩爾根将軍聯系上了,但是摩爾根将軍可是個久經沙場的老狐狸,他在享受了瑪塔·哈麗的床笫之歡後,對别的事談吐都很有分寸,尤其是對小金庫之事壓根是隻字不提。

瑪塔·哈麗使出渾身招數都無效後,她見摩爾根将軍既然迷戀她的身體,幹脆順水推舟搬進了摩爾根将軍的家裡。在瑪塔·哈麗看來,如此近距離的接觸,總能找到機會的。

在摩爾根将軍家裡,瑪塔·哈麗經過仔細探查,終于趁摩爾根将軍外出的時候,在其書房的一幅油畫背後發現了那個神秘的小金庫。可是想打開小金庫需要密碼,瑪塔·哈麗為此絞盡腦汁,查了很多資料也毫無所獲,對摩爾根将軍用盡招數也沒套出答案。

就在瑪塔·哈麗毫無辦法的時候,德方給她密電,告訴她密碼為6位數,但同時也要求她必須在24小時之内拿到密碼。時間如此緊急,瑪塔·哈麗隻好于當夜在摩爾根将軍的酒中偷偷放入安眠藥,可是問題是摩爾根将軍倒是乖乖地睡着了,密碼仍然是個未知數。

瑪塔·哈麗急得在地上團團轉,人往往在這樣的情況下,才會感到時間的寶貴。是以,當瑪塔·哈麗擡頭看牆上的挂鐘的時候,猛然發現這座挂鐘的時間一直是停止的,停止的時間點為:9時35分15秒。

瑪塔·哈麗感到奇怪,這個時間會是密碼嗎?可是93515隻是五位數。她再一想,夜裡的9點是21點,那麼會不會是213515呢?她對這個數字,并不确定,但時間緊迫她決定一試。

瑪塔·哈麗心情緊張地來到摩爾根将軍的書房,對着小金庫輸入了213515。結果驚喜出現,小金庫的鎖開了。于是她立即用微型相機拍下19塔克的設計圖,關好金庫,将膠卷送出,任務完成。而此時,摩爾根将軍還在睡夢之中。

瑪塔·哈麗作為間諜,雖然遊刃有餘,她也擔心戰争結束之後被法國方面處罰。恰在此時,法英情報也收到了瑪塔·哈麗為德國間諜。針對瑪塔·哈麗的情況,法國情報方面的負責人拉杜上尉決定将計就計,收買瑪塔·哈麗,擷取德方情報。

瑪塔·哈麗為了長遠打算,接受了法方情報的要求,成了法國情報處的間諜,開始為法國及協約國工作。至此,瑪塔·哈麗的人生出現戲劇轉變,她成了一個雙面間諜,并将以一個雙面間諜的身份被載入曆史史冊。

就這樣,瑪塔·哈麗憑借美色,遊弋于各國軍政要人之間,一邊為德方提供情報,一邊為法方提供情報。對于她的工作表現,研究間諜的專家詹姆斯·史勞德斯對她作為間諜的評價是:“無論從任何角度來講,她的工作都是非常出色的。”

對于瑪塔·哈麗而言,沒有戰争,那麼她的人生最多就是一個舞女,再或者就是權貴階層的一個玩物。但是戰争,卻歪打正着地成就了她,讓她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并且進入了史冊。

此女間諜41歲遭槍決被打11槍 被博物館收藏 37年後遷館丢失

可是戰争總有結束的那一天,她無可避免要接受審判。

時間到了1917年2月,一日清晨,瑪塔·哈麗在泡牛奶浴的時候,門被敲響了。門外站着一名警長,帶着5名下屬。瑪塔·哈麗頓時就知道該發生的終究發生了。

她穿好衣服,簡單化妝後,被戴上手铐,帶走了——永遠離開了愛麗舍飯店的113号房。接着,她被關進了一間單人牢房。

接着是法院的審判程式,雖然她的律師克魯内為其慷慨陳詞地辯護,但也無濟于事。最後,瑪塔·哈麗對自己的間諜罪行供認不諱,諸多軍官都被牽連其中,受到審判,比如梅西尼将軍。

8個月的牢房生涯很快就結束了,到了當年的10月15日,這天,瑪塔·哈麗穿戴整齊,腳蹬紅舞鞋,手戴黑手套,頭戴黑邊帽,淡定迎接死神的降臨。

在巴黎附近的萬森,瑪塔·哈麗對着領刑軍官笑着說:

“第一次,有人願意付11法郎占有我!”

(法語中,子彈與法郎同一詞彙)

在瑪塔·哈麗對面,是11位行刑隊員,他們緊緊握着槍,黑乎乎的槍口一起對着瑪塔·哈麗的身體。

随着一聲令下,11支槍口呼嘯而出的子彈,齊刷刷射向瑪塔·哈麗。

此女間諜41歲遭槍決被打11槍 被博物館收藏 37年後遷館丢失

這一年,瑪塔·哈麗41歲。

這位41歲的充滿魅力的女人,為戰争貢獻了身體,同時也為戰争獻出了生命。

她作為間諜左右了某些戰争,但同時她也成了戰争的犧牲品。

瑪塔·哈麗的遺體被運送到巴黎醫學院,頭顱經過特殊處理後,面容光潔、嘴唇紅潤,被巴黎阿納托密博物館收藏。除了頭顱,其遺體也被該博物館收藏,但在37年後,也就是1954年博物館搬遷時,瑪塔·哈麗的頭顱意外丢失。

參考資料:《瑪塔·哈麗傳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