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人說印第安人是中國古代殷商人的後裔,是真的嗎?

我看一些視訊,印第安人的樂器有笛子、箫,這都是中國的傳統樂器,不可能在中世紀流傳到美洲。而且印第安,從發音是否可以解釋為從殷商之地為保平安來的人?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流弊了相當久的謠言,首先,第一點就是:印第安人到底是不是殷商人?

這條謠言的主要内容,即所謂“舉證”主要是以下幾點:

1、印第安人的蒙古人種長相;

2、印第安人的、咳,不,是美洲當地的一些石刻上的文字(也就是說,它不一定就是印第安人的),或曰符号更确切,如這些岩壁銘文:

有人說印第安人是中國古代殷商人的後裔,是真的嗎?

3、奧爾梅克文化與《山海經》

這部分主要是猜想為主,總的說來,就是奧爾梅克的确有與中國傳統特有的玉石文化一樣的玉圭出土,如奧爾梅克遺址的祭祀中心發現了16尊雕像和6片玉圭,玉圭上刻有文字,而我國曆史學家王大有認為是殷商文字,并破譯解讀出來,是殷人祖先的名字:蚩尤、少昊、帝喾等。

4、印第安人的語言裡有個别字的發音,如你、我、他的發音與中國古語“甯”“内”“伊”非常相近。

5、還有就是與我國商朝時的大事件:牧野之戰——這個影響最廣!

一直以來史學界都流傳一個觀點,即指殷商因與東夷作戰而導緻朝歌空虛,被周武王趁虛而入而擊敗亡國。同時,還提到當時受命纣王帶殷商精銳大軍去讨伐東夷的諸侯叫“攸侯喜”,又有媒體報道,稱有些印第安人的某位祖先叫“hosi”,是以,我國一些的專家就說:這位“hosi”就是“攸侯喜”。

這真的是一個“謊言傳了一萬遍就成為了事實”的典型案例!

(一)攸侯喜是纣王父親“帝乙”時的諸侯!!

有人說印第安人是中國古代殷商人的後裔,是真的嗎?

甲骨文中記載的清清楚楚,“攸侯喜”為帝乙時期的諸侯,怎麼會張冠李戴到纣王時期???

我真的不想再解釋這種低級謠言。。。。

其次,殷商與東夷的大規模作戰在纣王他爹時期已經完成,纣王時期的甲骨文已鮮有提及,目前沒有任何直接、或間接的考據能證明當武王伐纣時,所謂的“纣王的主力軍隊正在與東夷作戰“——沒有記載!

另:須知“東夷”不是指一個固定的族群,而是指位于山東半島、江蘇北部與安徽北部及東部的一些部族,在甲骨文裡,所謂“東夷”通常是指“人方”或“屍方”。

關于殷商的軍力,甲骨文中記載的最大用兵人數不過30000人,但有一次俘虜人數達到驚人的40000人!也就是說,保守估計殷商最少應該能動員10-15萬兵力。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說武王伐纣時殷商的軍隊正在所謂的“東方”防範所謂的“東夷”,請問山東?江蘇?安徽,加上湖北的一點點,這面積得要多少兵力???

别說殷商,就是後期的大一統王朝秦、漢、唐等都未必做得到,我們可以從周公東征的記錄中知道,所謂的“東夷”範圍非常大,而且也頗為分散。而事實上,他們是既不服商也不服周,因為他們掌握了青銅器礦場(銅綠山礦場——迄今為止,仍然是人類世界最大的古代礦場,周昭王南征就是為了奪取銅礦資源,是以,周昭王實為伐淮夷而死 ),這樣強大的族群, 不是你想防範就防範的——假如他們要群起而來,那麼商+周恐怕都打不過!

不要再發明曆史了!

有人說印第安人是中國古代殷商人的後裔,是真的嗎?

現在來說回上面那些所謂的“證據”:

1、所謂“岩壁銘文”媒體中看到了很多次,但是卻一直沒有沒有測年報告,那麼,是怎麼斷代的??

2、甲骨文雖然是漢字的源頭,但是它同時也是祭祀專用字型,天下巫家一樣巫,有些符号相像并不奇怪,要。證明是否為同一字源,至少得需要相當數量的反複比對、反複研究考證才敢斷定;

3、什麼鬼發音相似???印第安人就沒有統一的語言好麼?你說的是哪個部落?哪個族群??

3、至于說在印第安人的岩壁銘文中考證出什麼“蚩尤、少昊、帝喾”………

我真的不想再說了。。。。

殷墟甲骨文裡就沒發現過這幾個字好嗎????

目前被确認的甲骨文蔔辭文字有2500多個,已破解的約1500多個,裡面就沒有一丁點兒與《三皇五帝》有關的文字,這位專家倒好,真的找到了的話,那怎麼還會有夏朝存在不存在的争議???

明顯就是假消息嘛!

最後,新學科分子人類學解答印第安人人種!攜帶的父系基因(y染色體單倍型)是q型,與歐洲人的R型是近親,而母系線粒體(mtdna)則相當複雜,但抽樣部分顯示來自太平洋棕色人種的C基因略占上風,總之,總體偏向北極/北歐人種。

不要再硬扯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