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彩書怨》中,觀上官婉兒的才情

從《彩書怨》中,觀上官婉兒的才情

相信一提起古代封建社會,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會認為是“男人天下”。在“三綱五常”以及“三從四德”等,諸多

封建思想以及禮教的影響之下。生活于封建社會的女性不僅沒有任何地位,而且她們也隻是男人的“附屬品”。

但是今天要談起的這位古代女性,她不僅容貌風華絕代而且也頗有才情。在唐代曆史中如果想要找出兩位著名的女性,相信除了一代女皇武則天之外,還能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應該是被譽為“巾帼宰相”的上官婉兒。

從《彩書怨》中,觀上官婉兒的才情

曆史上關于上官婉兒的轶事非常多,這也足見其在初唐時期的曝光度特别高。按照史書上的記載上官婉兒,是唐朝時期中書令上官儀的孫女。其祖父在唐高宗時就已經身居宰相高位,而她的父親則是是黃門侍郎上官庭芝。

如果在往上推幾代上官家族依然十分顯赫,上官婉兒曾自稱她是西漢安陽侯上官桀的後裔。其高祖父、曾祖父在北周以及隋朝都曾官居要職。

從這個角度來分析出身于名門的上官婉兒,在唐朝以及中國曆史上,能夠成為一位家喻戶曉的“女強人”,也就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了。

從《彩書怨》中,觀上官婉兒的才情

縱觀上官婉兒的一生,可以說是“高開低走”的典型案例。出身于名門、受到武則天的寵幸,曾為唐中宗李顯的妃嫔、文學造詣頗深,最後因為“唐隆之變”被殺。她的人生雖然定格于四十六歲,但卻活成了很多人羨慕至極的樣子。

出身于名門,顯赫于武周

1.名門之後塑造大氣詩風

很多人一提起上官婉兒及其一波三折的人生,都會情不自禁的發出感歎之聲。作為古代社會的一屆女流之輩,上官婉兒能夠以自己的才學身居唐朝要職,并且在唐朝詩壇闖出一番自己的天下,不得不說這個才貌兼備的女人,确實有讓人敬佩的過人之處。

上官婉兒的曾祖父上官弘,曾在隋朝時任江都宮副監。但是在隋炀帝被殺之時,他與其子也一同被斬殺。

但是這并沒有影響上官家族,在唐朝建立之後的影響力。深厚的家族曆史以及文武兼備的家風,都為上官婉兒的成名之路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從《彩書怨》中,觀上官婉兒的才情

尤其是其祖父上官儀在唐高宗時期官至宰相之職,這不僅提升了上官家族在唐朝政治上的影響力,同時也為上官婉兒能夠入宮埋下了伏筆。

如果上官婉兒隻是尋常老百姓家的女子,相信縱使她有千般才學萬般柔情,也根本無法接觸到唐朝皇室。

據史書記載上官婉兒小時候,便“明慧善文,曉達吏事。聰達敏識,才華無比”。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上官婉兒的家世并不顯赫,她又怎麼可能自幼飽覽詩書,并成為一位才華無比的女子呢?

是以說在上官婉兒的成名之路上,出身于名門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從上官婉兒的詩歌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詞藻華麗、大氣恢弘是她詩歌作品的主要風格。

雖然她的詩歌中也有一些,閨中怨怼類型的作品,但這也無法掩飾她“巾帼宰相”的風度。

從《彩書怨》中,觀上官婉兒的才情

2.突遭變故掖廷為奴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句話放在上官婉兒的身上十分貼切。麟德元年其祖父上官儀,因為曾經替唐高宗李治起草過“廢武诏書”。

在武則天奪取大唐江山之後,心存怨恨的一代女皇将上官儀及其子上官庭芝斬殺。

這對于上官家族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期,從曾經的名門望族、官宦家世,在遭遇政治突變之後,頃刻之間就如将傾大廈轟然倒塌。正所謂“福兮禍相依,禍兮福相随”。此時剛降臨人世的上官婉兒,與其母鄭氏同被配沒掖廷。

但是在掖廷為奴期間,上官婉兒的母親并未是以而消沉。在她的精心培養之下,聰敏異常的上官婉兒,不僅可以書讀詩書而且還能吟詩作對。“明慧善文,曉達吏事”就是對此時的上官婉兒最好的評價。

從《彩書怨》中,觀上官婉兒的才情

“掖廷為奴”期間其實也是,上官婉兒蓄勢待發的關鍵階段。上官婉兒十四歲時便被武則天冊封為才人,公元677年即武周儀鳳二年,當時的唐朝女皇武則天,召見了年僅十四歲的上官婉兒。

為了一試上官婉兒的才學虛實,武則天命人當場出題考校于她。令人驚奇的是這位年僅十四歲的少女,居然可以文不加點一氣呵成。而且他的文章不僅語義通順,還多用華麗的詞藻以及引經據典。

武則天在看過上官婉兒的文章之後,當即決定免其奴婢身份,并且讓她掌管宮中诏命。這不僅展現出了武則天惜才愛才的個人性格,同時也展現出了上官婉兒,确實有真才實學的曆史事實。

從《彩書怨》中,觀上官婉兒的才情

3.上官婉兒詩歌成就背後的社會因素

唐朝是中國曆史上為數不多的,集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于一體的強國。在綜合國力比較強大的唐朝時期,人們的思想以及行為相對來說都比較開放。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之下,唐朝成為了女性地位最高的朝代。

這種對女性地位的認可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行為,無論是生活于唐朝皇宮内院的妃嫔,還是生活于市井的普通女性。在有唐一代尤其是出唐和盛唐時期,女性的地位都達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從《彩書怨》中,觀上官婉兒的才情

這其實也是上官婉兒之是以能夠身居要職,并成為初唐時期著名才女和大詩人的關鍵因素。上官婉兒一生所撰寫的詩文不可計數,但是在其死後卻隻留下了三十二首詩歌。這不得不說是唐朝文化史上的一大損失。

上官婉兒詩歌風格及特色

1.上官婉兒的詩歌風格和貢獻

上官婉兒能夠在衆多唐朝詩人中脫穎而出,除了與其本人的顯赫家世,以及過早的經曆了人生百态有關系之外。其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的詩歌風格能夠獨樹一幟。再加上唐朝時期女性地位相對來說比較高,是以才能讓她在唐朝詩壇大放異彩。

上官婉兒在詩歌創作上,不僅借鑒了“上官體”的形式和技巧。同時她通過個人才華,也将“上官體”詩歌做了進一步發展。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詩歌的題材範圍更加廣闊,在抒情上也更加注重格調和氣度。

從《彩書怨》中,觀上官婉兒的才情

這不僅對此前詩人所作的宮廷詩有所超越,而且也将宮體詩“歌功頌德、绮錯婉媚”,的精神以及藝術價值發揮到了極緻。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上官婉兒的詩歌不僅為初唐詩壇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為唐詩推向盡善盡美的高峰。

2.《彩書怨》中的愛情憧憬

在上官婉兒衆多詩作中,有一首名為《彩書怨》的詩歌,不僅可以代表其詩風和詩歌成就,同時也寫出了唐朝時期女性對愛情的追求。這首詩雖然隻有短短四十個字,但卻淋漓盡緻的表現出了相思之情。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裡馀。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書中無别意,惟怅久離居”。

這首詩創作于初唐時期,由于上官婉兒一生都被困于皇宮之中,是以即使到了待字閨中的年紀,也無法享受平常女子的婚姻幸福。

從《彩書怨》中,觀上官婉兒的才情

她雖然深受女皇武則天的寵信,但是也無法撫平她内心中對愛情的向往,以及波瀾起伏的情愫。在唐朝的深宮大院之中,上官婉兒隻是後宮三千佳麗中的一個,這樣她可以擁有榮華富貴的生活,并且在政治上也得到了她想要的地位。

但是這些身外之物,又怎麼能夠代替她對愛情的向往呢?雖然在公元705年也就是神龍元年,唐中宗通過神龍政變複辟成功,并且對上官婉兒寵幸有加。情到濃時又拜他為昭容,至此她成為了唐中宗的一個妃嫔。

從《彩書怨》中,觀上官婉兒的才情

但是在古代封建社會,皇帝作為“天子”怎麼可能獨寵于她呢?在這種情境之下雖然上官婉兒與唐中宗,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但終究是“自古君王皆薄幸,最是無情帝王家”。即使是這樣一位傾國傾城的大才女,最終也隻能是空守閨房自怨自艾。

《彩書怨》這首詩歌就是在,這種曆史情景之下創作出來的。這首詩歌不僅寄予了上官婉兒,對唐中宗的一腔思念之情。同時也從上官婉兒自身的遭遇,由此及彼的想到了全天下,深切思念丈夫的女子的怨怼之情。

從《彩書怨》中,觀上官婉兒的才情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裡馀”,洞庭湖岸邊的秋葉剛剛落下,女詩人上官婉兒就開始,思念身在萬裡之外的情郎。實際上在古代人們在表達悲涼或思念的感情,往往都會以秋天或者落葉為背景。

“露濃香被冷”雖然現在剛剛進入初秋,但露水就已經開始增多。詩人睡在冰冷的被子中感到格外寒冷。這一句其實寫的就是詩人獨處之時,不僅對情郎思念更切,同時也希望能夠與情郎雙宿雙飛。

從《彩書怨》中,觀上官婉兒的才情

“月落錦屏虛”月光灑落在色彩斑斓的錦屏之上,不僅顯得特别清冷而且也反襯出了詩人的孤獨。“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想演奏一首江南的曲子,但是我更願意做的事,卻是想給遠在薊北的你寫一封書信。

“書中無别意,惟怅久離居”,這封信其實也沒有什麼主題,主要的内容就是獨居的惆怅之情。詩人突然想起了自己的情郎,就想以書信的方式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如果按照這首詩的整體意思來看,實際上寫的就是獨守空房的凄涼,以及對遠在萬裡之外的情郎的思念。

上官婉兒其實是中國古代曆史中的一位奇女子,她的經曆始終圍繞着政治與詩歌。這與其出于身名門幼時飽讀詩書,以及坎坷多變的人生經曆都有很大關系。我們可以從上官婉兒的詩文中,很清楚的了解她本人與其詩歌的藝術特色。

按照曆史發展規律來看,這樣一位能歌善舞、舞文弄墨的絕代佳人,其實隻有在唐代才能夠發光發熱。這其實主要與當時的社會風氣有很大關系。上官婉兒的一生其實就是濃縮的唐朝命運。

她雖然顯于朝野、聞名于唐朝詩壇,但是作為一個女兒身,其實她最想要的并不是官職與詩名。在上官婉兒創作的中國詩歌中,其實都淋漓盡緻的表達了,她對愛情的向往以及對人生價值的探讨。

根據史書上有關上官婉兒的記載,其實我們完全可以總結,她“成于政治又敗于政治”的人生特色。公元710年即景龍四年,一代“巾帼宰相”詩文俱佳的“女神”,上官婉兒被唐明皇李隆基賜死。

參考文獻:羅時進,李淩《唐代女權文學的神話--上官婉兒的宮廷詩歌創作及其文學史地位》

蘇者聰《才華絕代的上官婉兒》李海燕《上官婉兒與初唐宮廷詩的終結》

李宜蓬《上官婉兒與中宗文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