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為北韓半島國家,為何新羅與唐朝關系不錯,百濟卻與唐朝為敵

曆史在某些時候會出現某種巧合。中國曆史上出現過“三國時代”,北韓半島的曆史上也出現過“三國時代”。在中國三國時代結束數百年後的隋唐時期,北韓半島的百濟、新羅和高句麗三個國家也為了各自的利益展開了政治、軍事、經濟的全方面較量。

可鮮為人知的是,同為北韓半島“三國時代”的重要國家,為何新羅能和唐帝國保持長期友好的關系,而百濟卻成為唐朝的敵人呢?

同為北韓半島國家,為何新羅與唐朝關系不錯,百濟卻與唐朝為敵

上圖_ 高句麗、百濟和新羅

第一,從較長遠曆史的角度看,百濟和中國中原王朝交往比新羅和中國中原王朝交往的次數更加頻繁,但百濟玩“兩面”外交,在親近中國中原王朝的同時又和日本搞好關系,導緻百濟和中國中原王朝的關系逐漸疏遠。

百濟是較早和中國中原王朝進行交流的國家。根據曆史學家的推測,西晉滅亡後,司馬皇族在南方建立東晉王朝,而北方也出現了一些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東晉建立後,百濟視東晉為“正統”的中國中原王朝。宋武帝劉裕建立劉宋政權後,百濟和南朝政權有往來。

由于高句麗的壓力,百濟又和北方的北魏政權建立了官方往來。這樣一來,百濟和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所有朝代和北朝北魏政權都建立了較為密切的官方往來。

百濟和中國的西晉、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和北魏在一起交往,新羅在幹嘛呢?新羅早期和中原王朝往來不多,前秦時期,新羅遣使者朝貢。502年到508年,新羅使者來到北魏朝貢。521年,新羅朝貢南梁。新羅國力較弱,隻能通過高句麗和百濟同中原王朝往來,這就從一個側面證明,百濟和中原王朝的交往在一定時期内比新羅多。

同為北韓半島國家,為何新羅與唐朝關系不錯,百濟卻與唐朝為敵

上圖_ 南北朝時期

然而,百濟這個國家卻在外交做起了“兩面人”:作為東亞和中國中原王朝頻繁交往的國家,百濟應該一心一意的接受中國中原王朝的冊封。但是,随着東亞地區的島國——日本的逐漸崛起,百濟在和中國中原王朝交往,接受中國中原王朝冊封的同時,又和日本扯上了關系。日本也出于自身地緣政治的考慮,屢屢支援百濟。

百濟在外交上玩“兩面人”春風得意,但這樣的“兩面人”卻給百濟自己埋下了隐患:如果中國中原王朝和日本沒有發生沖突,并保持和百濟的友好關系,百濟的“兩面人”還能繼續做下去。可如果中國中原王朝和日本發生沖突,百濟将成為中國中原王朝和日本在亞洲地區博弈的犧牲品。

同為北韓半島國家,為何新羅與唐朝關系不錯,百濟卻與唐朝為敵

上圖_ 新羅天馬壁畫

第二,百濟和新羅關系的惡化,讓新羅加快了和中國中原王朝交往的頻次密度。

新羅早期和中國中原王朝交往并不多。在南北朝時期,新羅和百濟都和中國中原王朝有所往來。直至北齊武成帝高湛在位時期,新羅才接受中國中原王朝的正式冊封。

然而,随着新羅和百濟關系的惡化,新羅卻不得不尋找中國中原王朝的“庇護”。公元6世紀以後,高句麗在北韓半島快速崛起。為了打壓高句麗的勢力,新羅和百濟曾聯合出兵,向高句麗發起全面軍事進攻。

同為北韓半島國家,為何新羅與唐朝關系不錯,百濟卻與唐朝為敵

上圖_ 吉林集安高句麗族三室墓壁畫甲騎具裝戰鬥圖像

百新聯軍對高句麗的進攻取得了勝利,但百濟和新羅兩國卻在分割戰争果實上出現了沖突:百濟控制了漢江下遊原屬于高句麗的6個郡,新羅控制了漢江上遊原屬于高句麗的10個郡。而新羅又想得到漢江下遊百濟控制的若幹地區,這就讓百濟對新羅心生不滿。

公元553年,新羅出兵打敗百濟,奪取了漢江下遊的6個郡。

554年,百濟出兵報複新羅,卻被新羅打退。公元7世紀後,新羅和百濟成為敵人,兩國戰争不斷,而北方的高句麗又成為新羅面臨的直接威脅。為了應對百濟和高句麗的共同威脅,新羅不得不尋找中國中原王朝為靠山,新羅和中國的關系迅速升溫。

同為北韓半島國家,為何新羅與唐朝關系不錯,百濟卻與唐朝為敵

上圖_ 楊堅(541年-604年),即隋文帝

公元594年,新羅真平王接受隋文帝的冊封。随着高句麗和百濟對新羅外交空間的日益擠壓,新羅決心和中國中原王朝一起,共同打退高句麗和百濟對新羅的擠壓。而中國中原王朝也希望能通過新羅這張重要的棋子,恢複中原王朝在北韓半島的全面影響力。

隋朝時期,新羅很希望隋朝能幫他收拾高句麗。隋炀帝随即派出軍隊,多次進攻高句麗。唐朝時期,百濟和唐朝的關系全面升溫。公元621年,新羅派遣大臣來華。624年,李淵冊封新羅為樂浪郡王、新羅王。

645年,唐太宗出兵高句麗後,新羅派出5萬軍隊,和唐軍聯合夾擊高句麗。648年,新羅真德女王派出使臣金春秋來到長安,唐太宗給新羅贈送了大量的名貴禮品。金春秋和他的兒子還帶着唐朝贈送的衣冠回到新羅。這樣一來,新羅和唐朝之間的關系進入“蜜月期”。

同為北韓半島國家,為何新羅與唐朝關系不錯,百濟卻與唐朝為敵

上圖_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

第三,日本和新羅關系長期不好,又支援百濟在北韓半島擠壓中國中原王朝的戰略空間,讓百濟和中國中原王朝(隋唐)的關系進一步惡化。

新羅和日本是一對天生的冤家。早在公元4世紀,日本就出兵進攻新羅,當時的新羅國力羸弱,在高句麗好太王的支援下打敗日軍入侵。南北朝時期,雖然新羅和日本都和中國中原王朝有來往,但新羅和日本的關系卻始終無法得到全面的緩和。

日本在接受中國南朝劉宋政權的冊封時,還自稱為“都督倭、百濟、新羅、任那、秦韓、慕韓六國諸軍事”,這樣的稱呼顯示日本是北韓半島各國的宗主國。很明顯,早在南北朝時期,日本沖擊中國中原王朝在北韓半島的利益就已經越來越明顯了。

随着新羅國力的加強,以及新羅和中國中原王朝關系的不斷升溫,日本也需要一個親近自己的北韓半島國家來抗衡中國在北韓半島的存在,這個國家就是百濟。在日本的支援下,百濟聯合高句麗不斷的擠壓新羅的生存空間。而新羅又是隋唐的友好國家,百濟打壓新羅勢必得罪隋唐。隋朝唐朝和百濟的關系也就全面惡化了。

同為北韓半島國家,為何新羅與唐朝關系不錯,百濟卻與唐朝為敵

上圖_ 白江口之戰,亦稱白村江之戰,是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羅聯軍與倭國、百濟聯軍于白江口(今南韓錦江入海口)發生的水戰

第四,唐朝出于進攻高句麗的需要進攻百濟,而日本卻支援百濟複國。百濟綁在日本的戰車上成為唐朝的死敵,進而引發白江口海戰。

百濟和日本的關系越來越近,百濟不僅向日本輸出了佛教,還向日本輸出了舞蹈。到了唐朝建立後,百濟成為日本在東亞的“鐵杆盟友”,而日本出于向北韓半島擴張勢力的考慮,也積極支援百濟在政治和軍事上擠壓新羅,進而擠壓唐朝在北韓半島的生存空間。

唐高宗登基後,為了完成父皇李世民的願望,李治和大臣積極謀劃出兵高句麗的行動。為了快速消滅盤踞在東北亞的高句麗,李治決定在高句麗後方的百濟展開登陸行動,滅亡百濟再聯合新羅夾擊高句麗。當然,對于唐王朝而言,和日本走的很近的百濟已經不是唐朝心中的“重要國家”了。

同為北韓半島國家,為何新羅與唐朝關系不錯,百濟卻與唐朝為敵

上圖_ 唐征高句麗百濟之戰

公元659年,唐軍在消滅西突厥汗國後出兵13萬進攻百濟。這支部隊由蘇定方指揮。新羅出兵5萬和唐軍一起作戰。經過激戰,百濟亡國,日本直接支援百濟複國。日本當局還派出2萬日軍,數百艘戰船來到北韓半島,唐軍随即和百濟日本聯軍展開激戰。最終,百濟和日本聯軍被唐軍全殲。

以上4點原因就是百濟成為唐朝敵人,新羅成為唐朝盟友的直接原因。而百濟和新羅之間的博弈,也是中國和日本在北韓半島博弈的直接展現。

作者:貞觀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舊唐書》《新唐書》《晉書》

〔2〕《開放的大唐 外交篇:萬國來朝》 拜根興 西安出版社

〔4〕《大唐帝國東亞戰記》 柯勝雨 山西人民出版社

文字由曆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