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中狀元次年科舉就被廢,生逢亂世卻心懷天下

高中狀元、金榜題名,幾乎成為了古時候每一個讀書人的終極追求,當然競争也是非常殘酷的,可能有的人苦讀一輩子都沒能考上任何功名。

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中狀元次年科舉就被廢,生逢亂世卻心懷天下

不過比起那些落榜的人,最慘的應該是中國古代的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在他高中的第二年,科舉制就被廢除了,再後來連清朝都滅亡了。

因所取名字合慈禧心意,科舉考試由榜眼變狀元

劉春霖是傳說中的"寒門貴子",他出生于一個并不富裕的家庭,父親在濟南一衙門裡當差,母親是官家的仆人。因為家中條件不好,六歲起他被寄養在伯父家中,八歲開始念私塾。

由于學習勤奮,再加上天賦異禀,老師非常喜歡劉春霖,身邊的人都認為他是一個讀書的好苗子。後來父親将他接回到身邊,在河北的一個書院讀書,他的優秀表現還獲得了院長的肯定。

後來劉春霖參加了科舉考試,并且毫無懸念地考上了狀元。既然能在衆多的考生中脫穎而出,劉春霖自然有自己的過人之處,但是1904年的這場科舉考試中,原本的狀元其實并不是他。

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中狀元次年科舉就被廢,生逢亂世卻心懷天下

當年在按照慣例舉行完殿試後,所有的筆試試卷都要送到慈禧太後那裡,由她看後再将考生依次進行排名。原本被所有考官定位榜首的人叫朱汝珍,他的試卷筆迹飄逸,文章如行雲流水,實為上乘。

慈禧看後十分滿意,正欲看下一篇時,卻突然瞥見了"朱汝珍"這三個字,她十分讨厭處處與自己作對的珍妃,一看見"珍"字就氣不打一處來。

再看看這個朱汝珍又來自廣東,當時那些與朝廷對抗的激進分子,大多都是廣東人,慈禧對此人的印象已經跌至谷底。

當慈禧翻到第二名來自肅甯的劉春霖的試卷時,"春霖"和"肅甯"幾個字讓她眼前一亮。

當時的清朝動蕩不安,危機四伏;多地又遭遇旱災,顆粒無收。"久旱逢甘霖"、"肅清安甯"正是慈禧心中所期盼的,于是她當即将劉春霖定為第一名,就這樣劉春霖戲劇般地從榜眼變成了狀元。

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中狀元次年科舉就被廢,生逢亂世卻心懷天下

科舉制被廢除留學日本,歸國後任民國政府要職

正所謂世事難料,朱汝珍什麼也沒做,就惹到了慈禧,而誰又能想到劉春霖會因為名字而高中狀元呢?人生就是如此,永遠也猜不到自己的未來,一個小小的細節,可能就會影響今後的發展方向。

劉春霖頂着狀元頭銜進入了翰林院,結果第二年清政府就宣布廢除科舉制,連考試制度都沒有了,他成了曆史上最後一個狀元。

同年劉春霖被派到日本留學,回國後又升了官,不過官職再高,俸祿再多,都很快将成為過眼雲煙。

在科舉制被廢除後的六年後,清政府也被推翻,清朝覆滅,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南京國民政府。劉春霖博學多才,又是前朝的狀元,還在國外進修過,雖然已經改朝換代了,仍然是民國政府不可多得的人才。

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中狀元次年科舉就被廢,生逢亂世卻心懷天下

他順利地進入了新的政府機構,成為總統秘書長,同時身兼數職,基本上都是與教育機構相關的部門。在職期間,他曾兩次代表總統參加了祭拜孔子的典禮,地位相當之高。

雖然劉春霖不在意政府提倡的"尊孔複古",畢竟他也是封建社會中走出來的人,但讀儒家經典長大的他,卻對民國政府内部的腐敗和鬥争感到厭惡。

他是讀書人出身,不願意參與政治方面的事情,也合乎情理,更何況要面對的是一個極其堕落的政府。

難忍政治腐敗辭職歸隐,出資創辦國小救助災民

民國十七年,劉春霖毅然決然地辭職,在北京隐居。當時的中國,正陷入危難之中,他也十分關心國家的存亡,并且對民國政府不予抵抗的行為感到異常憤怒。

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中狀元次年科舉就被廢,生逢亂世卻心懷天下

當時日本扶植建立了僞滿洲國,曾派人請劉春霖前去擔任教育部部長一職,結果被他毫不留情面地拒絕了。

雖然劉春霖一直想要隐退,但是由于他還有利用價值,總有麻煩找上門來。當時的一個大漢奸想邀請他任北京市長,多次上門糾纏,但是他甯死不從。結果這位漢奸失去了耐心,帶領一群人把他的家給抄了,将全家都給趕了出去。

經過此事,劉春霖決定斷絕與外界的聯系,安安穩穩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用自己的積蓄在當地修建了一所國小,附近的适齡兒童都可以前去讀書。為了幫助家族振興,他免費供家族所有的孩子上學。

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劉春霖從小熟讀四書五經,是一位真正的儒家學者,對國家和社會都有非常強的責任感。因為自己少年時的經曆,他懂得民間疾苦,是以很熱衷慈善事業。

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中狀元次年科舉就被廢,生逢亂世卻心懷天下

當時有幾個省份鬧水災,很多人流離失所,他得知後先是捐款,然後四處奔走為災民籌集善款并幫助他們重新安家。其實劉春霖自己的生活也不寬裕,這種情況下還能處處為别人着想,也是難得。

有的人做官是為了謀私利、魚肉百姓,真是枉讀聖賢書。像劉春霖這樣的人,實在是很少,亂世中誰不求自保?又有多少人願意做這種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劉春霖辭去政府工作後,基本沒有了生活來源,但是好在他會寫一手好字和文章。

他的書法非常出名,留下了很多

名貼

和作品,部分還被收藏在美國的一家美術館中。

幸好家中仍存有積蓄,之後他靠着賣字寫文維持正常生活。除了愛好書法外,他還特别喜歡收藏書籍,他的藏書将近有上萬冊。為了讓大家都能讀書,了解中國的文化,他開設了好幾家連鎖書局。

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中狀元次年科舉就被廢,生逢亂世卻心懷天下

劉春霖雖然是清朝的最後一位狀元,他在封建社會的教育體系中成長,可并不是迂腐保守之人。

相反他卻心懷天下,敢于堅持原則。真正的人才無論何時都會像金子一樣發光,狀元如果隻能在原來的時代發揮作用,那麼也無太大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