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欣《空位》:構築當代世情百态圖

趙欣《空位》:構築當代世情百态圖

趙欣從2013年正式發表作品,不過8年,但其短篇小說成稿近百,彙內建書四冊。這組數字若是放到一名三十歲左右的青年人身上,我們會形容其為“丈夫未可輕年少”“雛鳳清于老鳳聲”的少年才俊,可他已年過五旬,不在此列。當然,文學年齡和生理年齡從來不必并列對比,多少年過半百的作家創作激情依然洶湧澎湃,雖說起筆較晚,但前半生的背書積澱從來不是白費的,讓他們達到不吐不快時寫出的作品足夠分量,足以臻于完善。

趙欣小說主人公和他們的家庭,基本都是普通百姓,即便有一定的家庭背景,但也不會把他們設定成位高權重者,展現了他寫作的目光是充分面向底層人物的。這自然和他法官身份有關,他多年來判案的人物形形色色,但可以想見,面對的多數還是普通老百姓。因而,他能夠接觸大量生動鮮活的案例,進而成為他的寫作素材。

我們可以簡單梳理一下這些小說主人公的身份就明了了:《空位》的主人公最初是名普通職員,後來更新為主任;《透析》主人公吳世雄是一所聯考補習班的國文老師;《誰動了我的故事》的主人公是名電視劇編劇;《奔月》的主人公曉麗是名私企銷售酒品的推銷員;《約談》的主人公吳世雄是某市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主管局長;《哥哥和我》的主人公是一名警察;《我的朋友叫橙子》的主人公是一名給網站編故事的中年人;《暗房》裡的主人公是一名普通職員;《特殊警情》的主人公是一名警察;《現在退庭》的主人公圖許昵是一名基層官員;《人參娃娃》的主人公還是一名警察等。可以說,趙欣所寫的這些人物故事尋常得就在我們身邊一樣,若可能性再大點,我們就是其中某一篇的主角。也正是因為這些多姿多彩的琳琅故事,共同構築出一幅當代世情百态圖——它幾乎覆寫了我們現實生活的每個角落。趙欣觀察到了這些案例,能夠以真誠的筆觸指出他們的前行方向,美好生活絕不是靠投機取巧獲得的,而是要靠踏踏實實的奮鬥而來。

在這裡,我不必刻意說趙欣小說多麼好多麼棒,我隻想說,紮根于底層的叙事,要求極高的便是細節感與真實感,這二者當然也是一緻性的。因為,既然是底層叙事,我們絕大多數人的平常生活,我們當然也是最為熟悉的,下裡巴人很難說出陽春白雪的話,一地雞毛的生活自然擺弄不出奢侈的情調感。趙欣可貴之處就是,他真的是能夠切實深入到這些尋常百姓的生活細節裡,處理文本的剪輯與轉換方法非常成熟,恰如他非常擅長的微電影一樣——手法新奇,畫面感十足,在起承轉合間令讀者欲罷不能。

法官寫小說并寫得較為出彩的相對還是很稀缺的,他小說當中寫到的幾篇反映政法人員身份角度的作品,很值得好好探究一番。以《特殊警情》為例,來看看從政法人員角度寫出的藝術特色是怎樣的。

《特殊警情》的主人公是一名基層警察,妻子甯甯是獨生女,也是他的大學同學,家裡有點背景,本來已經為她找了理想工作,但為了愛情,毅然和他來到北方發展。可以說,男女主人公的生活是相當一批警哥警嫂的縮影,隻能說這名甯甯警嫂為了支援丈夫的事業付出的更多點。故事的張力在于主人公吳世雄出警的這個案例較為棘手——一對農民夫妻,因為丈夫劉成貪圖巨額回報,把征地補償款借給了不靠譜的借款人,第一年還如期結息,第二年借款人攜款潛逃,導緻這筆錢即便法院支援他們的訴狀但得不到執行而全部落空。而後,面對一貧如洗毫無希望的生活,丈夫劉成想殺掉妻子葉梅,然後自殺。吳世雄帶着隊員和劉成鬥智鬥勇後,成功處理了這起案件。這是故事的主線,而随着主線綿延發展的副線,是主人公的嶽父住院了,甯甯陪在父親身邊,作為女婿的吳世雄隻能是幹着急,所謂忠孝難兩全,他比誰都清楚。當他處理完上述案件後,特殊警情出現——他需要帶領隊員立刻奔赴嶽父手術現場,為他的手術輸血,當然,最終的結果都很圓滿。

《特殊警情》裡的吳世雄對待公務可謂是足智多謀,他能及時察覺劉成的犯罪心理,并及時予以制止,避免了悲劇的進一步發生。而對待家庭他又是極其虧欠的,他想到在諸多生活的大事小情上,都是妻子在一人承擔,甚至在一次次回憶往事中,發現妻子和她的男同學似乎走得更近了些,這都是他疏于經營家庭導緻的危機,好在他能夠亡羊補牢,避免自己的家庭出現辦劉成案的那種“特殊警情”。

趙欣的政法題材小說其可貴之處還在于能夠如實再現現場,《約談》紀檢委一次次和主人公鬥智鬥勇的驚心動魄心理與場景描寫、《現在退庭》展現出金錢面前對于人性心理的殘酷考驗等,這些小說我們完全相信現實生活中真的發生過,趙欣以扣人心弦的筆法再現了這些故事發生的來龍去脈,它們恰如一部部剪輯得當的電影一般展現到讀者面前,這類小說是趙欣本職工作的直接生發,是其作品中特别成功的一類。

閱讀趙欣小說,給諸多讀者帶來的一大印象是扣人心弦,這固然和他身為法官作者、涉獵的題材多是較為驚險的政法案件有關。但在筆者看來,其成功還在于他能夠熟練運用魔幻現實主義手法,令他的小說大大增強了藝術表現力,而且讓小說主人公活動的範圍、自身的能力手法都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在一定驚悚、虛幻、朦胧的氛圍中推動着小說發展。

責任編輯:隻恒文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