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地說軟體生命周期由軟體定義,軟體開發和軟體維護三個時期組成,而每個時期又分為若幹個階段。
軟體生命周期的6個階段及基本任務是:
1.問題的定義及規劃
此階段是軟體開發方與需求方共同讨論,主要确定軟體的開發目标及其可行性
2.需求分析
在确定軟體開發可行的情況下,對軟體需要實作的各個功能進行詳細分析。需求分析階段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這一階段做得好,将為整個軟體開發項目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樣需求也是整個軟體開發過程中不斷變化和深入的,是以必須制定需求變更計劃來應付這種變化,以保護整個項目的順利進行。
3.軟體設計
此階段主要根據需求分析的結果,對整個軟體系統進行設計,如系統架構設計,資料庫設計。軟體設計一般分為總體設計和詳細設計,好的軟體設計将為軟體程式編寫打下良好的基礎。
4.程式編碼
将軟體設計的結果轉換為計算機可運作的程式代碼,在編碼過程中必須要制定統一,符合标準的編寫規範,以保證程式的可讀性和易維護性,提高程式的運作效率。
5.軟體測試
在程式編碼完成後要經過嚴密的測試,以發現軟體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糾正。整個過程分單元測試,組裝測試以及系統測試3個階段進行。測試的方法主要有白盒測試和黑盒測試兩種。在測試過程中需要建立詳細的測試計劃并嚴格按照測試計劃進行測試,以減少測試的随意性。
6,運作維護
軟體維護是軟體生命周期中持續時間最長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