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匡胤幸武成王廟,看到白起後勃然大怒,表示白起不配出現在這裡

731年,唐玄宗為了表彰和祭祀自古至今出現的名将,遂設立專門的廟宇,以西周姜子牙為主祭,西漢張良為配享,并置十大名将從之,這就是最開始的太公廟,三十年後,唐肅宗将姜子牙追封為武成王,于是太公廟就變成了我們熟知的武成王廟,也簡稱為武廟。

趙匡胤幸武成王廟,看到白起後勃然大怒,表示白起不配出現在這裡

到了唐德宗時期,顔真卿建議在武成王廟增設古今六十四将,由此,武成王廟初具規模,其中我們熟知的孫膑、廉頗、白起、吳起、周亞夫、衛青、霍去病、張飛、關羽、郭子儀等的畫像都在武成王廟中。

之後,武成王廟中的名将雖有增減,但隻是個别的增減,總起來說,改變還是比較小的,但到了宋朝,武成王廟中名将的畫像卻來了一個大範圍的增減,而做成這件事的正是宋太祖趙匡胤。

963年,趙匡胤幸武成王廟,遍覽兩廊所畫的古之名将,當他看到戰國名将白起赫然在列的時候,勃然大怒,用手杖指着白起的畫像說:“起殺已降,之甚,何為受享于此?”然後就命人将白起的畫像移出了武成王廟。

而這隻是一個開始,緊接着,左拾遺知制诰高錫上疏說不克善終的南朝梁名将王僧辯也不配待在武成王廟中。趙匡略一思索,就下達了一個指令,讓張昭、窦儀和高錫一起重新裁定武成王廟中的武将名單,而依據就是“功業始終無瑕者”的畫像才能進入武成王廟,其餘的不在配享之列。

趙匡胤幸武成王廟,看到白起後勃然大怒,表示白起不配出現在這裡

經過這三個人的努力,而趙匡胤點頭的情況下,有23位名将的畫像被移出了武成王廟,這其中除了白起之外,還有我們所熟知的吳起、孫膑、廉頗、韓信、周亞夫、關羽、張飛、賀若弼、李光弼等,而新加進去的23位名将,其中包括我們熟知的灌嬰、班超、段韶、秦叔寶、張公謹等。

這基本就屬于大換血了,趙匡胤的這種做法實際上并不明智,很多人對此都有意見,但敢說出來的不多,梁周翰就上疏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

“凡名将悉皆人雄,苟欲指瑕,誰當無累!一旦除去神位,吹毛求異代之非,投袂忿古人之惡,似非允當。臣心惑焉。”

但是趙匡胤完全不予接納,仍舊按照高錫等人裁定的名單來重新為武成王廟中的武将畫像,那麼,趙匡胤為什麼非要如此呢?我們不說别的,就說他最不認可的白起。趙匡胤認為白起殺降,這是不武的,是以,白起不配待在武成王廟中。

趙匡胤幸武成王廟,看到白起後勃然大怒,表示白起不配出現在這裡

實際上,趙匡胤的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誠然,白起的名聲的确不怎麼好,素有殺神之稱,戰國時期他造成的死亡人數就有百萬之衆,這個資料是相當震撼的,其中長平之戰中,白起更是下令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兵,這一下子震驚了東方六國。

不能說白起的這種做法是對的,但也不能簡單将他的做法歸為。白起素來擅長殲滅戰,以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為目标。這能最大程度損傷對方的戰鬥力,對于東方六國來說,白起是一個可怕的存在,對于秦國來說,他則是戰無不勝的将軍。

很多人可能會說,為什麼要殺降呢?他們都已經降了,為什麼不留着他們?四十萬人如何留下來?如何安置?這是一個大問題,即便這些人都是士兵,願意歸順秦國,成為秦國的士兵,那麼是否能為秦國所用,又是否會忠于秦國呢?很難說。

君不見,當初牧野之戰,帝辛俘虜來的那些将士大部分都臨陣倒戈,成為擊敗帝辛的一個重要力量。

趙匡胤幸武成王廟,看到白起後勃然大怒,表示白起不配出現在這裡

是以,白起不願意留下這四十萬人,又不能将他們送回趙國,是以除掉他們是最好的選擇。一直以來,人們震撼于四十萬這個資料,但很難真正認為白起的做法就是絕對錯誤的,至少他的做法對于秦國來說是很有利的。

普通人都能想到這些,趙匡胤也是武将出身,難道會不知道白起殺降沒有錯?那麼,趙匡胤這樣做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呢?其實是白起的另一個動作,我們知道,長平之戰後,白起原本想要乘勝包圍邯鄲,但在範雎等人的勸說下,秦昭襄王決定休整一段時間,他這一休整,就錯過了出兵的最佳時機。

等到秦昭襄王再次準備攻打邯鄲的時候,白起不願意去了,他分析了其中的利害關系,但秦昭襄王不聽,于是白起就因為生病的原因一直不肯出戰,眼睜睜看着秦國吃敗仗,氣的秦昭襄王将白起賜死于杜郵。

趙匡胤幸武成王廟,看到白起後勃然大怒,表示白起不配出現在這裡

白起被賜死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不聽君令,這才是趙匡胤不願意讓白起待在武成王廟的原因。趙匡胤是怎麼建立北宋的?他是奪了自己老上司的江山,唐朝自安史之亂後就有了藩鎮節度使擁兵自重的現象,這種現象一直持續了近兩百年。

趙匡胤太知道武将的能量了,他建立宋朝之後急于打壓武将,是以才有了杯酒釋兵權,他想要的是忠心的、聽話的武将,所謂不能有瑕疵,即是不能不忠于他,不能權力過大。

而白起這樣的武将能在關鍵時刻不聽君令,這是大忌諱,絕對是趙匡胤所不能容忍的,是以在白起死了一千二百多年後,趙匡胤還是很不喜歡他。

趙匡胤幸武成王廟,看到白起後勃然大怒,表示白起不配出現在這裡

這也是廉頗被移出武成王廟的原因,廉頗是趙國名将,他在長平之戰中堅壁不出,趙孝成王幾次催促廉頗出戰都被拒絕,趙孝成王才選擇換上了肯出戰的趙括,臨陣換将是打擊,但趙孝成王已經顧不上了,這也直接導緻了長平之戰中趙國死亡四十五萬人。

而後來趙悼襄王解除廉頗的職務後,廉頗竟然直接攻打接替他位置的樂乘,然後投奔了魏國,雖後來一直想要回到趙國,但至死未能如願。

我們看廉頗的這幾個操作,足以讓一個帝王不喜,趙匡胤自然也不喜歡這樣不聽話的武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