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淮八豔之一李香君

秦淮八豔之一李香君
秦淮八豔之一李香君
秦淮八豔之一李香君
秦淮八豔之一李香君
秦淮八豔之一李香君
秦淮八豔之一李香君

秦淮八豔之一李香君

李香君,(1624—1653),又名李香,号“香扇墜”,原姓吳,蘇州人。她與董小宛、陳圓圓、柳如是等被稱為“秦淮八豔”。因家道敗落,飄泊異鄉在李香君八歲的時候,随養母李貞麗改吳姓為李。是南京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豔之一。

1624年(明天啟四年),李香君生于蘇州阊門楓橋吳宅,兄妹三人,有兩位哥哥。其父親原是一位武官,因系東林黨成員,被魏忠賢一夥閹黨治罪後家道敗落,飄泊異鄉在李香君八歲的時候,随養母李貞麗改吳姓為李。李香君自幼跟人習得藝家諸藝,音律詩詞、絲竹琵琶無一不精通,她尤擅南曲,歌聲甜潤,深得四方遊士追慕。因為養母李貞麗仗義豪爽又知風雅,是以媚香樓的客人多半是些文人雅士和正直忠耿之臣。

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李香君剛滿十六歲的時候,見到侯方域并一見傾心,像李香君這樣一位名妓,梳攏必須邀請大批有頭有臉的風流雅士,還要付一筆豐厚的禮金給鸨母,可惜侯方域沒有銀子,無能為力。友人楊龍友雪中送炭,給了他大力的資助,梳攏儀式很順利地辦了下來。當夜侯方域一柄上等的镂花象牙骨白絹面宮扇送給了李香君作定情之物,扇上系着侯家祖傳的琥珀扇墜。李香君深察侯郎的真心摯意,從此便留他住在了媚香樓中。但是,那筆錢并不是楊龍友的,而是阮大铖贈送給侯方域的一個人情,想拉攏侯方域入僚。阮大铖本是明末戲曲家和文學家,人品卻十分低下。侯方域尚自猶豫,但是李香君發飙了,劈手就把頭上的發簪脫下來了,罵醒了侯方域。變賣了首飾,四下借錢,總算湊夠了數,把錢扔還給了阮大铖。

阮大铖懷恨在心。弘光皇帝即位後,起用阮大铖,他趁機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自侯方域去後,李香君結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洗盡鉛華,閉門謝客,一心等候公子歸來。在阮大铖的慫恿之下,弘光皇朝的大紅人田仰吹吹打打地來迎接李香君做妾。李香君堅決不從,田仰還要堅持,她幹脆一頭撞在欄杆上,血濺在侯方域送她的扇子上。娶親的人見鬧出了人命案,隻好灰溜溜地擡着花轎溜回去了。侯方域的朋友楊龍友利用血點在扇中畫出一樹桃花。

阮大铖也算是文壇上響當當的腕兒了,他并不想就此放過李香君,而是為南明皇朝弘光皇帝親自執筆撰寫歌詞劇本,等李香君傷愈後,阮大铖立即打着聖谕的幌子,将她征入宮中充當歌姬。這一招李香君着實無法抵擋,她一個青樓女子,哪裡敢違抗聖上呢!宮門一入深似海,何時能再見到日夜思念的侯郎呢?她好想托魚雁捎封信給遠方的情郎,讓他回來見上自己一面,可此時戰事正緊,交通全部斷絕,書信根本無法送去。帶着無限的眷念和遺憾,李香君進了皇宮,懷裡緊緊抱着那把鮮血寫成的桃花扇。 1644年(清順治元年),清兵攻下揚州,直逼南京,弘光帝聞風而逃,最終被部将劫持獻給了清軍,随後南京城不攻自破。南京城破之時,李香君随着一些宮人趁夜色逃出了“牢籠”,市街上已是一片混亂,清兵燒殺搶掠,難民四處逃竄。李香君高一腳、低一腳地向秦淮河畔走去,隻見到處火光沖天,夜空映得一片血紅。好不容易來到長闆橋上,站在橋頭,向媚香樓方向望去卻發現媚香樓也已隐入一片火海之中。李香君心裡一沉,腳下發軟,一下子跌坐在橋面上,腦子裡一片空白。正巧,這時當年為李香君教曲的師傅蘇昆生路過長闆橋,無意中發現了坐在地上發傻的李香君,連忙将她扶起,才知她已無處可去,便帶着她随逃難的人流,奔往蘇州。其實,這天夜裡侯方域也正在南京城裡,他是在揚州兵敗後脫身傳回南京的。到達時正逢清兵肆虐屠城,他心裡焦急地挂牽着李香君的安危,火燒火燎地趕到秦淮河邊,卻看到媚香樓燃成一團烈焰,熟悉的人一個也沒見着。他在媚香樓附近徘徊尋找了整整一夜,卻沒能見到李香君的影子;其實那時李香君就坐在離媚香樓僅有一箭之遙的長闆橋上,無奈老天戲弄人,偏偏沒讓他倆相遇。

1645年(清順治二年),李香君在南京受盡苦難,後躲進栖霞山葆真庵,與昔日秦淮姐妹卞玉京相伴為尼。1645年(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秋,侯方域在栖霞山尋到李香君。經過商議,二人攜手渡江北上,前往老家商丘。李香君隐瞞歌伎身份,以吳氏女子妾的身份住進西園翡翠樓。在這裡,她與公婆和睦相處;與侯方域元配夫人常氏相敬如賓,姐妹相稱;與侯方域魚水情深,琴瑟和諧。從1645年到1652年這八年時間裡,李香君生活得平安、舒适,也可以說是她一生中最為幸福美滿的時期。可天有不測風雨,人有旦夕禍福。就在侯方域去南京為香君求子、尋親的時候,她經常擔驚受怕的身份問題終于暴露了。公公侯恂知道李香君是秦淮歌伎的真實身份後,當即指令李香君滾出翡翠樓,後經人講情,才心不甘情不願地讓她住到離城十五裡的侯氏柴草園——打雞園。那裡是一個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荒涼村落。而此時得知李香君已身懷有孕,引起婆母和常氏夫人的同情,二人一再向侯恂求情,侯恂才勉強答應派一個小丫頭去那裡服侍。

候方域慕名來到媚香樓,一睹“香扇墜”李香君的風采。一走入李香君的房間,隻見室内書畫古玩陳設有緻,别有一番清新氣息,與一般青樓迥異。李香君嬌笑盈盈地請客人落了座,立即有詩婢送來清茶果品,此時候方域又被正面牆上挂着的一幅大型橫幅吸引住了,這是一幅“寒江曉泛圖”,寒雪彌漫的清江之上,一葉孤舟蕩于江心,天蒼蒼,水茫茫,人寥寥,好一種悠遠淡泊的意境,畫上還題有一首詩“:瑟瑟西風淨遠天,江山如畫鏡中懸。不知何處煙波叟,日出呼兒泛釣船。”畫上沒有落款,料非出自名家之手,侯方域問道:“此畫是何人大作?”李香君見他對畫如此關注,略帶羞澀地說:“是小女子塗鴉之作,不足為道。”“是你所作?”侯方域簡直不敢相信,這麼一個姣小稚嫩的青樓女子,竟然作出這般神韻的詩畫,真令人刮目相看。從這幅畫開始,兩人越談越投機,彼此直引以為知己。一個是風流倜傥的翩翩少年,一個是嬌柔多情、蕙質蘭心的青樓玉女,接連幾次交往之後,便雙雙墜入了愛河之中,纏綿難分。

侯方域回到歸德(今商丘)後,即将李香君接回,住在翡翠樓上。因出身低賤,香君被趕到距城7公裡的侯氏莊園(今李姬園)居住。李香君因被歧視,終日郁郁寡歡,日久成病,無奈患上肺痨而死,享年三十歲。

“在秦淮八豔中,不論是樣貌還是才氣,李香君都排不到首位,但是她卻高居秦淮八豔榜首。在街頭随便找個市民問問秦淮八豔,大家可能說不全,但是李香君卻是衆人熟知的。”李香君之是以如此聲名遠播,主要還是她對愛情的忠貞以及高尚的愛國情操。

李香君故居陳列館坐落在夫子廟來燕橋南端,鈔庫街38号該館座南朝北,三進兩院,面臨美食街,背依秦淮河,青磚小瓦,馬頭牆,回廊挂落,花格窗,典型的江南民居風格。館内設有轎廳、資料廳、媚香樓故居展覽、茶文化、扇文化展廳、書畫陳列室、河廳、古水門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