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3月29日,第48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捷克導演米洛斯·福爾曼(Milo Forman)憑借一部劇情長片蟾宮折桂,一舉擊敗斯坦利·庫布裡克、西德尼·呂美特、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斬獲5項奧斯卡重量級大獎,一時風光無兩。
究竟是怎樣的一部電影,竟讓三位大導铩羽而歸?答案是一部以精神病患者為主題的劇情片。這部電影,正是名垂影史的經典之作——《飛越瘋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電影《飛越瘋人院》
《飛越瘋人院》一片改編自美國作家肯·克西(Ken Kesey)同名小說,是一部關乎叛逆精神與自由訴求的作品。無論小說還是電影,都極具張力,後勁十足。
影片上映于1975年,距今已有46個年頭,目前以豆瓣49.1萬人打出9.1分、好于98%劇情片的成績跻身“豆瓣電影Top250”第71位,是一部擁有大量觀衆基礎且經受住時間考驗的好片,值得一看。
豆瓣9.1分,好于98%劇情片
《飛越瘋人院》囊括了第48屆奧斯卡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在内的5項重量級大獎,并讓傑克·尼科爾森(Jack Nicholson)和路易絲·弗萊徹(Louise Fletcher)同時成為當屆影帝影後,可謂含金量爆表。
故事發生在一座死氣沉沉的瘋人院裡,然而随着傑克·尼科爾森所飾演的中年男子——麥克·墨菲的到來,這裡的一切也即将發生改變。
瘋人院裡的新“病人”——麥克·墨菲
麥克是個服刑期未滿的犯人,和這裡的其他人不同——麥克不瘋不傻,卻裝瘋賣傻混進了瘋人院,以此躲避監獄的強制勞動。
他的到來,也讓這座充斥着壓抑與沉悶的瘋人院變得活泛起來。病人們對這個新來的外來者充滿好奇,因為他總能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沉悶人群中的一位活躍分子
護士長拉契特掌控着這裡的絕對話語權。她是一個道貌岸然的女人,笑裡藏刀,控制欲極強,不容許自己的權威受到絲毫挑戰。
為了控制這群精神失常的病人,她制訂了一系列高壓政策,其中不乏恫吓、辱罵與毆打。拉契特的名字,令病人們聞之色變。
道貌岸然的護士長——拉契特
“酋長”是這個老弱病殘群體中的另類存在,他身高八尺,孔武有力,壯碩的身軀下隐藏着一個等待被喚醒的靈魂。
麥克的到來,讓這個像山一樣沉默的印第安男人有所撼動。在後面的故事中,他将是轉圜劇情的關鍵要素。
病院裡的“印第安酋長”
拉契特的“權威”在麥克面前,不過是一些壓榨人權的霸王條款。病人們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甚至就連聽什麼音樂、開多大音量,都需要由管理者決定,簡直不可理喻。
天生逆骨的麥克哪能受此限制,于是他帶頭“造反”,為自己、也為身邊的病友争取合法權益。他的挺身而出,也在潛移默化影響着這群習慣了逆來順受的病人。
與管理者作對
拉契特對麥克是恨之入骨,早就将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無時無刻不在利用職務之便欺壓着他。
然而麥克就像是浮在水面的空葫蘆,越是想把他壓下去,他就越是利用反作用力彈上來,讓拉契特傷透了腦筋。
麥克受到病友擁戴
一天夜裡,麥克告訴病友他要從這裡逃出去。當大家問起他要如何逃跑時,麥克躬身抱住一座洗漱台,說隻要把它拔下來,再朝向窗戶砸去,就能遠走高飛。
這一荒謬的答複顯然沒有令大家滿意,然而在一旁默默不語的酋長卻若有所思,把麥克的天方夜譚當成了真。
荒誕的逃跑設想
數日之後,麥克踩着酋長的肩膀,果真從醫院圍牆的鐵栅欄翻了出去。但是他并沒有自己逃跑,而是帶着病友們來了個“出院一日遊”,讓他們度過了難忘的一天。
這一行為徹底激怒了院方高層,拉契特借此時機順水推舟,對麥克進行了殘酷的電擊懲罰,以圖徹底瓦解他的意志。
電擊懲罰
麥克非但沒有就此收手,反而更加變本加厲地選擇與拉契特對抗。一天深夜,他賄賂保安,讓女友帶着酒混入瘋人院,與病友們一起鬧了個天翻地覆。
聞訊而來的拉契特連威脅帶恐吓,将一個共同參與狂歡的年輕病人吓得魂不守舍,最終割腕自殺。忍無可忍的麥克與拉契特打成一團,他的厄運,也從此刻開始降臨。
沖突爆發
風波過後,麥克被強制執行了額葉切除手術,從一個活潑好鬥的熱血男兒變成了一具木雕泥塑般的行屍走肉。
麥克曾與酋長商讨過一起逃離瘋人院,前往無拘無束的自由之地。在這個沉默男人的心中,麥克一直是他的精神圖騰,也一直是照亮他迷茫人生的燈塔。
麥克被執行額葉切除手術
如今,圖騰已不見,燈塔已黯然。麥克喜歡自由的感覺,而此時麻木的身體已然禁锢了他的自由。唯有打破宛若囹圄的軀殼,才能釋放追逐自由的靈魂。
深夜,酋長用枕頭捂住麥克的口鼻,結束了他的痛苦。按照麥克此前提到的逃跑方法,酋長果真從地面拔出了洗漱台,将它砸向窗戶,與麥克的靈魂一起飛越瘋人院,朝向自由之地遠走高飛……
飛越瘋人院
《飛越瘋人院》可以說是20世紀70年代最重要、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電影之一。誰也不曾想到——一群“瘋子”,竟成了第48屆奧斯卡最大的赢家,影響影壇46年。
原作者肯·克西借助麥克這樣一個具有叛逆精神的角色,以充斥着人性善惡、理智與混沌并存的瘋人院為舞台,隐喻着當時的時代背景下自由、真理與信仰的缺失。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福爾曼導演的這部《飛越瘋人院》,那便是——“不自由,毋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