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花了14年,找到了孩子,可孩子也有了自己的生活!

日前,電影《親愛的》原型孫海洋失散14年的兒子找到了,親生父子在深圳得以相認,如今,人們關注的焦點是這個孩子今後該怎麼辦?
孫卓(孫海洋被拐賣的兒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很高興找到親生父母,但不會跟随親生父母而去,不管養父母怎麼樣,他們畢竟養了自己十幾年,這邊是我的父母,那邊也是我的父母!還稱自己覺得非常愧疚,也有很大的壓力!
一個18歲的孩子說出這番話,既令人心酸也令人欣慰,心酸的是他從小就被拐賣,遠離父母身邊14年,欣慰的是他懂得感恩,内心純潔善良,環境的變化沒有将孩子心靈扭曲。
不得不說,任何人沒有權力指責孩子的選擇,養父母縱使做得再不對,但他們對這個孩子的養育之恩不容以任何理由抹殺,從孩子的言語中可以看出,他已經完全融入進了這個家庭,養父母是拿他當親兒子對待的。
而且,從旁人口中得知,養父母愛護孫卓甚至到了寵溺的地步,小時候買火腿腸都是一次性買10根,他們的家庭環境并不算好,養父身體欠佳,隻有養母擔起養家的重任,可見他們并沒有怠慢這個孩子!
如果真像一些人說的那樣,孩子應該決絕地離開養父母,回到親生父母身邊,那麼可以想象,将來的成長過程中,他也許會陷入深深的自責,進而導緻心理上的扭曲,正因為他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才會有這樣的反應,才沒有做出這種選擇。
還有人以小人之心揣測,說如果親生父母這邊條件比養父母那邊好,孩子一定會選擇親生父母這邊,這種想法隻能代表揣測人自己心理上的扭曲和醜陋。
最好的辦法就是,親、養兩邊達成諒解,以孫卓這個孩子為紐帶,結成親戚,孫卓則選擇原諒養父母,以求得法律上的寬容。
故此,孫卓完全可以擁有兩個家,擁有兩個家庭的愛,成人後,他要把親、養父母都當成至親來贍養。
對此,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