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商場變身“城市舞台”,探訪北京二環又一處文創打卡地

一座緊鄰東四地鐵站的“雪蓮·亮點”東四文創園,在冬日的北京悄然開幕。

東四周邊的老街坊發現,去年3月閉店的三友商場在封閉了一段時日後,成了煥然一新的文創園。原本陳舊的建築外立面和雜亂蕭條的商鋪,翻新為一幢簡潔的白色建築,沿街通透的玻璃落地窗透出的溫暖燈光,吸引路人駐足。

老商場變身“城市舞台”,探訪北京二環又一處文創打卡地

“更新的是城市小場景,擔當的是生活大角色。”有網友在打卡了“雪蓮·亮點”之後,留下的印象是“安靜拍照的好地方”、“樸素低調的奢華”。

文創園一開幕,就以一場名為“與城市對話——商業更新中的當代表達”主題設計展,宣告其“城市文化角”的定位。當天,很多設計師、建築師、城市規劃師來到這裡,坐在“偶得”劇場的階梯上,聽策展人、亮點園區創始人丁平講述這個全新藝文空間的由來,探讨城市更新的經驗。

早年在倫敦、曼谷、愛丁堡都長居過的丁平,專業身份是一位燈光設計師。20年前回北京之後,就頻繁接手各種老建築改造項目,“雪蓮·亮點”是亮點園區的第六個項目。

丁平告訴第一财經,“雪蓮·亮點”的前身三友商場,是建于1985年的北京老牌百貨商場。這家以羊絨衫等紡織品銷售為主的商場,承載着一代老北京人的記憶,新中國第一件羊絨衫就是雪蓮牌。早在1994年,三友商場的年銷售額就破億,營業面積也從最早的500平方米擴建到5000平方米。

随着電商發展,商場的傳統業态不再适應網際網路時代,中老年消費群體難以支撐其營運,一度蕭條冷清。2019年起,北京賽特購物中心等多家老牌百貨商場都紛紛閉店改造,轉型更新為更适合年輕消費群體的新空間。在這波“商改辦”的潮流下,三友商場也加入其中,從老商場搖身變為文創園,成為“文化東城”建設中的新興案例。

丁平邀請了包括建築師許雲飛在内的七八位設計師共同參與,将不再适應于新時代的舊商場改造為一個融合了商業、文化、科技、時尚、創意、新興産業于一體的9000平方米新商業空間,賦予老建築新生命。

迷你花園,城市的舞台

一個建築的靈魂是什麼?在做每一項老建築更新項目時,丁平都會想清楚這個問題。拾間建築事務所之是以能PK掉其他建築事務所,恰是因為建築師許雲飛的理念與她不謀而合,“我們有一個共識,要做一個城市的舞台,讓所有的美好都被看見。”

第一次勘察完場地,許雲飛迅速确定好建築改造的架構,五天時間通過了第一稿,有了“城市舞台”的設計思路。作為一位90後建築師,他的立足點是年輕人。他想讓新的空間變成年輕人想來拜訪的地方,用年輕人的生活方式重新賦予建築新的生命力。

老商場變身“城市舞台”,探訪北京二環又一處文創打卡地

在最初的建築圖紙裡,許雲飛滿懷浪漫情懷地設想,舊建築原來有一片荒蕪的退台,雜亂無章,如果能改造為錯層的露天花園,将成為一處生動的城市景觀,他想在露台上種滿樹,“大家在這裡喝酒、念詩、唱歌、求婚,都可以。”

老商場變身“城市舞台”,探訪北京二環又一處文創打卡地

丁平說,“我們之是以選擇一位90後建築師,就是要讓建築與城市年輕人的心跳與脈搏貼得更近。”

雖然錯層露台的設想最終因各種原因沒能實作,但建築頂部保留了一個開闊的屋頂花園,建築内部更是散落着不同風格的十一個迷你花園。十一個花園都有各自的名字,一樓的“滴水花園”,像是傳統老建築的内景一隅,踏過石子路推開小門,就能直接踏進胡同裡。

花園的存在,讓這個融合了辦公功能的藝文空間變得生動,人們可以随時離開工作環境,到花園裡溜達放松,自由呼吸,接待朋友。

除了建築師許雲飛,各路設計師在文創園裡各自發揮創意。設計師賈立做了入口處的拱形門的藝術裝置,花藝設計師關月做的“山海經”花園裝置,屋頂的“山友花園”則來自設計師宋曦。

“偶得”劇場

文創園内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一處“偶得”劇場。

老商場變身“城市舞台”,探訪北京二環又一處文創打卡地

所謂的劇場,其實是一個窄而高的空間,搭起木質台階,請來聲學設計師和燈光師,制造出一個符合聲學要求的小劇場。劇場的兩面的牆,保留着粗粝的水泥痕迹,站在劇場台階上,陽光從玻璃窗散射下來。沿着台階拾級而上,走過蜿蜒的樓梯,就能直抵屋頂花園。

丁平将其視為整個建築改造的靈魂所在。“偶得”劇場迄今舉辦過設計講座、音樂會、釋出會等活動。這個如同建築中庭的空間,用她的話來說,是通透的,陽光和風都能進入的地方,也是都市人能喘息休息的地方。

她設想,未來這裡可以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人們可以在這裡喝咖啡、聊天、開會,組織沙龍,辦各種小型的詩歌朗誦會或是音樂會,你甚至可以抱着睡袋來這裡看星星,“它應該是一個給人放松的地方。”

“如果是一個建立的空間,不一定有這樣的韻味。”丁平說,劇場的成型過程完全是偶然的。

這幢建築最初是紡織工廠,上世紀80年代三友商場建立時,面積僅500多平米,後面的十多年間不斷擴建,這才有了擴建後留下的曆史遺迹——橫跨着兩個建築的“剪刀”樓梯。作為商場使用時,樓梯能起到減緩人流量、連接配接兩個樓體的作用。但在改造時,“剪刀”樓梯的去留,頗費設計者的思量。

許雲飛最初想将“剪刀”樓梯改成一個極窄的美術館,有人建議做成藝術裝置,有人提議改造成草坪或是冬季花園,各種方案之外靈感不斷碰撞。

最終,意地築作創始人、設計師連志明接手了中庭區域的設計,将樓梯拆除,水泥牆面保留,鋪設木質階梯,做成一個狹窄而有趣的劇場。對于那些被保留的粗糙水泥牆面,丁平覺得,象征着工業時代與現在的連結,記載着城市過去的記憶。

打造人文美創空間

“雪蓮·亮點”文創園是北京東四大街整體改造計劃中的一環,它是北京時尚控股旗下位于北京核心區的首個文創園區,也是“十四五”開局以來的第一個建成的文創園區。

“建築改造完成,隻是萬裡長征第一步。”丁平說,後續營運文創園所需要的精力和經驗,遠比單純的改造更難。

丁平曾将北京計算機二廠改造為亮點文創園,成為北京二環内的舊建築更新典範之作。這間文創園同樣是“人文花園”、“人文美創空間”的理念,将藝術、設計、環保與健康主題融入公共空間,園區内有三個露天花園、一個藝術展廳。

讓亮點文創園聲名鵲起的,是這裡曾經孵化出健身App獨角獸Keep。這家公司的創始人王甯是90後,當年選擇在亮點文創園開啟創業之路,是因為這裡輕松文藝的辦公風格,丁平也眼見着這家創業公司從最早的50人發展為500人,一躍成為健身應用巨頭。2019年,Keep将總部搬到萬科望京中心,租下10000多平米的辦公室,離開亮點文創園的最後一天,王甯很傷感,“把亮點的所有角落都走了一遍,四年的時間,幾乎每個角落都有故事。”

談及怎麼做好文創園,丁平的經驗是,守住初心,還要夠專業。首先要在舊建築改造的基礎上,把産品和服務都做到極緻。最考驗營運者的是,如何用心做好的日常的活動和展覽,以國際化的視野招攬不同的合作夥伴,才能真正激活文創園的活力。

目前“雪蓮·亮點”文創園的招商已經達到60%,文創園内的企業與商家将陸續入駐,建築師許雲飛的一樓咖啡館也将在近期開業。

到明年5月,丁平想,這裡會呈現出常态的人流量,人們在這裡辦公,訪客可以進來看展覽或是參觀,“那時候,這裡會是一種非常優雅,展現城市中心價值的環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