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戰争年代,嚴酷的戰争現實無情地考驗着每一個人。在大風大浪之中,一些人因各種各樣的因素最終離隊,另尋出路;也有人甚至叛變革命;還有一些人離隊後又迷途知返,繼續為革命工作。
根據陳仲弘元帥所說,南昌起義後,林祚大對前途有些迷茫,他一度離開了隊伍,另尋出路。最終迷途知返。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了。8月3日,根據前委的部署,起義軍撤出南昌,開始南下。
起義軍南下時,周士第、李陶等率領的二十五師是起義部隊的後衛。
8月10日,前委首長讓陳仲弘去二十五師七十三團當團指導員。
當時,前委首長對陳仲弘講:"25師73團這個團是我們最早建立的一支武裝,有‘鐵軍”之稱。現在有你要好好地去工作,不要嫌官小。”陳仲弘說:“什麼小哩,你叫我當連指導員我都幹,隻要搞武裝我就幹。”25師73團的團長是黃浩聲,參謀長是餘增生。

陳仲弘到團部報到時,黃、餘都在,看到陳仲弘來了就很高興,打招呼說:“你來得正好,我們的政工作正沒人做啊!”
三人談話時,一個面帶惶恐的20來歲青年人急忙跑進來說:"報告團長,我們……連隊120塊毫洋的夥食錢被勤務員背跑了,勤務員投敵了!連隊的夥食錢現在發不出來。”
黃浩聲聽罷,大發脾氣,怒道:"起義部隊剛從南昌撤出來,戰鬥頻繁,物資匮乏,給養補充困難,120塊毫洋可是一連人一個月的夥食費。你是怎麼搞的?你為何自己為什麼不背夥食錢,現在經費這麼困難!你治軍不嚴,縱弟逃跑,該當何罪!”
青年人慌忙回答說:"大意了!是我大意了!這個勤務員是我的表弟,我以為可以信任。不料,他卻拐款逃跑。”
陳仲弘聽罷,思考片刻,對團長黃浩聲說:"現在要準備打大仗,由公家補發給他算了……他已經把錢丢掉了,你有什麼辦法?不然,他到哪兒去搞這麼多錢呢?一連人總得吃飯。"陳仲弘與餘增生一起說服團長黃浩聲補發夥食費。
之後,陳仲弘又走到青年人面前問:“你是哪個連的?叫什麼名字?”
青年人兩腳跟一碰,高聲回答:“我是73團3營七連連長,林祚大。”
陳仲弘和藹地說:"林同志,你既然當連長,以後夥食錢無論如何要自己背。你自己不背,讓人再拐跑了怎麼辦?”
林祚大十分感激地回答說:"感謝團裡的決定,以後我保證自己背夥食錢!”
雖然陳救了林,林當時也挺感激的,但是之後,他卻對陳這個團指導員顯得有些抵觸。為何?
隻因南昌起義後,林祚大曾一度離開了隊伍,另尋出路,陳仲弘是以批評了他。
南昌起義後,二十五師部隊南下。到大庾縣城時,林祚大對前途有些迷茫。他幹脆約一些黃埔軍校畢業的中、下級軍官一起找到陳仲弘,表示要離開部隊,另尋出路。
林祚大說:"現在這支隊伍拉拉雜雜,不能與敵人接火了,一打就要垮……還不如自己拉一支隊伍上山,精精幹幹,能打出個氣候來。”他勸陳仲弘和他一起離開。
陳仲弘有些吃驚:"你這是什麼意思?我不走,現在我拿着槍, 可以殺土豪劣紳,我一離開隊伍,土豪劣紳就要殺我。”
林祚大說:“我希望你同我一起上山帶部隊,我是做軍事工作的,你軍事上可以依靠我。”
陳仲弘怒道:"你們要走你們走,把槍留下,我們繼續幹革命……隊伍存在,我們也能存在,要有革命的氣概,在困難中頂得住,個人犧牲了,革命是有希望的。拖槍逃跑最可恥!”
陳仲弘批評了林祚大這種各奔東西的想法,勸他留下來好好鞏固隊伍。
但林祚大聽不進去勸,他執意與少數幾個動搖分子離開了部隊,朝梅關方向走去。
去梅關的路上,一位好心的山民告訴林祚大,梅關一帶的路隘、關口被地主"挨戶團”把守得水洩不通,隻要碰到外地口音的人,輕則搜去财物痛打一頓,重則砍頭殺身。
一聽這話,林祚大吓壞了,一番思慮後,他隻得又傳回了25師73團。
回到部隊後,林祚大向陳仲弘作了檢讨,說:"我知錯了。還是回隊伍裡來吧。”
陳仲弘大度地說:"迷途知返!你現在不走就好,你回來我歡迎,還是把你的七連抓好吧。”
林祚大迷途知返,傳回了隊伍。之後,他屢立戰功。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