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战争年代,严酷的战争现实无情地考验着每一个人。在大风大浪之中,一些人因各种各样的因素最终离队,另寻出路;也有人甚至叛变革命;还有一些人离队后又迷途知返,继续为革命工作。
根据陈仲弘元帅所说,南昌起义后,林祚大对前途有些迷茫,他一度离开了队伍,另寻出路。最终迷途知返。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了。8月3日,根据前委的部署,起义军撤出南昌,开始南下。
起义军南下时,周士第、李陶等率领的二十五师是起义部队的后卫。
8月10日,前委首长让陈仲弘去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当团指导员。
当时,前委首长对陈仲弘讲:"25师73团这个团是我们最早建立的一支武装,有‘铁军”之称。现在有你要好好地去工作,不要嫌官小。”陈仲弘说:“什么小哩,你叫我当连指导员我都干,只要搞武装我就干。”25师73团的团长是黄浩声,参谋长是余增生。

陈仲弘到团部报到时,黄、余都在,看到陈仲弘来了就很高兴,打招呼说:“你来得正好,我们的政工作正没人做啊!”
三人谈话时,一个面带惶恐的20来岁青年人急忙跑进来说:"报告团长,我们……连队120块毫洋的伙食钱被勤务员背跑了,勤务员投敌了!连队的伙食钱现在发不出来。”
黄浩声听罢,大发脾气,怒道:"起义部队刚从南昌撤出来,战斗频繁,物资匮乏,给养补充困难,120块毫洋可是一连人一个月的伙食费。你是怎么搞的?你为何自己为什么不背伙食钱,现在经费这么困难!你治军不严,纵弟逃跑,该当何罪!”
青年人慌忙回答说:"大意了!是我大意了!这个勤务员是我的表弟,我以为可以信任。不料,他却拐款逃跑。”
陈仲弘听罢,思考片刻,对团长黄浩声说:"现在要准备打大仗,由公家补发给他算了……他已经把钱丢掉了,你有什么办法?不然,他到哪儿去搞这么多钱呢?一连人总得吃饭。"陈仲弘与余增生一起说服团长黄浩声补发伙食费。
之后,陈仲弘又走到青年人面前问:“你是哪个连的?叫什么名字?”
青年人两脚跟一碰,高声回答:“我是73团3营七连连长,林祚大。”
陈仲弘和蔼地说:"林同志,你既然当连长,以后伙食钱无论如何要自己背。你自己不背,让人再拐跑了怎么办?”
林祚大十分感激地回答说:"感谢团里的决定,以后我保证自己背伙食钱!”
虽然陈救了林,林当时也挺感激的,但是之后,他却对陈这个团指导员显得有些抵触。为何?
只因南昌起义后,林祚大曾一度离开了队伍,另寻出路,陈仲弘因此批评了他。
南昌起义后,二十五师部队南下。到大庾县城时,林祚大对前途有些迷茫。他干脆约一些黄埔军校毕业的中、下级军官一起找到陈仲弘,表示要离开部队,另寻出路。
林祚大说:"现在这支队伍拉拉杂杂,不能与敌人接火了,一打就要垮……还不如自己拉一支队伍上山,精精干干,能打出个气候来。”他劝陈仲弘和他一起离开。
陈仲弘有些吃惊:"你这是什么意思?我不走,现在我拿着枪, 可以杀土豪劣绅,我一离开队伍,土豪劣绅就要杀我。”
林祚大说:“我希望你同我一起上山带部队,我是做军事工作的,你军事上可以依靠我。”
陈仲弘怒道:"你们要走你们走,把枪留下,我们继续干革命……队伍存在,我们也能存在,要有革命的气概,在困难中顶得住,个人牺牲了,革命是有希望的。拖枪逃跑最可耻!”
陈仲弘批评了林祚大这种各奔东西的想法,劝他留下来好好巩固队伍。
但林祚大听不进去劝,他执意与少数几个动摇分子离开了部队,朝梅关方向走去。
去梅关的路上,一位好心的山民告诉林祚大,梅关一带的路隘、关口被地主"挨户团”把守得水泄不通,只要碰到外地口音的人,轻则搜去财物痛打一顿,重则砍头杀身。
一听这话,林祚大吓坏了,一番思虑后,他只得又返回了25师73团。
回到部队后,林祚大向陈仲弘作了检讨,说:"我知错了。还是回队伍里来吧。”
陈仲弘大度地说:"迷途知返!你现在不走就好,你回来我欢迎,还是把你的七连抓好吧。”
林祚大迷途知返,返回了队伍。之后,他屡立战功。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