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祖孫二人同嫁一皇帝,祖母受寵當皇後,孫女卻靠另一方式名留史冊

我們閱盡鉛華,隻為呈現不一樣的曆史。

衆所周知,在封建時期,男女婚配講究門當戶對,尤其是對于貴族和官宦家庭而言,政治聯姻更是擴大己方勢力的重要途徑。在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古代,很容易就會出現近親結婚或是姐妹共侍一夫的情況。事實上,即使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也需要通過與臣下聯姻的方式鞏固統治和收買人心。在曆朝曆代,都不乏姐妹一同入宮的執行個體,甚至還出現姑侄同嫁皇帝的情況,比如孝端文皇後哲哲,就是孝莊文皇後布木布泰、敏惠恭和元妃海蘭珠的姑母,三人共同的夫君是清太宗皇太極。

祖孫二人同嫁一皇帝,祖母受寵當皇後,孫女卻靠另一方式名留史冊

▲紫禁城掠影

不過這還不算是最特殊的,最極端的例子要屬孝賢純皇後與皇祖晉妃。二人雖然不是直系血親,但均屬滿洲鑲黃旗,姓氏均為富察氏,來自同一個家族,按輩分來分,皇祖晉妃還得稱呼孝賢純皇後為祖母,祖孫二人都是乾隆皇帝的妃子。更有趣的是,這對“祖孫”的命運卻是天壤之别,孫女被嫌棄,“祖母”卻備受皇帝寵幸,成為乾隆皇帝的原配嫡後。

祖孫二人同嫁一皇帝,祖母受寵當皇後,孫女卻靠另一方式名留史冊

▲孝賢純皇後富察氏劇照

乾隆帝曾稱贊富察皇後“曆觀古之賢後,蓋實無以加茲。”從中不僅可以看出富察皇後是一個端莊聰慧的人,也能看出乾隆對她的喜愛程度。一向自戀的乾隆皇帝,甚至還“謙虛地”将自己勤政治國的功勞都算在皇後富察氏頭上,認為這都是因為富察皇後對他的支援。他聲稱“朕躬攬萬幾,勤勞宵旰。宮闱内政,全資孝賢皇後綜理。皇後上侍聖母皇太後,承歡朝夕,純孝性成,而治事精詳,輕重得體,自妃嫔以至宮人,無不奉法感恩,心悅誠服。十餘年來,朕之得以專心國事,有餘暇以從容冊府者,皇後之助也。”這樣的高度贊賞,可見乾隆皇帝對于富察皇後的寵愛與欣賞。

祖孫二人同嫁一皇帝,祖母受寵當皇後,孫女卻靠另一方式名留史冊

▲清朝阿哥劇照

富察皇後一生為乾隆生下兩位皇子,分别是乾隆帝次子永琏和七子永琮。乾隆皇帝非常疼愛這兩個孩子,曾經還将永琏秘密立為太子人選。遺憾的是,二子都沒能長大成人,永琏在8歲就不幸夭折,永琮更是隻活到一歲多。兩個孩子的相繼離世,對富察皇後造成了巨大打擊,此後富察皇後日漸消瘦,長期憂思成疾之下,最終病逝于乾隆皇帝東巡途中。正值盛年并準備大展宏圖的乾隆帝得知這一消息後,極度悲痛,不僅花巨資命人将富察皇後生前所乘青雀舫運回皇宮,還破例為其舉辦了高規格葬禮,場面十分浩大,曆史上極少有皇後能獲此殊榮。

祖孫二人同嫁一皇帝,祖母受寵當皇後,孫女卻靠另一方式名留史冊

▲清代選秀場景劇照

富察皇後去世後,其“孫女”作為富察家族秀女被選诏入宮服侍乾隆皇帝。不過她沒有富察皇後那麼幸運,進宮後并不受乾隆皇帝寵幸,直到乾隆皇帝晚年時期才憑借資曆深被晉升為晉貴人。由此可見,她并不怎麼受到乾隆皇帝待見,此外她也沒有為乾隆皇帝生下一子半女。史書中關于晉貴人富察氏的内容很少,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富察氏在宮中衆多妃嫔中毫無地位可言。

祖孫二人同嫁一皇帝,祖母受寵當皇後,孫女卻靠另一方式名留史冊

▲道光皇帝朝服像

或許是因為長年不受皇帝寵幸,富察氏在宮中不引人注意,反倒不會遭到誰的嫉妒,活得較為輕松自在。等到道光帝登基時,她已經是宮中年齡最大且資曆最老的太妃。道光帝得知後認為這實屬難得,特頒上谕“皇祖高宗純皇帝嫔禦存者惟晉貴人一人,宜崇位号,以申敬禮。謹尊封為晉妃。”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八月二十三日,道光帝(嘉慶帝一個月前剛駕崩,道光帝此時尚未改元)冊尊其為皇祖晉妃。得到“皇祖晉妃”尊号的兩年後,富察氏逝世,成為最後一位入葬裕陵妃園寝的乾隆後妃。總體來說,富察氏雖然當年不被寵幸,但能夠度過這麼長的安穩歲月,并且以另一種方式名留史冊,或許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吧。

參考資料:

《清史稿·列傳一·後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