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北老人想800萬賣傳家寶,專家隻出1萬元,老人轉身拍賣出1980萬

衆所周知,古代的老祖宗們所留下的很多文物國寶,都在千年的時間裡失散到各地,其中有的被國家找到了并收藏于博物館中,其餘的也有流落民間,成為百姓的傳家寶。

關于這些流落在民間的文物,通常來說都會有相關的故事,而這篇文章所要講述的便是一件了不得的文物流落在民間的故事,北京的一個老人想要800萬賣了傳家寶,但專家卻隻出了1萬元,沒想到老人轉身就拍賣出1980萬!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中發生了什麼吧。

東北老人想800萬賣傳家寶,專家隻出1萬元,老人轉身拍賣出1980萬

事情發生在1992年。當時在東北有一位年逾古稀的李姓老人,他自知以及會不久于人世,但是,他卻有一件心事難了,那就是他去世後的遺産分割,其實老人的手中并無太多家産,是以為了給家中的七個孩子分點錢财,于是他隻好将視為傳家寶的一幅畫拿出來,想要折現分給他的孩子。

這便是故事開始的背景了。

在下定決心後的老人也沒想胡亂賣出傳家寶,他找到了相關的文物部門,并對裡面的專家表示,他想要将那副畫以800萬的價格出售。在座衆人聽聞是這樣貴重的寶貝,就趕緊聯系權威專家前來鑒定,并确認老人的傳家寶是真迹無疑。

而文物局的相關從業人員聽聞這事後,立刻來到現場,與老人商量道,願意用1萬元買下此畫。但老人卻無法接受,要知道當時可是1992年,800萬的價位确實讓文物局難以接受。

東北老人想800萬賣傳家寶,專家隻出1萬元,老人轉身拍賣出1980萬

那麼,究竟是什麼畫呢?竟然讓見多識廣的文物局也如此大驚小怪?

原來,這幅畫是張先的《十詠圖》。《十詠圖》是一幅手卷絹本,其幅面為52×178.7厘米,由乾隆皇帝禦題的引首,并由宋元陳直齋、顔堯煥、鮮于樞等四人做了長跋。此圖是一幅山水人物畫,除了山水風物之外,還畫了26人、兩匹馬以及一隻仙鶴。

《十詠圖》所繪内容為山水、人物、樓台亭榭以及扁舟行旅等,钤有宋代丞相賈似道、明洪武内府以及清代三個皇帝等多方印章。也許是物以稀為貴的緣故,是以這一幅畫也就成為了皇室的珍貴收藏品之一,受到了曆代名家的高度評價。

那麼,為何這樣一副名貴的畫會出現在老人的手裡呢?

東北老人想800萬賣傳家寶,專家隻出1萬元,老人轉身拍賣出1980萬

說起來,這件事還跟溥儀有關。

在1912年2月12日時,隆裕太後帶着末代皇帝溥儀,在養心殿裡舉行了最後一次朝見禮儀,并就此宣布清帝退位。

在溥儀退位起初,有《清室優待條件》來保障他們的生活:“大清皇帝遜位後,歲用400萬兩。俟改鑄新币後,改為400萬元,此款由中華民國撥用。”

但是,《清室優待條件》還規定:“故宮中的古物,清室隻有使用權,不得變賣、抵押。”是以,溥儀守着滿宮珍寶,卻無權享用,這讓他心中非常惱怒。但是,但是因為每年有400萬兩白銀支撐,他的生活過得還是相當安逸。

東北老人想800萬賣傳家寶,專家隻出1萬元,老人轉身拍賣出1980萬

可當袁世凱死後,一切就不一樣了,是以沒人會再給溥儀提供錢财,為了日後打算,溥儀就打起了宮中珍寶的主意,溥儀自己不能把這些物品帶出去,于是他便以以賞賜溥傑為名,将大量寶物運出宮外。

那些運出的字畫和古籍,都是出類拔萃、精中取精的珍品,大約有一千多件手卷字畫,200多種挂冊和冊頁,200多種上下宋版書。其中包括王羲之父子的墨迹《曹娥碑》《二謝帖》,還有司馬光《資治通鑒》的原稿等,以及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同時,也包括了老人帶來的《十詠圖》。

是以,在那段時期裡,這幅《十詠圖》一直在溥儀的收藏中。

一直到了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溥儀出逃,出逃前便選了一部分輕便的晉、唐、宋、元的法書名畫以及珠寶玉翠帶走。也是以,餘下的小白樓裡的國寶開始大量流散,其中不少遭看守以及太監等人的哄搶。而這位李姓老人的長輩,就曾經擔任過溥儀的護衛,是以才有機會趁亂獲得了張先的這幅《十詠圖》。

東北老人想800萬賣傳家寶,專家隻出1萬元,老人轉身拍賣出1980萬

由于文物局無法提供老人要求的價位,是以1995年,老人找到了北京翰海拍賣公司,準備将《十詠圖》拍賣出去。

面對這幅畫,故宮博物館志在必得。經過了激烈競價,最終以1800萬元落槌,再加上了10%的傭金,以1980萬元拍下了這幅作品!

如今想來,若是當初文物局願意出800萬買下,故宮博物館也不用再多花上千萬去競拍了。

對此,你怎麼看呢?

參考資料:《清室優待條件》、《我的前半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