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十一次文代會代表羅小慈:回應時代重任,努力推動中國國樂的當代表達

第十一次文代會代表羅小慈:回應時代重任,努力推動中國國樂的當代表達

今天聽了總書記的講話以後,感覺非常振奮。這幾年中央是高度重視文化和文藝工作的,總書記提出“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等等這些對文化發展的判斷也指引着我們這幾年海派國樂的追求。聽了講話以後,一個是感覺肩上的責任擔子更重了。文化的作用是培根塑魂,這個根和魂應該是中國根和中國魂,國樂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燦爛的一支,是以如何把這個中華國樂傳承和創新做好,是我們要回饋這個時代的重任。我經常在思考,當代中國國樂能否配得上中國現在在國際上的地位,能否展現民族文化複興。感覺責任很重,緊迫感也很重。第二就是感覺十分振奮的同時,還是要堅持推動國樂的當代表達,要更加在國樂的當代氣質上下功夫,藝術是為老百姓服務的,但是當代觀衆的審美,節奏都發生了改變。當然,這個當中也不完全是跟随還是要有引領,但是這種引領應該是貼近老百姓的一種引領,是以我們要在怎麼樣做好當代表達當代氣質上下功夫。這些年我們也是在這條路上做了一些探索,應該講的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下一步我們還更加要紮根人民,創作出更多品質高的國樂作品,把專業素養和中華民族文化的獨特性和辨識度高度融合好展現好,用高水準的藝術跟世界交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延續着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是以,如何将中華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适應,如何使藝術作品貼近時代脈搏,傳遞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是當代民族音樂創作者面對的重要課題。

2016年,上海民族樂團原創作品《海上生國樂》音樂現場作為第十八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開幕音樂會首演。主創團隊由中華傳統文化精神汲取藝術靈感,開創了“多媒體音樂現場”這一全新舞台形式,講述山河之愛、家國之愛、世界大同。此後,上海民族樂團開始有意識地進行“海上生國樂”音樂品牌的延伸孵化,先後打造了全編制民族管弦樂音樂會、國樂室内樂等不同舞台版本。“海上生國樂”音樂品牌以各種演出形式亮相國内外知名音樂廳、藝術節舞台,頗具業界美譽度、市場影響力和觀衆号召力。

今年秋天,上海民族樂團全新打造的《海上生國樂》國風音樂現場以長期駐場演出形式入駐滬上音樂地标建築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演出通過國樂、光影、舞台空間的互文表達,構築蘊含傳統美感、富有當代氣質的詩意境界。在近半年的創作和駐演過程中,我們深掘國樂創作的新路徑,開創國樂演出的全新模式,更尋覓國樂與觀衆的全新關系,在15000人次的觀衆群體中遇見老朋友、新知音。乘着文旅融合發展東風,“海上生國樂”音樂品牌再度實作品質擴充,成為向中外觀衆展示中華音樂文化的一扇視窗。

背靠傳統,面向當下,我們期待以當代海派國樂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廣闊襟懷。未來,我們還将持續探索國樂與中華文化、與這座城市、與當代觀衆更為緊密的聯結,不斷擴充國樂藝術的邊際效應,為城市文化軟實力建設貢獻力量。

作者:姜方

編輯:汪荔誠

責任編輯:柳青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