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羅小慈做客《大家說》:剛柔并濟,以琴為心

2月25日,高端文化講壇《大家說》第二季迎來了第三位嘉賓——上海民族樂團團長、著名古筝演奏家羅小慈。羅小慈說話時,總是噙着溫柔的笑,嘴角的梨渦若隐若現,而談到盡興處,她也會爽朗地笑出聲來,優雅溫婉與曠達豪情在她身上實作了完美地融合。

古筝的表現形式看似沉靜優雅,蘊藏在表面之下的核心卻熱烈澎湃,這與羅小慈自身的性格不謀而合。她笑稱,或許是古筝造就自己,又或許自己傾注了古筝靈魂,這大概就是“人琴合一”的境界,古筝與她互相塑造、互相成就,共同攀登藝術的高峰。

羅小慈做客《大家說》:剛柔并濟,以琴為心

羅小慈(左)與主持人

身份與責任的轉變:從個人演奏家到上海民族樂團團長

1974年,羅小慈出生于江蘇泰州,喜愛民族樂器的父親是她的啟蒙老師。她六七歲開始接觸古筝等民族樂器,先後于南京藝術學院附中、上海音樂學院附中、上海音樂學院求學。

盡管從小就練習古筝,但羅小慈稱自己“屬于開化比較晚”:“早期的訓練确實會有一些被動。我是大學畢業以後,發現自己越來越進入狀态了。”

回想起父親的指導,羅小慈認為雖然嚴格、卻令自己終生受益:“他會給我挑毛病,他說你這個音太薄了,處理太過火了。我到現在都記得他說‘文曲武彈,武曲文彈’,後來我才慢慢覺得這是一種藝術的辯證。”

從上海音樂學院畢業後,羅小慈留在了東方廣播民族樂團,開啟了職業古筝演奏家的道路,在大量的演出機會中得到快速成長,創作了《墨戲》《如夢令》等融合了不同表現形式和文化意境的藝術作品。而此後從個人演奏家到上海民族樂團團長的身份轉變,則意味着全新的視角和更重的責任。

羅小慈說:“作為個人藝術家,其實是幸福的,隻需要管那二十一根弦,隻管跟自己較勁兒。”但是作為團隊的引領者,自己作為個人需要暫時被放到一邊。一個樂團需要多層次的人才,而藝術家舞台藝術的青春又是可貴的,是以需要在有限的時間裡激發出每個人最積極、最優秀的那一面。“我能為他們做什麼,我有沒有傾聽他們的需求,有沒有浪費他們的青春……”羅小慈時常有這種緊迫感。

為此,羅小慈成為了一個很好的傾聽者與溝通者,在與樂團成員交流時,“不需要太多的官話,就像朋友一樣。”她深知,不能用藝術家對待自我的嚴格标準來要求每一個人,對待整個團隊也不應該太過苛求,因為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她的追求,是讓“大家在一個很有安全感的地方,很愉快地把生态環境做好”。

羅小慈做客《大家說》:剛柔并濟,以琴為心

羅小慈

新文人音樂理念:民族音樂,當代氣質,國際表達

羅小慈所秉持的音樂理念可以概括為“新文人音樂”,其本質為:緻力于用音樂的形式尋求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轉換,實作傳統國樂的當代新生。實際上,這也與上海民族樂團的宗旨“民族音樂、當代氣質、國際表達”不謀而合。

2018年初,羅小慈帶領上海民族樂團,攜音樂會版的《海上生國樂》赴英國、法國、比利時、德國等國家,在歐洲一流的音樂廳進行了四國八城近20天的巡演,大獲成功,受到了世界各國觀衆的好評。

在準備此次歐巡時,樂團并沒有過多擔心節目是否能夠得到外國觀衆的認可,而是将重心放在打磨作品本身的細節上:如何把音樂做得有意思,怎麼讓它與不同年齡和文化背景的人談心、交心,以打造一場“足夠充盈”的音樂會。因為觀衆在意的不是音樂是否具有代表性,或者是否傳統,而是“音樂本身,是不是夠有魔力”。羅小慈相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好的音樂應該無論是什麼樣的文化背景,都能夠打動人。”

随着《海上生國樂》登上國際舞台、中德藝術家聯手打造的《上海奧德賽·外灘故事》用民族音樂奏出上海發展的樂章,海派品牌的影響正在逐漸擴大。

談起海派國樂的核心,羅小慈認為:“它跟上海這座城市的城市精神一脈相承。”創新、多元、精緻、優雅是它的四大要素。精緻,是音樂的肌理,包括音質、音色的處理,細膩的層次,才得以讓音樂“耐品”。而優雅,則是形容藝術家的一種“不着急的創作态度”——“民族音樂有幾千年的積澱,那麼獨特的音色,大家要享受這個樂器的魅力。在創作本身,海派就是蠻笃定的,不要太着急。”

“目前上海民族樂團演奏家的平均年齡在三十五歲左右。”中國傳統國樂需要青年音樂家的承襲和創新,越來越多優秀的青年音樂家們投身到民族音樂事業之中,為傳統國樂的發展注入了年輕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追求藝術極緻、堅守内容品質,是羅小慈的“剛”;敞開心扉、相容并包,順應自然、從容不迫,是羅小慈的“柔”。剛柔并濟,以琴為心,是羅小慈的性格寫照,也是她為人處世的生活哲學。而在羅小慈上司下的上海民族樂團,也将繼續堅守藝術的本心,植根中國優秀傳統,不斷實作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繼續發揮海派國樂的精品效應,弘揚上海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并在民族音樂當代化、國際化的道路上,繼續探索着民族音樂的未來。

《大家說》第二季是由國家對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中共闵行區委宣傳部、上海國際文化學會聯合主辦的高端文化講壇,将邀請來自音樂、舞蹈、建築、配音、國畫、國學、醫學、時政等領域的代表人物分享演講,展現生命與人文之美,點亮上海的城市軟實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