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為什麼守不住遼東?天時地利與人和都沒了,怎麼守得住!

數百年來,人們一直都有着一個疑惑,那就是作為東亞曾經的霸主-明朝,在不到五十年的時間裡,就被自己曾經的屬臣-努爾哈赤所建立的後金,即後來的清朝所取代。

這種取代的速度之快,簡直令人側面。不過一代人的時間,曾被朱元璋重新恢複漢人衣冠的中華大地,再次蒙上了深深的胡虜之色。

明朝為什麼守不住遼東?天時地利與人和都沒了,怎麼守得住!

而在這重深深的疑惑中,人們最覺得無法了解的是,明朝重兵屯守的遼東之地,為什麼從始至終就無法壓制後金的發展,反而最終成了後金崛起的墊腳石?

今天,今古就為大家分析一下,明朝為什麼收不住遼東?

天時:小冰河時期的到來,影響了明朝對遼東地區的物資支援能力

明朝自朱元璋建立遼東邊鎮以來,就依托于遼東不斷經營控制東北地區,但這種控制又大多建立在明朝舉全國之力,對遼東的經濟援助作為基礎的。

在明朝前兩百年這種狀況還相對較好,畢竟以當時的明朝國力來看,舉全國之力援助一省之地,還是綽綽有餘的。

但是,這種情況在小冰河時期到來之後,開始出現了極大的轉變。

明朝為什麼守不住遼東?天時地利與人和都沒了,怎麼守得住!

根據竺可桢先生對中國氣象曆史資料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自明朝中期以後到明朝滅亡,僅華南地區就發生了180餘次洪水災害、80餘次旱災、60餘次風災和60餘次霜凍災害,是以所造成的大面積饑荒甚至多達70餘次。

各種極端天氣開始肆虐整個明朝,黃河甚至是以而改道,面對無法控制的自然災害,百姓大量流離失所,被迫荒廢大量土地,這對主要依靠農稅的明朝而言,無疑造成了極大沖擊,這也使得國家對遼東的物資支援能力逐漸下降,進而使遼東的擴張能力受到限制,進而選擇收縮防守的勢态。

地利:孤懸于明朝版圖末端的地理環境,不利于明朝集結軍事力量

我們從明朝的版圖可以看到,自奴兒幹都司設而後廢之後,遼東就成為了明朝在東北的一葉孤舟,孤懸于東北大地一隅。

明朝為什麼守不住遼東?天時地利與人和都沒了,怎麼守得住!

由于遼東邊鎮主要依托的是遼東半島及遼西走廊一線,受限于明朝糟糕的航運水準,明朝支援遼東的兵力及物資大多需要依靠陸路,經過萬裡跋涉才能輾轉來到遼東。這使得明朝在遼東所進行的大量軍事行動,往往很早就被後金所探知,并進而設計出應對的對策。

而後金由于在未反明朝之前,就已經通過戰争和欺騙的手段取得了女真部落的統治地位。等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攻擊明朝開始,明朝的遼東邊鎮就基本處于後金的半包圍形勢之下,對于此時一味防守的遼東邊鎮而言,後金的戰略機動優勢,也在之後的一系列偷襲戰中得到了印證。

人和:明朝内部黨争,造成遼東政策朝令夕改

明朝中後期,尤其是自萬曆死後,國内黨争成為了常态化,政黨之間的鬥争往往不在于國家政務的正确性,而在于是否為敵對黨派所提。

為此,不論是東林黨還是閹黨都在将極易出成績,也極易出劣迹的遼東地區,作為了雙方角力的主戰場。

明朝為什麼守不住遼東?天時地利與人和都沒了,怎麼守得住!

不論是熊廷弼、王化貞、袁崇煥、孫承宗等人無不是黨争的最後犧牲品。

黨争愈演愈烈的結果,最終導緻明朝在遼東的統治機構大多無法适應不斷變化的政策,大多處于無所适從的狀态。

也為後金攻入遼東,迅速收服遼東地區創造了政治基礎。

财匮:畸形的國家财政結構,導緻遼東軍事建設陷于停滞狀态

由于明朝自立國以來,便以農稅為主。并未将商稅看在眼裡,是以将商稅設定在一個極低的水準,但由于近兩百年的發展,面對日益增加的人口,愈發膨脹且需要供養的宗室和連年增加的邊鎮軍費使得一成不變的農稅早已無法負擔逐年增加的國家支出。

在面對強大的既得利益集團阻撓,無法征收商稅的明朝,隻得将解決國家财政問題的方法壓在了早已不堪重負的農民身上。

明朝為什麼守不住遼東?天時地利與人和都沒了,怎麼守得住!

這就使得,農民的負擔越來越重,豐年尚好,但是一旦遇上災年,無糧可收的百姓面對朝廷征繳糧饷的官差,最終隻能一反了之。

而明朝為了鎮壓農民起義又不得不花錢征集大家前往圍剿,國家忙于鎮壓農民起義。這就使得對遼東的軍事援助再次減少,其軍事建設也大多陷于停滞狀态。

軍亂:遼東軍事集團的腐化

由于萬曆初年,張居正在對國家進行改革的過程中,不僅對經濟進行了改革,同時也重用了一大批年輕的将領,戚繼光、李成梁就是其中最為耀眼的兩員戰将。

但是,自張居正死後被其觸犯了利益的那些既得利益集團,采用污蔑、陷害等方式否定張居正的改革,同時将已經在薊門訓練士兵,修築長城,威震蒙古諸部的戚繼光彈劾罷職還鄉,最終在家鄉病死。

看到戚繼光凄慘的下場之後,原本在遼東死死壓着女真諸部的李成梁看到了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為了不讓自己成為戚繼光第二。

明朝為什麼守不住遼東?天時地利與人和都沒了,怎麼守得住!

于是,李成梁開啟了他在遼東的養寇自重之路。他在遼東從來不會一次性将反叛的女真部落打死,隻會把他們打敗,然後扶持弱小的部落,不斷的在扶持和打擊中獲得功勳,但又不會将明朝的威脅像戚繼光那樣完全消滅,甚至為此獲得了明朝兩百年來未有第一名将的殊榮。

但也正是他的這種養寇自重政策引導之下,李成梁将遼東邊鎮逐漸養成了明朝最大的軍事獨立集團,而這種軍事獨立集團勢必帶來内部的腐朽和堕落,這也使得遼東邊鎮的軍隊戰力逐漸降低,甚至于在李成梁坐鎮遼東的後期,還将明朝辛苦開拓近百年的寬甸地區,直接放棄,拱手讓于努爾哈赤,進一步助長了努爾哈赤的實力。

而努爾哈赤也很給面子的在李成梁死後的第二年,才舉起反旗,成立後金。

結語

是以,綜合以上幾點來看,明朝守不住遼東,其實是由當時遼東以及整個明朝所處的天時地利與人和及财政、軍事等方面因素共同影響下的結果。

明朝為什麼守不住遼東?天時地利與人和都沒了,怎麼守得住!

但不論自然環境如何影響,對遼東地區最根本影響,還是在于國家政治環境的影響,假若政治清明、國家财政充足,明朝又怎麼可能會失去遼東之地,坐看後金崛起。

我是【今古言堂】,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