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列甯遺體維護費巨大,群衆建議重新安葬,普京:誰也不準動

“亂世出英雄。”當落後的制度已經無法再适應當下的生活,當人民面臨巨大的苦難,國家發展越來越艱難的時候,許多心懷家國理想的愛國兒女就會湧現出來,用他們聰慧過人的思想,勇敢無畏的行動,帶領着越來越多的人,為了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的未來而不懈努力。

“至于列甯和彼得大帝,那麼彼得大帝是滄海一粟,而列甯是整個大海。”在許多國家都在因為封建制服之下的腐朽統治而痛苦不堪的時候,列甯提出了極為先進且富有遠見的思想方向,在前進思想的引領之下,列甯帶領着武裝力量發起了十月革命,成功将臨時政府推翻,為民族解放運動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列甯同志在思想上的偉大毋庸置疑。因為他的重要性,在他死後,他的遺體處理問題引發了多場讨論。随着國家的變化,列甯同志遺體維護的高昂費用開始被人們熱議,關鍵時刻,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京表示,誰也不準動。

列甯遺體維護費巨大,群衆建議重新安葬,普京:誰也不準動

影響巨大

“他是現在為數不多的不朽世界人物之一。”列甯同志用他卓越的思想,勇敢剛毅的實際行動,成功帶領無數人們建造成立了世界上的“第一個無産階級專政的國家”。他的思想和存在,對前蘇聯,現在的俄羅斯群眾産生了巨大的影響。

1870年4月,列甯在“伏爾加河畔的辛比爾斯克”出生。在學習了馬克思主義後,列甯同志開始組建他們當地的“第一個馬克思主義小組”。随着思想的不斷進步,列甯同志的思考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通過他的文字了解到他。

在成功轉變成一個共産主義者之後,列甯同志開始積極行動起來。1905年11月的時候,随着“俄國資産階級民主革命”的爆發,列甯結束了在其他國家的學習生活,回到祖國開始“直接上司革命。”

列甯遺體維護費巨大,群衆建議重新安葬,普京:誰也不準動

革命的過程充滿了艱難險阻,但列甯同志始終沒有放棄,即使是在流亡期間,他也通過自己的文字來影響更多的人。在二月革命将俄國落後的王朝統治徹底推翻之後,列甯同志努力回到國家,上司人們發動進一步的革命行動。

1917年11月,列甯同志成功發動十月革命,這場革命成功推翻了“俄國臨時政府”。在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之後,列甯同志召開布爾什維克第七次代表大會的時候,将布爾什維克黨正式改名為俄共,并在同年将國家的名稱定為“蘇維埃俄國。”

在流亡期間,列甯同志的先進思想對世界上許許多多的國家都産生了一定影響,而當回國之後,列甯同志始終積極行動,奮鬥在最前線,即使受到槍傷也始終沒有停下工作的程序,前進的腳步。

列甯遺體維護費巨大,群衆建議重新安葬,普京:誰也不準動

列甯同志的逝世不僅對蘇聯人民影響巨大,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受到他思想感人的人們影響巨大。在列甯同志死後,“為了滿足許多代表團的聲明和各地寄來的呼籲書表達的願望”,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的主席團表示會将列甯同志的遺體放在墓室裡儲存。

遺體問題

“我們這樣做,是因為這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偉大人物。”在受到槍傷之後,列甯同志因為巨大的工作勞累而導緻病痛進一步加重,最後在1921年1月21日因為“腦出血導緻呼吸和心髒衰竭”,進而與世長辭。事實上,早在他死前,關于他的遺體處理方式就引發了巨大的讨論。

在列甯同志逝世之前,當時蘇聯的“政治局6個委員”就對列甯同志的後事進行了讨論。當時約瑟夫·維薩裡奧諾維奇·斯大林曾明确表示反對火葬。

列甯遺體維護費巨大,群衆建議重新安葬,普京:誰也不準動

因為“火葬是對領袖的亵渎”,斯大林表示既然現代的科學技術已經可以通過防腐處理來儲存屍體了,那麼列甯同志的屍體至少應當儲存到“人們的意識适應列甯已經不在了的現實”為止。

在這場讨論中,有人對防腐處理堅決反對,認為這種方式和“馬克思主義沒有任何共同之處”,在兩派人士的激烈讨論之下,這一問題并沒能立馬得到确定的處理結論。關于列甯同志的遺體處理方式,直到列甯同志死後,在1924年1月份的時候,才有一個明确的結果。

蘇聯的上司層最終決定,為列甯同志建造一個專門的墓室。在“列甯安葬委員會”的會議上,安葬委員會的主席表示,“如果科學确實允許長期儲存他的遺體,當然要這樣做。”曾經沙皇因為他的特殊地位而被特殊儲存,現在列甯作為一個如此偉大的人物,理所應當也要被特殊儲存。

列甯遺體維護費巨大,群衆建議重新安葬,普京:誰也不準動

在有了明确的處理方案之後,列甯同志的遺體被悉心儲存起來,然而,随着蘇聯解體,俄羅斯經濟的動蕩,巨大的遺體維護費用引起了越來越多的議論。

維護意義

“這是幾代人生活的時期,許多人的生活是與列甯的名字聯系在一起的。”對于列甯遺體的維護問題,普京無論是在擔任總統期間,還是在擔任總理期間,都始終“反對重新安葬列甯。”

當初,在列甯同志的影響之下,整個國家成功“在蘇共壟斷條件下生活了70 年。”對于許多人來說,他們的生活,甚至于他們父輩們的生活,都是和列甯同志的思想,和列甯這兩個字有着緊密聯系的。一旦将列甯同志重新安葬,那将表示他們“他們崇拜的是虛假的價值”,表示“他們徒然走過一生。”

列甯遺體維護費巨大,群衆建議重新安葬,普京:誰也不準動

列甯同志在許許多多的俄羅斯人心目中有着極為特殊的意義,即使是在蘇聯解體期間,在政府财政停止了支付列甯遺體儲存費用的時候,列甯墓實驗室還是能得到社會的捐助款,還是會有不求回報的自願者,為了防止一些不測事情的發生,“每天輪流為列甯墓放哨。”

在列甯同志的巨大影響力之下,為了維持國家與民族的穩定和和諧,不僅是總統普京,就連俄羅斯東正教的宗主教也對列甯遺體的重新安葬表示了反對。

遺體的最終處理成為了國家政治選擇的展現,右翼勢力在活動當中所喊出的口号就是“埋葬列甯和列甯的事業”,而與此同時,俄共主席則表示,那些時不時提出要重新安葬列甯的人就“是一些挑釁者。”

列甯遺體維護費巨大,群衆建議重新安葬,普京:誰也不準動

國家的發展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的國力已經大不如前。現在國家需要的是盡快将各個方面發展起來,而不是讓已有的沖突愈演愈烈。在綜合各方面考量之後,雖然維護需要高昂的維護費,但為了社會穩定,列甯同志的遺體不會被輕易觸動。

小結:

“列甯作為俄羅斯曆史上的政治家、思想家,作為勞動人民利益的捍衛者,他的形象是不可磨滅的。”列甯同志的思想影響了幾代人,在那些人的心中,列甯同志的遺體,就是自己曾經所追随的先進思想的代表。一旦遺體被重新下葬,這從某種程度上将表示他們過去所信奉的一切被徹底否定。

早在列甯同志離世之前,因為他身份地位的特殊性,他的後事問題就引發了讨論,在最終決定用現代科學技術對他的遺體進行儲存之後,随着國家發生劇烈變化,每年高達百萬的維護費對國家形成了一定負擔,在部分百姓建議下葬的時候,出于社會民族穩定等原因的考量,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誰也不準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