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陝西出土一塊石碑,揭開了尉遲恭真面目,學者:颠覆了傳統認知

古墓的發現,總是會颠覆我們原本深信不疑的曆史。在陝西出土的一塊石碑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這塊看似不出奇的石碑,竟然揭開了尉遲恭的真面目!

對此,有學者表示:這颠覆了傳統的認知!

陝西出土一塊石碑,揭開了尉遲恭真面目,學者:颠覆了傳統認知

究竟這塊石碑記錄了什麼樣的資訊呢,又颠覆了什麼樣的認知,讓我們接着往下看!

首先,先來說說尉遲恭這個人。

傳說的尉遲敬德面如黑炭,擅使鐵鞭,騎着烏骓馬,在《西遊記》一書中,尉遲恭和秦瓊因保護唐太宗李世民,免于龍王鬼魂之犯,而成為了兩位道教傳統門神。如今在一些有年頭的木制門上,應該還能夠看到尉遲恭的畫像。

曆史上的尉遲恭是李世民身邊的一員猛将,與長孫無忌等二十四人,被繪制成肖像陳列在淩煙閣中,尉遲敬德排名第七。

究竟是關于尉遲恭的什麼認知遭到了颠覆呢?

陝西出土一塊石碑,揭開了尉遲恭真面目,學者:颠覆了傳統認知

出身。

據《太平廣記》卷一四六《尉遲敬德》記載:“有鍛鐵尉遲敬德者,方袒露蓬首,鍛鐵之次……”

并且,他還自稱“某打鐵人”。是以,今人的不少記錄中,多有認為尉遲敬德出身于鐵匠者。是以,世人皆認為,尉遲敬德年少時曾為鐵匠,後世的鐵匠也常奉之為守護神。

然而,這卻随着其墓碑的出土而飽受質疑!

尉遲敬德墓位于陝西禮泉昭陵東南方向約20公裡,縣城的東北方向約18公裡的煙霞新村。是首批發掘的昭陵陪葬墓群中的一座,其發掘工作是于1971年的10月22日。

在開發之前,該墓遭到盜掘者的徹底破壞,其随葬器物多遭劫掠,但保留下來的石門以及棺床等石刻十分精美。并且,最為重要的是,出土了兩個墓志銘。在出土的兩合墓志中,分别為尉遲敬德志一合,與敬德妻蘇氏志一合。

陝西出土一塊石碑,揭開了尉遲恭真面目,學者:颠覆了傳統認知

尉遲敬德墓志石色晶瑩,其雕刻細緻,為正方形,每邊寬為1.2米,厚為0.25米,是昭陵陵園發掘所得的墓志中最大的一合。其志石周邊雕飾忍冬多枝蓮蔓草及十二生肖像,志蓋四面雕寶相花紋飾。

志蓋陰刻飛白書五行,每行五字,内容為“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上柱國鄂國忠武公尉遲府君墓志之名”。其志石的志文為陰刻,共計楷書五十行,每行五十字,一共兩千二百一十八字。并無撰、書者姓名。其墓志在出土後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存于陝西昭陵博物館。

而其墓志銘中的内容,揭示了尉遲恭的出身。

在尉遲敬德那合墓志上,篆刻有其祖輩的身份,分别是曾祖:尉遲本真,是北魏冠軍将軍,封漁陽郡公,後又贈六州諸軍事、幽州刺史,谥号為“懋”。祖父:尉遲孟都,曆仕北齊以及北周,官至濟州刺史。父親:尉遲伽,在隋朝時任儀同,後又贈幽州都督、常甯安公等。

由此看來,在尉遲敬德當官之前,他家已經是三代為官了,試問出身于這樣的家庭的人,又如何會去當一個鐵匠呢?

陝西出土一塊石碑,揭開了尉遲恭真面目,學者:颠覆了傳統認知

也許有人會認為,尉遲敬德也可能是到了他這一代,恰好遇到了家道中落,尉遲敬德就被迫出去打鐵謀生也不一定啊。這樣的觀點,依然被出土的墓志銘反駁了回去。

出土的石碑除了尉遲敬德的一合,還有其妻子的一合。在《鄂國夫人蘇斌墓志銘》中,所記蘇門三代也是高官。而兩人婚配之時,尉遲敬德尚未知名,是以兩人必是門當戶對,那麼尉遲敬德在少年時,是否當過鐵匠這件事,就很值得研究了,很可能我們一直以來都深信不疑的曆史是誤傳的。也難怪有學者會說這颠覆了傳統的認知。

而根據曆史資料,尉遲恭的墓志銘是由當時著名的書法家許敬宗所撰寫的。而許敬宗在撰寫之後必然會先讓尉遲恭的家屬檢視,如果沒有問題,就再上交到朝廷查驗。是以,其内容必定不會出錯。

值得一提的是,在尉遲敬德的墓志銘上,赫然寫着“公諱融,字敬德”,也就是說該墓的墓主叫尉遲融,字敬德,而不是尉遲恭!

對此,可能有人會懷疑,這可能不是我們熟知的那位“尉遲恭”的墓,而是“尉遲融”的墓。

陝西出土一塊石碑,揭開了尉遲恭真面目,學者:颠覆了傳統認知

但這也被駁了回去,在尉遲恭死後,就陪葬昭陵附近,符合史實。另外墓志的内容,有追述墓主的一生,其中明顯寫的就是“尉遲恭”,并且其開頭寫道,“大唐故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君墓志銘并序”,整個唐朝便隻有一個鄂國公,那就是尉遲恭!

是以,“尉遲恭”一名也被認為是誤傳下來的,但是尉遲敬德出身貧寒的傳統認知,也很可能同樣是誤傳了。

對此,你怎麼看?

參考資料:《鄂國夫人蘇斌墓志銘》、《西遊記》、《太平廣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