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祈願和平!中國各地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

作者:新華社用戶端
祈願和平!中國各地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

自發參加國家公祭日的市民,有序入館參與獻花活動。受訪者供圖

新華社沈陽12月14日電題:中國各地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祈願和平

新華社記者

12月13日是第八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曾遭遇浩劫的古城南京、在浸潤着同胞血淚的白山黑水間、在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紀念館等抗戰紀念場所,中國各地群衆通過各種追思紀念活動重溫這段民族痛史,緬懷同胞先烈,祈願和平永駐。

當天,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内的和平大鐘再次被撞響,一下下、一聲聲,回蕩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頭,提醒着人們勿忘國恥之殇、民族之痛。

上午10時,“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正式舉行。在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紀念館,當雄壯的國歌聲響起,現場百餘名各界代表高唱國歌。國歌聲畢,全體人員低首肅立,共同悼念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争期間慘遭殺戮的死難同胞、抗戰将士、民族英雄。

前來參加悼念活動的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學生裴子航說,抗日戰争雖已結束多年,但日本依舊試圖掩蓋他們犯下的種種罪行。我們這代青年人定不能忘記曆史,牢記我們肩負的使命,努力學習、不斷奮進,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不懈奮鬥。

同一時刻,在沈陽“九一八”曆史博物館的序廳内,象征抗日英靈浩氣長存的一座金字塔形卧碑前,人們秉燭祈禱,向卧碑敬獻蠟燭,寄托哀思。“國行公祭,法立典章。鑄茲寶鼎,祀我國殇”,孩子們铿锵有力的朗誦在博物館中回響。

“課本中的知識是平面的,而參與公祭活動是‘立體的’。”特意帶着孩子趕來參加活動的沈陽市民李宏斌說,希望孩子能銘記民族英烈們浴血奮戰抵禦侵略的這段曆史,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和平。

祈願和平!中國各地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

在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百餘名國小師生和群衆排隊進入紀念館參加國家公祭日活動。新華社記者 王學濤 攝

來自沈陽各界的百餘名代表在參加了祭奠儀式後,參觀了由沈陽“九一八”曆史博物館精心制作的《紀念南京大屠殺被害同胞遇難84周年圖檔展》。展覽通過一張張充斥着血腥暴力屠殺場面的照片,講述了1937年侵華日軍在南京實施的慘絕人寰的屠殺暴行,向世人控訴着日本軍國主義在侵華戰争中對手無寸鐵的中國百姓犯下的滔天罪行。

沈陽“九一八”曆史博物館館長範麗紅說,博物館每年都會舉行悼念活動,緬懷抗日英烈和死難同胞,利用抗戰類博物館自身資源,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引導觀衆銘記曆史,守望和平,開創未來。

當天,山東菏澤的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還設定了南京大屠殺專題圖檔展。參觀完展覽的菏澤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王愛華說:“84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攻陷南京,30萬中國軍民慘遭殺戮,昔日繁華的六朝古都屍堆如山、血流成河。今天開展悼念活動,是對南京大屠殺無辜死難同胞的深切緬懷,更是要抹去曆史的灰塵、擦亮曆史的鏡子,汲取戰争的慘痛教訓,構築民族共同的記憶。”

在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百餘名國小師生和群衆集體唱國歌、默哀、鞠躬、獻花、參觀展覽,深切緬懷革命前輩為抗戰勝利作出的豐功偉績。

紀念館内,79歲的武承周老人眼裡泛着淚光。在他出生21天時,父親就被侵華日軍殺害了,母親也因經受不住打擊而病故。“我曾飽受戰争帶來的傷害,希望以親身經曆幫助孩子們了解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從小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武承周告訴記者,他長年緻力于紅色文化的宣傳,光2021年就走進中國小校講述抗戰故事20次。

祈願和平!中國各地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

沈陽“九一八”曆史博物館舉行的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現場。受訪者供圖

84年過去了,戰争的硝煙雖已散去,但曆史從未遠離。因為傷痛刻骨銘心,銘記曆史、珍愛和平的信念更曆久彌堅。

國家公祭儀式上,南京市中華中學84名學生飽含深情、铿锵有力朗誦的《和平宣言》,正是他們代表南京青少年向世界發出的和平祈願。

參與宣讀《和平宣言》的青少年代表、中華中學高一學生呂彥鋒情緒久久不能平複。他說:“作為南京人,對民族的苦難、和平的可貴理應有更深的體會;作為青少年,我輩當居安思危、砥砺奮進。”(記者趙洪南、蔣芳、羅鑫、王學濤、楊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