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現在很少人知道它們了

現在很少人知道它們了

“暖酒”或“溫酒”這個詞,在現如今看來好像有點陌生,變成了一種相對小衆的飲酒方式,但在古代卻是一個頗具儀式感的待客禮儀,尤其是在宋代,喝酒前都要“暖一下”。

宋人喜歡暖酒,也與宋代流行的酒有關,當時市面上大多是由稻米所釀造的黃酒,黃酒屬于低度釀造酒,不容易醉人,但口感特别好,是以在電視劇中我們常會看到一大碗一大碗豪飲的場面。

暖了的酒,不僅能夠滿足我們對酒的喜愛,同時,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在《本草綱目》中就有“驚怖猝死,溫酒灌之即醒”;“丈夫腳冷不随,不能行者,用醇酒三鬥,水三鬥,入甕中,炭火溫之,漬腳至漆,常着炭火勿令冷,三日止于”的記載。

現在很少人知道它們了

《韓熙載夜宴圖》卷(局部) (圖檔來源丨故宮博物院官網)

另外,如果平日裡,我們遇到跌打損傷,可以用熱酒來進行活血散淤。酒本身就是溫熱之物,加熱之後,這一特性就更容易發揮出來了。同時,暖酒的性熱之力對于風濕邪毒,也有一定的療效。

唐宋之後,溫酒不再是将酒放在明火上加熱,而是有了獨特的溫酒器,而溫酒器随着蒸餾酒制作工藝的完善與時代的發展,也逐漸淡出了大家的視野,提起它,現在有些人甚至都還沒見過!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來見識一下古代溫酒器的樣子!

現在很少人知道它們了

銀燒藍暖酒壺 (圖檔來源丨故宮博物院官網)

這款銀燒藍暖酒壺,六邊菱形,六面分别燒有梅蘭竹菊等圖案,做工精美,形制儒雅。其中的梅傲立枝頭,蘭清新優雅,竹超凡脫俗,菊清淡高潔,可以說是一個與文人氣節十分契合的暖酒器。很容易出現一個意象:窗面瑞雪紛飛,室内三五好友圍爐夜話,氣氛不是十分激烈的大碗拼酒場面,卻是彼此交心的知心長談。

溫酒器在使用時,會将熱水注入右側的外套裡,然後将内壺放在熱水之中,之後通過不斷的更換熱水來達到持續保溫的作用。這種溫酒的方式比較幹淨衛生,且友善操作,與直接将酒器放在明火上燒更被推崇,同這種溫酒方式比較像的還有注子和注碗相組合的暖酒器。

現在很少人知道它們了

景德鎮窯青白釉刻花注壺、溫碗 (圖檔來源丨故宮博物院官網)

這款注子和注碗相組合的溫碗組合套裝,就是當時典型的溫酒用具。使用時,将注壺(注子)放在溫碗裡面,然後用碗中的熱水來溫酒。北宋時期最流行的溫酒器具就是這種成套的溫碗組合。

現在很少人知道它們了

在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就有記載說:“大抵都人風俗奢侈,度量稍寬,凡酒店中,不問何人,止兩人對坐飲酒,亦須用注碗一副,盤盞兩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隻,即銀近百兩矣。”可見當時溫酒風氣較為常見。

如果你在當下也有過溫酒經曆的話,這種用溫碗溫酒的方式是一直流傳至今的,是一種十分簡單友善的溫酒方式,隻要準備一個碗裝滿熱水就可以了!而且溫碗和酒壺可以不用成套,隻要酒壺能夠放進碗裡面就夠用。

現在很少人知道它們了

錫刻詩句鼓式溫壺 (圖檔來源丨故宮博物院官網)

這款溫壺(溫酒器)就更為完整了,整體呈鼓形,由蓋、外套和内壺三部分組成。外套的兩側還有獸頭的銜環,友善提取挪動。這種溫壺三件套在明代被普遍使用,金屬制品的防潮性較好,且價格相對較低,與溫碗組合相比加了一個蓋,保溫性更好。

雖然看起來多一個蓋,在使用上可能要多一步,相對麻煩一點,但是溫酒本就是一個頗具儀式感的事情,和烹茶相似,越是小心細緻,越是能表達對友人的重視之情,而且倒酒的時候,還能聊天,實際操作上,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随着黃酒逐漸退出大家的視野,溫酒的儀式感就更被大家看重了,而這個儀式感的背後,實為對一同飲酒的朋友的重視,以及蘊藏在酒桌背後,朋友之間那份純樸的情義的珍惜。

現在很少人知道它們了

【小提示】文中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僅為配圖表達。如需轉載文章或有任何問題,請聯系【松蘭國小士】說明,轉載文章需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