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大大小小的“長槍短炮”,忽然出現在懷柔區喇叭溝門滿族鄉的山前。傍晚的山區,臉頰被風吹得刺骨冰涼,但那些“長槍短炮”的主人,為了捕捉到一顆流星的刹那,在體感溫度零下10℃的山區裡,需要等到淩晨三點。13日晚上,這群星空愛好者依然在此,用眼睛用鏡頭記錄“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雙子座流星雨。
12日晚,喇叭溝門滿族鄉,攝影愛好者們拍攝星空。張斌 拍攝
一起來看流星雨
在喇叭溝門滿族鄉,有兩位身穿軍大衣的小夥子是從通州趕過來的,他們說,雖然不會拍照,也沒攝影器材,但聽說附近有流星雨,想來這兒轉轉看看,“流星太快了,手機一拍就是一團漆黑。那就在流星雨下,許個願吧。”
“今天畢竟是周一,專門來看流星雨的人不多。在周末的時候,一個好的觀測點上,能站滿人。”來拍流星雨的王祎說,天雖然冷,路盡管遠,但能看一場流星雨,仍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13日晚,喇叭溝門滿族鄉,星空愛好者們在拍流星雨。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
根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的天象預報,2021年的雙子座流星雨将于中原標準時間12月14日15時迎來極大值,天頂每時出現率(ZHR)可達到150,也就是說,在理想的天空條件下,每小時最多能看到150顆流星。
雙子座流星雨與象限儀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一起被稱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據悉,本次的雙子座流星雨有三大特點:一是顔色偏白;二是流星體速度較慢;三是亮流星很多,常有火流星出現,色彩豐富,對于目視觀測者來說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而且其流星的數量比獅子座流星雨或者金牛座流星雨要大得多。
在喇叭溝門看星空
54歲的趙豔文,穿着單層夾克,腳下蹬着一雙布鞋,将五隻肥胖的綿羊趕進棚子裡。“你别看我穿那麼少,我可一點都不冷。”趙豔文看着忙忙碌碌操作攝影器材的年輕人們,露出黃色的牙齒笑着,“我在這生活了九年,還是從去年的時候,才見到那麼多人來這看流星。”
星空攝影師張斌和劉智強都是95後,他們12日晚上在喇叭溝門及附近山上抓拍流星,一直在山區裡停留到淩晨三點。夜空從深藍色漸變為墨黑色,漫天的星星綴滿一座小石屋的上空,張斌就站在屋檐邊、星空下,劉智強立即将眼前景象按到快門裡,“看,就像卡通畫一樣。”
12日晚,喇叭溝門的星空。張斌 攝
張斌告訴記者,喇叭溝門滿族鄉很适合拍星空,這裡地處燕山山脈西部,地勢偏高,視野開闊;距離市區150公裡,遠離光污染,空氣純度比較高,有利于天文觀測和拍攝。
據介紹,為發展好星空旅遊,喇叭溝門全鄉堅持保護區域内良好的暗夜環境,維持觀星條件,同時積極營造觀星氛圍,組織豐富的活動,給遊客更好的旅遊體驗,目前在喇叭溝門滿族鄉建成了白桦林遠端天文觀測台、星空書院,北京市天文館也把喇叭溝門滿族鄉作為一處北京觀測的基地。鄉裡積極推動星空建設,全力打造最美星空目的地,讓北京最北星空最美,更加名副其實。
12日晚,喇叭溝門的星空。劉智強 攝
幾乎是一眨眼的時間,從出現到消失,一顆星,拖着透明、光亮的長線,卻僅在人眼簾裡留下一個明亮的影子。星空愛好者們說,人即使見到流星很多次,再見到流星,依然會很激動。
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賈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