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绛:合群,是最深的孤獨

楊绛:合群,是最深的孤獨

作者:洞見Allergy

獨往獨來,是謂獨有,是謂至貴。

曾在網上看這樣一個提問:“你做過最孤獨的事,是什麼?”

底下的回答各式各樣。

有說一個人去吃飯的時候,不敢離開位置,怕服務員把餐收了;

也有人說一個人住的時候,看見蟑螂在眼前爬,舍不得拍死它。

但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回答,是:逼自己合群。

顔如晶曾在《奇葩說》中說:

“不合群隻是表面上的孤獨,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獨。”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或多或少為了避免孤獨,勉強過自己去合群。

可經曆過很多事後,你會發現有時候,越努力合群,越倍感孤獨。

01

在電影《想飛的鋼琴少年》中,主人公維特一度活在合群的枷鎖中,無法自拔。

他從小智商超群,擁有過人的鋼琴天賦。

但這卻讓他成了同齡人眼中的異類,備受排擠。

為了能夠融入集體,和大家打成一片,他假裝摔壞腦子,變回普通人,還失去了彈鋼琴的能力。

楊绛:合群,是最深的孤獨

如此一來,他終于被大家接納,成為一個合群的少年了。

可這樣的僞裝,卻沒有給他帶來快樂。

熱愛鋼琴的他,為了迎合同學,不得不聽搖滾樂;

明明很聰明的他,為了顯得合群,要努力去裝傻。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過着。

直到某天,維特在CD店中,發現一張鋼琴演奏專輯。

回家播放之後,他哭了。

他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僞裝,一直以來都是對自己真實想法的壓抑。

唯有追逐音樂夢想,才能讓自己真正的快樂。

曾看到這樣一句話:“真正的孤獨不是一個人寂寞,而是在無盡的喧嘩中喪失了自我。”

勉強自己合群,就像俄羅斯方塊一樣,你合群了,也就消失了。

你努力讓自己合群的過程,其實也是在拼命否定自己的過程。

除了為難了自己,什麼都不會改變。

02

三毛曾在散文中寫道:

“我們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價值,我們過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裡的參與,過分在意别人的評價。”

成長本來是一場孤獨的冒險,但是太多人融入群體,以獲得歸屬感和認同感。

表弟今年剛換了個新工作。

以前下班,他不是鍛煉,就是學點他喜歡的攝影。

現在一下班,就和同僚一起打遊戲。

我問他:“怎麼回來也不學習了?”

誰知,他很無奈地說:

“這不是剛換新工作嘛,同僚喊我打遊戲,拒絕不太好,顯得我多不合群。”

其實,生活中很多人都這樣,因為害怕孤單,而拼命擠進熱鬧的圈子。

豆瓣網友@海貓君發過一篇文章,獲得了很多人的共鳴。

她說自己以前很害怕被貼上“不合群”的标簽。

獨自去吃飯或看電影,很怕遇到熟人。

每當這時候,她都會裝作沒看見,或者編個謊話說自己在等人。

好像獨自做這些是一件丢人的事。

是以,她經常和3個室友形影不離,一起上課、吃飯、刷劇、看電影。

幾乎任何事都附和他們,極力隐藏自己的想法。

時間長了,她覺得自己活得很累。

于是她嘗試脫離她們,不再挖空心思揣測他人想法,不再去适應他人的口味、偏好、作息時間。

她發現“不合群”沒有想象中那麼糟糕:

“一個人看電影,我可以不再糾結,随時出發,選自己喜歡的電影看。”

“一個人旅行,我不必強迫去遊客紮堆的景點拍照打卡。”

漸漸地,她在獨處的時光中,培養了獨立思考能力,能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觀,不同的活法。

楊绛先生曾說:“人生曼妙的風景,不是外人的肯定,而是内心的淡定與從容。”

學會不合群,與自己好好相處,是一個人内心強大和豐富的開始。

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才能靜下心來檢討思考,看清生命的真相,悟透自己的人生。

當你學會不合群了,活得就自在了。

03

莊子有言: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很多時候,我們害怕獨處,向往合群。

但三五成群的人,不一定快樂;喜歡獨處的人,不一定孤獨。

《圓桌派》的主持人窦文濤入行30多年,接觸的各界名流多不勝數,但他幾乎不參加交際應酬。

他的圈子很小,隻有幾個要好的朋友。

有人說:“别看窦文濤在節目裡談笑風生,其實是個不喜歡社交的人,甯願在家看書,也不想出門參加飯局。”

楊绛:合群,是最深的孤獨

魯豫就曾問他:“你一個人在家幹嘛?”

他回答道:

“我一個人的時候忙得不得了。我要吃早餐,我要看這個畫,我要看那個書。還有幾百集的英劇美劇要看,每天還得堅持走一個跑步機.......”

任外界如何熱鬧喧嘩,窦文濤都紋絲不動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馮骥才說過:“平庸的人用熱鬧填補空虛,優秀的人以獨處成就自己。”

越優秀的人,越享受獨處,越獨處,心越平靜充盈。

文學大師錢鐘書先生,也是個不合群的怪人,到了一定年紀,甚至閉門謝客,潛心寫作。

這才創造出了被譽為“新儒林外史”的《圍城》。

他的夫人楊绛也是如此,她很少參加文化圈的應酬,日常就是躲在書齋裡讀書、寫作。

後來,她翻譯的《堂吉诃德》發行了上百萬冊,102歲時還出版了《楊绛文集》。

看過一句話:“有些人注定要不合群,否則你不會看到他耀眼的光芒。”

當一個人擺脫無用的圈子,才能見識到更廣闊的天地,成為更好的自己。

屠呦呦曾在她的獲獎感言裡,說過一句非常引人深思的話:

“不要去追一匹馬,用追馬的時間種草,待到春暖花開,就會有一批駿馬供你挑選。”

點個贊吧,與其刻意合群,不如讓心靜下來,不讨好,不迎合,把時間花在自我提升上。

那時候,你不用主動合群,優秀的朋友、适合你的圈子,都将主動奔你而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