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會出現南京大屠殺!勿忘國恥,吾輩自強!

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占南京,并開始在南京實施大規模的屠殺。這場屠殺行動一直持續到1938年2月,超過30萬的中國軍民在這場屠殺中遇難。南京大屠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殘酷的戰争暴行之一,有人說:“相比于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反人類指數,日本犯下的南京大屠殺完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為什麼會出現南京大屠殺!勿忘國恥,吾輩自強!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在南京大屠殺中,日本軍隊無視國際戰争法,對手無寸鐵的市民實行無差别屠殺,燒殺搶掠的行為令人發指。後來就連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小說家三島由紀夫和村上春樹等日本作家都寫文章譴責南京大屠殺。二戰結束後,日軍戰犯因為大屠殺的罪行受到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華中方面軍司令官、大屠殺縱容者松井石根被判處死刑。

那麼日軍為何如此無視人類的倫理法則,發動如此殘暴的大屠殺呢?

為什麼會出現南京大屠殺!勿忘國恥,吾輩自強!

第一,從日軍的整體戰略來說,當時日軍并沒有想到戰争會持續這麼長,是以也沒有準備足夠多的後勤補給。日軍當時認為攻占南京之後戰争大體就可以結束,接下來就應該談判了。可是國民政府遷都重慶的決策,意味着戰争還遠沒有結束。

日軍第十軍參謀池谷半二郎說:“那些期待着隻要攻下南京城就會簽訂城下之約的想法過于幼稚了,希望已經随風而去。”其實在日軍還沒有進入南京城時補給就已經消耗殆盡了。

為什麼會出現南京大屠殺!勿忘國恥,吾輩自強!

河岸邊大屠殺遇難者的屍體,旁邊站着一名日本士兵

而日軍采取的對應措施是“盡量利用現地物資”。當時中日已經爆發全面戰争,日軍根本無法在附近地區找到物資補給管道。更何況南京市民在此之前遭受了日軍飛機近四個月的空襲,對日軍隻有仇恨。日軍想要征收物資隻有靠武力解決,是以日軍的将領不會去限制部下搶劫以補充物資甚至屠殺平民。

在後來的太平洋戰争中,物資短缺的問題也困擾着日軍。1942年的巴丹死亡行軍導緻大量戰俘死亡,也是因為日軍沒有足夠的物資供應戰俘,以至于大量美國和菲律賓士兵在行軍途中餓死和病死。

為什麼會出現南京大屠殺!勿忘國恥,吾輩自強!

照片後方的日本士兵用手推車搬運從商店裡搶到的贓物。照片前方是大約五十具被害中國軍人和平民的屍體。

第二,從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的角度來講,他的故意放縱和急于“建功”的心态是這場大屠殺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松井石根在1935年就退出現役,編入了預備役。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日軍才把年近六十的他重新召回軍中。

這個時候的任命無疑讓年事已高的他受寵若驚。松井石根還是一個“大亞細亞主義”的鼓吹者,主張亞洲團結對抗歐美,不過目的還是為給侵略中國找到一個好聽一點的說辭。

為什麼會出現南京大屠殺!勿忘國恥,吾輩自強!

戰犯松井石根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受審

是以,松井石根在加入淞滬戰場之後就迫不及待地想要進攻中國當時的首都南京,讓中國盡快放棄抵抗,想為自己最後的軍旅生涯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第三,從日軍士兵的角度來講,日軍并沒有打持久戰的準備。很多日軍士兵也認為這不過是一個時間短暫的軍事行動,有些師團的士兵被告知占領上海後就可以回國,而有些士兵正是要回國的時候被調到前線來的。

南京陷落之後,國民政府準備遷都再戰,這意味着戰争的結束就遙遙無期了。對戰争結束期限預期的落空,加重了侵略的殘暴。日軍士兵在軍中一直以來都是受軍國主義思想的影響,上級訓斥下級時也多采用暴力手段,崇尚武士道精神,是以對于殺害平民并沒有覺得罪惡,反而覺得光榮。

為什麼會出現南京大屠殺!勿忘國恥,吾輩自強!

以組建于九州熊本縣的第六師團為例,熊本經濟比較貧窮,不如東京和大阪富裕,而且有好勇鬥狠的民風,很多人選擇從軍。雖然都是一等師團,但是由于第六師團來自貧困地區,受到軍部的歧視,供應和配給往往不如其他一等師團。這也意味着他們在戰争中更容易做出滅絕人性的事情。

1928年第六師團就在濟南制造過慘案,造成了濟南近八千人的傷亡,十七名外交人員被日軍虐殺。第六師團是日軍部隊中最先攻入南京的,師團長谷壽夫還是以受到了松井石根的獎賞,但同時也是這個第六師團在南京大屠殺中犯下了最多的罪行。最終在1947年南京軍事法庭的審判下,谷壽夫被判處死刑,于南京雨花台被執行槍決。

為什麼會出現南京大屠殺!勿忘國恥,吾輩自強!

谷壽夫在南京雨花台被公開槍斃

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侵略者在侵華戰争中做出的最慘絕人寰的、喪失人性的暴行,這不僅僅是在中國曆史上,更是在整個人類曆史上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

時至今日,距離南京大屠殺發生已經過去了84年。雖說時間可使山海平,但這場毫無人性的屠殺,給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所帶來的血淚和傷痛卻是永遠無法愈合的。

為什麼會出現南京大屠殺!勿忘國恥,吾輩自強!

南京大屠殺部分幸存者的肖像

而截至目前,今年已有11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離世,登記在冊的在世的幸存者僅剩61人。見證者正在凋零,但曆史卻不能忘記。我們牢記曆史,不隻是記住民族的傷痛,更有那不屈的抗争和對于和平的向往和堅守。

昭昭前事,惕惕後人。

勿忘曆史,吾輩自強。

繼續閱讀